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海啸 《大观周刊》2010,(41):135-135
人肉搜索就是网民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汇集能力,寻找某个人的基本信息,人肉搜索起源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其后经过了寻找虐猫女、死亡博客等事件。随着人肉搜索的进一步发展,其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益处的同时,弊端也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2.
透视“人肉搜索”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01年微软陈自瑶事件中人肉搜索的首次发动,到2006年的铜须门、虐猫事件,再到2007年的钱军打人、华南虎事件,网民的网络追杀和人肉搜索让人不寒而栗。然而在今年的5·12之后,我们看到:被称为绞肉机的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一段高跟鞋虐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一场揪出虐猫女的自发行动,正式拉开网民人肉搜索的大幕.在这次起点和终点都以正义为哨声的网民运动中,"全民审判"的道德优越感显现无余.自那以后,在一连串重大网络事件中,热情高涨的网民一次次刷新着人肉搜索的规模和剧烈程度.每个参与者,似乎都是胜利者.至少在互联网的生态圈里,几乎没有人对此有异议. 在与文雨聊到2006年的往事时,我才知道她其实对当时发生在身边的这些网络大事,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记忆,她既不是参与者,也不算围观者,她只是一个有心的路人,在人群之外默默打量.她与围观者的最大区别是,等人潮散去,她还在那里.别人看到的是声势浩大,她看到的,是满地狼藉.那时,她开始构思这部最初名为《请你原谅我》的小说.《请你原谅我》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现在的《搜索》,尽管它们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美女叶蓝秋因为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被电视台记者陈若兮拍下发到网上,成为一桩挑战公民道德的事件,最终已经得了绝症的叶蓝秋不堪人肉搜索的压力而自杀.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多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缘起人肉搜索是猫扑(mop.com)在2001年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从几年前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到2007年底自杀的女白领姜岩、今年的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范跑跑,每次都能搜到巨细的目标人信息。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  相似文献   

5.
“网络通缉令“又称“人肉搜索“,是指个人借用BBS或博客等网络平台对某些人、事加以曝光,聚合网民之力,将当事人的姓名、住址等个人隐私全部找出并公之于众的行为。从2006年开始,“网络通缉“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引发了一浪又一浪的网上通缉热潮。从“虐猫事件“中的“宇宙A级通缉令“,到最近发生的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猥亵女童案,“网络  相似文献   

6.
理性表达,理性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2.53亿,近2/3的网民或在网上发过帖、或参加过“Web2.0”互动。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自由表达意见,传递声音的主要渠道,无论是对“虐猫女”的人肉搜索还是对“正龙拍虎”的拍砖打假,网民们把网络上虚拟的权利兑现于实际行动上,无不显示了网络民意的力量。网络民意力量的凸显也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的新玩意儿,近年来因其强大的网络威力与社会影响力而备受关注。从2006年的卖身救母事件、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功夫少女色情照片事件,到2007年的钱军打人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流氓外教案事件、华南虎事件、“很黄很暴力”的张殊凡事件,从2008年的网络暴力第一案“死亡博客”事件、天价理发事件、“70后炫富女”兰董姐姐事件、“辽宁女”轻蔑灾民事件、林嘉祥猥亵女童事件、天价烟局长事件,到新近的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上大学事件、富家子弟飙车撞死平民大学生事件等,这些频频自网络空间延伸到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空间的“人肉搜索”事件,先后制造出一连串的媒体事件并转化为社会事件。“人肉搜索”一方面因其带来的可以揭开权力信息黑箱的传播功能,受到网民与社会的认可与赞扬;另一方面因其带来的网络暴力与社会暴力,受到网民与社会的反对与贬斥,以至于开始有地方政府开始立法明确规定“人肉搜索”违法。悖论中生存的“人肉搜索”,正在受到传播伦理的高度审视。  相似文献   

