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过程中存在若干不良的现象.造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困境,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转型带来的心理困扰、有关学术研究的相对不足、学校心理教育人员专业水平的欠缺、学生及家长的"讳疾忌医"或盲目认同、社会渲染造成的暗示与诱导等不同方面与层面的影响;需要针对上述现象与原因加强应对,保证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准确识别与有效调适.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过程中存在若干不良的现象,造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困境,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转型带来的心理困扰、有关学术研究的相对不足、学校心理教育人员专业水平的欠缺、学生及家长的"讳疾忌医"或盲目认同、社会渲染造成的暗示与诱导等不同方面与层面的影响;需要针对上述现象与原因加强应对,保证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准确识别与有效调适。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中 ,有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 ,有近 30 %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 ,中小学生由于不健康的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 ,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 ,危害了社会。因此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应引起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 :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学校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 ,只有了解学…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多重困惑,学生心理问题复杂多样,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不足,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也存在专业短板,因而造成学校处理心理危机艰难等困境。为此,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借助外力,依托专业,创新性发展“校-医结合”模式,通过“校-医联动识别、校-医协同辅导、校-医合作预防、校-医-家合作互助”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陕西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环境改变造成的不适心理;地方高校特点造成的自卑心理;学习紧张造成的焦虑心理;社交不适造成的忧虑心理;择业压力造成的恐慌心理;恋爱受挫造成的苦闷心理.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社会、学校都应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凭借自己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经过对数百名学生心理问题的长期研究,我认为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家庭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层次、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直接的影响。有的父母对子女期望太高,导致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造成心理畸形;有的家长经常训斥子女,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久而久之产生了压抑感;有的单亲家庭,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关怀;有些父母自身不良习惯颇多,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教育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片…  相似文献   

7.
刘学茹  唐艺军 《考试周刊》2011,(56):208-208
现代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不少,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早期信任感和安全感缺乏,产生心理异常;应试教育使学生片面追求高分数、名学校,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此外,单亲家庭结构、家庭经济困难、独生子女多、思想多元化少、学生沉迷于网络造成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脱节等都是导致学生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单亲家庭高职生的心灵在经历家庭变故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伤害,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对单亲家庭高职生心理素质现状的研究,得出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问题是致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以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全面结合的心理素质教育对策,切实帮助单亲家庭高职生早日摆脱心理困境,茁壮成长成材。  相似文献   

9.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困境主要有: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行为;贫困家庭学生的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校园周边环境较差导致的系列心理困扰;不良教育态度和方式造成中小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等。应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解除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才能使中小学生早日走出心理困境,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头看看现实中的教育事例,笔者发现.目前的学校心理教育更多是把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归结到学生本体的因素,或是人际关系问题,或是学习焦虑问题,或是情感问题,等等.在笔者反思了自己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之后,理智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问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刘欣 《教育教学论坛》2012,(15):237-239
目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高职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笔者试图从学生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方面探究这些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学生思想政治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心理育人大环境等方面探究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目前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敌意与偏执,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与其身心的快速发展产生的不协调有关,又有其深厚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背景。学校心理教育的不足也使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引发更多的问题行为的产生。因此,改善其心理素质必须多管齐下,合力开展工作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 ,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 ,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自闭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三方面因素。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师生关系;建立包括自闭心理的发现、监控、干预、沟通机制四个方面的心理问题预防机制,才能有效解决高职学生的自闭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升学、就业、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等多重压力,致使不少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严重;自信心不足自卑感严重;意志脆弱,经不起挫折;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能力差;依赖性强,独立自主能力差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一、造成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造成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原因有家庭环境、学校的教育和社会影…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是学生增长身体、增长知识、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首先指出了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现象,即依赖心理、恐惧心理、厌弃心理等;接着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即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学生心理因素等。最后针对具体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学生创设安定愉快、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目前有两大困境将影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实用导向,而非需求导向,即学校更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而非学生的整体心理需求;二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上仍是零散的,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网络。这两大困境的存在,与整体的教育大环境相关,但最根本原因还在于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还存在偏差,需要厘清几个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对有心理困惑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服务只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来自学校的原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家庭不和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最具杀伤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90后"高职学生的心理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等方面分析了"90后"高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90后"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排解学生心理问题;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职业指导,引导学生保持健康心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