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华 《湖南教育》2000,(5):52-53
教学目标1 图文结合 ,了解海上日出的全过程 ;2 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3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陶冶审美情操。教学过程师 :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曾从上海乘邮船赴巴黎留学 ,途经红海时 ,他多次观赏日出 ,写下了《海上日出》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 ,谁知道作者是怎样赞美海上日出的?生 :作者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板书 :伟大的奇观)师 :“奇观”是什么意思?生 :“奇观”就是指奇伟的景象。师 :文章是怎样描绘海上日出时的“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小声阅读全文 ,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相似文献   

2.
《海上日出》是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巴金把海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十分奇丽壮观,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追求光明的激情。教学此文应抓好两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1.循序观察课文是以时间为序,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观察的。因为日出的过程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作者以时间为序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3.
    
角度之一赏图探美全文共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通过五幅图画,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美好的感受。教学过程与方法: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二、全文充满诗情画意,思考下列问题:1.全文描绘了哪几幅图画?2.每幅图画各抓住了被描写景物的什么特征?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由所描绘的几幅图画进行归纳,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4.各幅图国描绘的角度有何变化或特点?三、由所描绘的几幅图画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的思路。四、仿写。仿照本文写法,选取一景,描绘几幅图画。例如写日出,可以“日出前——日将出——日正出——日出后”为顺序,描绘四幅图:山睡图、朝霞图、日升图、晨曦图。  相似文献   

4.
《师生情》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并借助短文明确观察顺序和重点,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下教学设计供参考。 一、审题。 本课题目的含义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即老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心、爱护之情;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教学时,教师可在读课题之后,抓住“情”字引导学生思考:在这里,这个“情”字指的是什么?这课讲了师和生之间怎样的感情? 二、初看图,初步了解图画的内容。 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讨论以下内容: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天气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图上的三位女同学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你是  相似文献   

5.
《海上日出》描绘了日出前的景色、太阳跳出海面时的景色、太阳在云后面的景象等三个画面.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画面,学会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一、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明白这一段是写作者在船上常常早起看日出,是全文的总起.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 :夕照》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它通过对夕阳西下景象的描写 ,表现了作者对夕照独特的观察和感悟。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边读边想 ,在脑海里形成画面 ;体会作者抒发的美好情感 ;注意在观察景物、表达顺序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本课之前 ,学生已从《海上日出》一文的学习中 ,了解了有关的要求。(一)针对课文特点 ,在第一课时初步疏通课文 ,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一般水平和新课标要求 ,我把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有感情地朗…  相似文献   

7.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我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以“奇”为线,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文中结尾说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一、“奇”在令人神往“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开篇就表达了“我”观日出心情如此迫切,次数繁多,其景奇异.“我”怎么能不如痴如醉呢?“早起”,说明观日之早,欲望之强,从而表明日出牢牢的吸引着“我”深深的诱惑着“我”,海上日出之“奇”,不正蕴藏在其间吗?  相似文献   

8.
新入选教材的《海上日出》(人教版第九册)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表达作者对雄伟壮观的大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教学本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理解文字内容,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情感,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发现,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一、观图1.出示挂图或投影显示画面内容。提问:(1)你从第一幅图上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导”说,即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说。)(2)第二幅图呢?(方法同上,但要注意从“扶”到“放”。)…  相似文献   

9.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高粱情》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起始,我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你见过高粱吗?知道它长得怎样?从课题上看,文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呢?接着教师根据题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来写高粱的呢?课文描述了高粱的什么?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课例简析]《海上日出》图文兼美. 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宏伟壮观的景象. 教学时, 可使用“情境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观察·理解·审美——《海上日出》教学谈郭宏《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本课图文结合,图象壮美,文字精妙,所以教学本课要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欣赏课文的语言美、思想美,达到审美的目的。这三者都从课文本身特点出发,相互融汇贯通...  相似文献   

12.
【重点点击】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概括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观察顺序来描写海上日出的?【解决方案】作者在海上的旅行途中被日出时的美丽景象所吸引,于是就情不自禁按照日出的不同情景,对日出的壮观迷人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作者主要描写了晴朗时和有云时日出的现象。晴朗时,分别描绘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变化过程;有云时,主要是从薄云和黑云两种不同状况进行描写的。【难点提示】阅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归纳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日出的动态变化的?【解决方案】课文第三自然段是从日…  相似文献   

13.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侧重对景物的观察与描写。作者重点观察和描写的是“海上日出的全过程”和“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写“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时,突出其“变化快”和“太阳光的强烈”;写“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时,作者分两层来写,一是云薄时的日出,二是云厚时的日出。作者在描绘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观时,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些描写性的词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陶冶学生情趣。  相似文献   

14.
《海上日出》(六年制小学第九册)是著名作家巴金于一九二七年乘船赴法留学途中写下的观感,作者写景状物,把海上日出景色描绘得绚丽多彩,宏伟壮观,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颂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激情。《海上日出》着重叙述了在天气晴朗和多云时候的日出景色。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先写自己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接着描绘了通常气候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再接着讲特  相似文献   

15.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充分挖掘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使语文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通过“读”的训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文章的情感流程。一部乐曲总有自己的主旋律,一篇文章总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所以面对这种整体化的情感表现,我们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应有目的地通过“读”,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即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或抒发了什么。譬如,我在教学巴金的《海上日出》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惊叹赞美之情,设计了三次自读。1.创览。文中哪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2默读。用笔划出能说明海上日出的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海上日出》是巴金青年时期写成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既照应课题统领全文,又直抒胸臆点明中心。如何紧扣“奇观“这一统领全文的中心词,抓住具体描述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逐段逐句品读,想象场景,充分感知、体验海上日出这一壮丽景观,进而使其真切地感受海上日出的确是“伟大的奇观”,这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这是一篇短小凝炼、精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基本训练、鉴赏词语、引导质疑,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和思想境界中去。一、基本训练,理解内容1.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训练。在审清课题后,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海上日出时景色的章节,然后看这一节前后各写了什么景色,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成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8.
一、整体导读,了解大意,弄清层次。首先,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大体说一说翠鸟是一种怎样的鸟。然后,让学生自读全文,要求弄清楚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翠鸟?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再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课文哪些语句能够说明插图的意思,再进行生字新词教学。二、分段导读,理解课文,诱发想象。  相似文献   

19.
一、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按照从景物到人物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要求边观察边思考下面的问题(用幻灯).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身份是什么?2、小气象员的年龄大约有多大?穿戴怎样?3、她的外貌怎样?有哪些动作?神态怎样?心里想些什么?她在做些什么?4、图上画的是怎样的天气?有哪些景物?5、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6、这幅图所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看图作文作为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形式之一是有其特殊含义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看图作文呢?我重点从“看”和“想”这两方面进行指导。一、先谈怎样指导学生“看”图,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即单幅图和多幅图。学生在观察画面时,往往不是抓不住重点,就是没有观察顺序,导致作文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楚。为此,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我着重抓观察顺序和了解图意这两个环节。如果是单幅图写段,我一般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图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先从整体上观察,初步了解图的内容,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