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散思维作为学生思维品质的标志,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创新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要求正指引着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新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关键,针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提高小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信息源,闪烁在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形式”和“意义”中的全部信息,常可被分解为若干子信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说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接近性、相似性和对比性,所以需合理的联想。这就决定了来自同一信息源的联想的多向性。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联系,寻找知识之间的合理的结合点,追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从而获取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发散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的思维方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联想的多向性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而…  相似文献   

3.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收获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在发散中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他们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因而思考时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所以,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思维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1.同一个内容,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理解来。如在《草原》一文的教学中,有一女孩不解地问道:“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并不茫茫’是怎样一幅景象?作者为什…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思维的工具,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培养学生多元性数学思维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就是以不同的思维方法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题多解问题,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分析,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新思维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思维的发散性.其特点就是能对问题进行尽快的思考并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散发思维.以便达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发散性思维也叫做求异思维或扩散性思维,是指针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出发去思考解决此问题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维基础。笔者阐述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散思维作为学生思维品质的标志,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创新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要求正指引着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新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关键,针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提高小学生思维品  相似文献   

9.
朱照远 《小学生》2010,(4):38-38
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存在两种思维方式:发散型思维方式和辐合型思维方式,具体区别在于辐合型思维方式是面对一个问题,寻找一条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发散型思维方式是面对一个问题,找出多条解决的办法。经研究发散性思维方法具有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更有利于新的发明创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赵晓伟 《学周刊C版》2011,(7):164-16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说发散思维,何为发散思维呢?从理论上说,发散性思维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也就是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利治教授说:“数学的新思维、新概念和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其实质是创新。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方位地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宽其思维领域,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2.
徐静 《学苑教育》2012,(21):53-53
思维发散是一种从多方向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最大的特征就是拥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灵活多变的,开放性的,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一种思维模式.思维发散是人的智能结构的最高层次,而思维发散的获得在于培养.通过数学教学培养的思维发散,是具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得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4.
武明丽 《成才之路》2014,(19):82-82
在一次"统计和可能性"的单元测试卷中,发现学生的思维已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问、根据算式补充条件等四个方面,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而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世界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要实现这一目标无疑要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 ,重视问题解决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 ,笔者就通过问题的解决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作了一些探索 ,请同行指教。一、通过一题多法进行变通训练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问题的解决 ,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 ,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 1已知a ,b ,m为正数 ,且a <b…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是思维具有发散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训练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联想性。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习的目的说到底是锻炼思维,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维则是用不同的角度去探求不同的答案,最终让问题得到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法。而数学的学习与发散性思维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有意地引导,则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发散性思维上,这是个人适应创新型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新课改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的同时,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视.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给予足够的关注.文章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根据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并从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等多个角度探究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路径,以期找到能适应当前教学需求的更优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正 《家教世界》2012,(20):74-75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学好政治课的关键,而探究课更离不开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规律:首先要培养流畅性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指导学生正确预习和思考,适当设置思考任务到培养学生一个高效率的知识储备技能;其次,从培养变通性的发散性思维入手,着重从触类旁通、注重知识的拓展运用上培养;第三从培养独特性的发散性思维上入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20.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思维发散意识的强化、思维发散动机的培养、思维发散环境的创设和思维发散方法的训练四个角度系统阐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