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体是指同一语言品种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场合中所典型地使用的语言品种的变体。美国语言学家Martin Joos将语体大致分为严肃语体、正式语体、商量语体、非正式语体和亲密语体五种。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社会生活中几种不同类型的英语语体,以期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体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法律英语语言特征的语体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其使用高度专业化,准确性、庄重性、程式化和逻辑性强的语体特征非常鲜明。掌握法律英语语体的诸多特征,不仅能丰富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语言现象,选择恰当的语体,而且对于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语言运用的有效性和得体性,更好地利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进行研究和交流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有效交流的关键是得体地使用语言,这就要求学习者有语体意识。本文将语体分为广义的正式和非正式语体,分析了这两种语体在语音、词汇、句式三个层面的语言特征以及语体意识特别是语域混淆在英语精读、翻译、文学等各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是否正确得体是顺利完成交际目的的基本要求。如何才能保证语言表达的得体,这取决于如何遣词造句。而得体地遣词造句的关键在于辨析语体。拟从词汇、句式、语境和交际场合等层面,探讨辨别语体与英语表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模糊语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使用策略。法律语言作为一种语类,也不乏模糊语的使用。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的合理使用,不仅不会影响法律语言的强制性和精确性,反而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模糊语概念、类型进行分析入手,探讨模糊语在法律英语中的功能并提出了法律英语中的模糊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域的不同主要是以“词汇”方面的不同为特征。英语中有许多组词语在意义上多半相近。但在形式上或通常相互关联的术语上有着不同的语体。从词汇选择的角度可以说明书面英语和口头英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英语中得体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处理好英语口语语体知识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这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搞好英语口语语体知识教学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设置具体形象的英语交际环境;其次提供贴近生活的语言材料;最后强调英语语音的造型和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化交际能力努力造就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要扎实语言基础知识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传授英语语言化知识,注意语体和语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性别歧视语是指轻视、侮辱或忽视女性的语言,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文章分析讨论了英语中性别歧视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VOA标准英语新闻及特别英语新闻是广播新闻英语的两个次语体。本文根据文体学的理论,从语篇、句子结构、语法特征及词汇层面来探讨VOA标准英语新闻及特别英语新闻语言的文体特色。  相似文献   

11.
使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包括在正式场合下口头使用“书面”英语语体的口译能力 ,因此 ,只有认识口头英语和书面英语在风格上的特点和区别 ,明确口语和口译能力的训练原则 ,辅以不同的阶段性教学措施 ,才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口译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有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汇、用语、结构、文体风格等.构建应用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应用、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言学理论去探究英语诗歌的特点,目的是揭示英语诗歌语言独特性一面。此文分三部分:一、英诗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语言理论基础及语言特色;二、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这一偏离常规的语方形式的理解;三、英诗语言语义、语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英语口语沉默期的缩短策略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然而,目前英语口语沉默期现象在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及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尝试,以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来强化、优化输入和输出,缩短学生的英语口语沉默期,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语域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门语言的真正掌握,不仅包括运用语法正确地遣词造句,还包括根据交际情景选择语域的能力。对语域的正确选择首先表现在对词汇的正确选择上,还表现在对语体的正确选择上。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语域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语域,使用得体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There are at least two languages (American Sign Language [ASL], English) and three modalities (sign, speech, print) in most deaf individuals' lives. Mixing of ASL and English in utterances of deaf adults has been described in various ways (pidgins, diglossia, language contact, bilingualism), but children's mixing usually is treated as the 'fault' of poor input language. Alternatively, how might language mixing serve their communication goal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code variations and adaptations to particular situations. Deaf children were seen to exhibit a wide variety of linguistic structures mixing ASL, English, Spanish, signing, and speaking. Formal lessons supported a recoding of English print as sign and speech, but the children who communicated English speech were the two who could hear speech. The children who communicated ASL were those who had deaf parents communicating ASL or who identified with deaf houseparents communicating ASL. Most language produced by the teacher and children in this study was mixed in code and mode. While some mixing was related to acquisition and proficiency, mixing, a strategy of many deaf individuals, uniquely adapts linguistic resources to communication needs. Investigating deaf children's language by comparing it to standard English or ASL overlooks the rich strategies of mixing that are central to their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就如何搞好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记忆单词,迅速扩大词汇量.促进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介绍了7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露  欧秋耘 《培训与研究》2009,26(5):133-134,F0003
从被严复提出之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虽不断被质疑,但它对各种英语文体的翻译都具有指导意义。商务英语是以国际经贸为背景的应用性英语,是贸易过程中人们从事交流和经贸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其文体较为正式,语言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本文以商务英语翻译为例,提出了翻译商务英语的原则是忠实和准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研究了中国英语的特点及中国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中国英语,处理好标准英语与中国英语的关系。教师应结合中国英语与标准英语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