8.
吴丹琦 《视听纵横》2010,(5):99-101
“人肉搜索”是近几年在网络中出现并流行的新型搜索方式,主要指综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及网民大规模参与等手段来搜索和共享特定信息的网络活动。“人肉搜索”的出现,一方面显示了网民在网络时代享有的言论自由权和信息传播权的扩大,但另一方面,在网络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出现一种比较新颖的网络媒介现象,即人肉搜索。通过利用现代的技术信息科技,将传统的网络空间变为人挤人、人挨人的互联网络社区。将单一的搜索方式变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源起于2006年的"虐猫女事件"和"铜须事件"。人肉搜索作为中国近几年特有的搜索方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通过扩散动态化的传播方式,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掀起了多场颇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搜索运动。通过搜集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从2001年微软陈自瑶事件到2006年虐猫女事件,人肉搜索经历了由雏形到成长的过程。随着铜须门事件、华南虎事件、死亡博客事件、天价烟事件等,2007年至今,人肉搜索的发生频率、覆盖广度空前,其影响更远远超出网络范畴,对媒介议程设置、政府职能决策都产生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的正义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他,给他人肉搜索;恨他,也给他人肉搜索“,这句话描述了“人肉搜索“的两面性。2006年的“铜须事件“、“虐猫事件“,2007年的“女白领自杀事件“,2008年的“车展红衣清洁工MM走红网络事件“,由于当事人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隐私在网络中暴露,当事人正常生活受到严重的侵犯,成为“人肉搜索“的“暴力面“。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的传播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早年的互联网上的这句名言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中国互联网网民中飞速发展.也许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人肉搜索"已经走过了7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的搜索方式,它是依托广大网民自发、集体完成的搜索行动,“人肉”二字主要体现其与传统的机器搜索的区别所在.有网民形象地比喻道,“人肉搜索”就是“一只老虎,N个武松”.当你在网上发布一个问题时,会有很多人进行回答,最终你会判断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来,依靠大家的力量把一个事情的方方面面搞透彻,这就是“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15.
早年的互联网上有句名言:“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网民中飞速发展,这句名言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人肉搜索”是一种深层的、真实的、高效率的搜索方式,“网络天下之力,穷尽天下之事,探寻事实真相”是今后“人肉搜索”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由"人肉搜索"引发的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因特网的一个新事物,"人肉搜索"可以调动网民积极参与搜索与共享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也有可能因为侵犯隐私权、造谣、诽谤等给当事人造成严重干扰.从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的角度对网民使用"人肉搜索"的行为进行指导与规范,是更好发挥其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引发了现实社会激烈的争论和思考。"人肉搜索"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网民心理因素的驱使,社会道德失范行为的诱发,中国传统文化中"侠义精神"的影响。对"人肉搜索"现象需要我们从技术控制、法制管理、网民自律和媒体引导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观点集萃     
搜索的下一步人肉搜索是通过集中许多网民的力量去搜索信息和资源的一种方式,把从互联网上寻找网页和信息答案变成从网民身上找答案。之所以选用人肉二字,主要是用来区别传统的机器搜索。人肉搜索得以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网民的需求和现有搜索引擎不足之间的巨大矛盾。以往我们过于夸大了技术的力量,实际上机器所能做的工作仍然有限。在下一代的人工智能搜索进展缓慢的情况下,把人的潜能调动起来,弥补机器搜索的不足,无疑是技术层面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这种网络传播行为或许是中国互联网上一个独特的景观,根据文献与访谈记录,普遍认为是猫扑网(www.mop.com)首先使用人肉搜索这一概念.至于是否发端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则无从考证.但可以确认的是,5年之后的"女子虐猫事件"真正让人肉搜索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迅速蹿红.本文根据"人肉搜索,的传播路径分析出事件的共性,并对其传播模式与传播特征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20.
试从网民心理角度论“人肉搜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网络社区“人肉搜索”登场以来,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的奇迹。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是一种人际传播,不仅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信息传播,更是网络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对于这一现象,学界更多地是从法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人肉搜索与网站法律责任”以及“人内搜索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加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网民的心理角度对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