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勃兴,个体记者悄然出现。在此态势下,专业新闻记者是否会走向式微?本文简要地从内容提供、形象构建和社会关系建立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交媒体及用户和专业新闻记者在使用媒体方面的差异。在目前的情形下,专业新闻记者的职业存在性不会由于媒体的发展和个体记者的出现而弱化。同时,面对社交媒体和个体记者的"夹击",合理有效地使用社交媒体,将有助于专业新闻记者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交媒体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新闻记者越来越将其作为新闻来源和发布的重要凭条。本文通过《纽约时报》首设"社交媒体"编辑这一新闻事件,论述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运用方面的优势,及其对其他媒体的启示作用,鼓励传统媒体记者在明辨真伪的情况下,对社交媒体"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深度访谈研究方法,对全球涉华记者社交网络的结构、影响力以及功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全球涉华记者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上形成相对松散的社交网络,呈现区域聚集性的特征。美英国家涉华记者社交网络影响力高,在社交网络中拥有更高网络资源调节和控制能力。涉华记者所在媒体机构的现实影响力及在全球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位置,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偏向,以及记者个体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及目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交网络超越时空限制,链接行动者和涉华信息,以涉华议题为纽带,形成融信息、网络和情感支持为一体的网络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的社会职责。电视新闻素材的发掘和加工,是电视新闻记者的职责,而电视新闻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记者有别于其他新闻记者,应具备独特的素养。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记者与其他媒体新闻记者的对比,阐述了电视新闻记者有别于其他媒体记者的专业素养和特质。  相似文献   

5.
莫倩 《新闻世界》2014,(5):304-305
从宏观层面看,国际话语权的获得是以国家实力为支撑的,是物质利益和力量在竞争,但是作为微观层面的记者专业素养却对媒体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新闻记者的表现对自身媒体形象和国际话语权的影响来探析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对媒体国际话语权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可嘉 《视听》2016,(11):154-15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思维语境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强调信息在社交网络传播中所产生的价值。在社交媒体方面,应用互联网思维将会大大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丰富新闻的内容,给社交媒体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传统媒体记者在互联网思维语境下报道新闻、解读新闻是作为一个专业记者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互联网思维的特性及其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变化,探讨传统媒体记者如何适应网络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倡导的集体防疫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社交媒体作为公众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在建构风险感知、动员公众参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的风险沟通研究多集中探讨个体层面的媒体使用、风险感知与防疫行为,缺乏对社会层面的观照;且多将社交媒体笼统考量,难以提出足够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案。有鉴于此,论文通过细分社交媒体、风险感知和防疫行为类型,构建了“心理动机-媒体使用-风险感知-防疫行为”模型,在梳理疫情期间公众社交媒体摇摆使用行为及其内在动因的基础上,检验其对个体与社会层面风险感知和防疫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监测、社交、回避等动机会促使公众摇摆使用内容导向型社交媒体和用户导向型社交媒体。从作用机制来看,内容导向型社交媒体可直接影响或间接通过风险感知推动个体采取自我保护行为,并且配合集体防疫行动;而用户导向型社交媒体仅可直接作用于集体防疫行动。另外,社会规范在内容导向型社交媒体使用对集体防疫行动的作用路径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前.荷兰国际集团开展了一项名为“社交媒体影响力”的调查.此项调查主要是研究一组被选定的记者和公关专业人士在使用社交媒体方面的情况。调查报告力求分析6个问题:社交媒体在何种程度上可被视为可靠:在何种程度上大众舆论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  相似文献   

9.
步入"社交媒体时代",国内出现很多针对专业医务人员的网站、微博和论坛,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医生中迅速普及。本文试从传统的医学伦理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医生群体使用社交媒体的现状,提出医生使用社交媒体应秉持的伦理道德原则,并为医生群体合理使用社交媒体提出具体的规范路径,以期在社交媒体时代为医学伦理的绵延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0.
张莉 《今传媒》2016,(7):72-73
近十年,网络的崛起和发展对传统新闻媒体产业的冲击,形成深远的影响.其中,作为人际互动的社交媒体,发挥着重要的资讯沟通、分享功能,此外它的即时性、近用权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依赖广告为生的传统新闻媒体受到冲击,在探寻与努力中,新媒体在新闻产制、内容等方面已留下深刻的烙印.本文希望从新闻线索来源这个角度,分析社会新闻记者使用社交媒体的例行公事,以及对新闻内容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击媒体是指在某一突发事件中,现场目击者的普通人用新媒体设备拍下图片、音频等分享到社交媒体上,专业新闻媒体再将这些内容用于新闻报道的现象。目击媒体革新了新闻生产方式,在"天津港爆炸事故"报道中,社交平台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一背景下,媒体势必强化目击媒体信息的把关,专业新闻记者要成为信息整合者,公民的媒介素养对此也有重要影响。目击媒体还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黄含韵  夏晓草 《现代传播》2023,(11):141-153
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N=4865),全面呈现中国居民社交媒体使用与沉迷现状,并从社会心理、角色和情绪三方面探讨中国居民的社交媒体沉迷特征。研究发现,18—39岁的中青年是社交媒体的中坚用户,也是社交媒体沉迷的高发人群。调查参与者中42.1%可被界定为社交媒体沉迷者。性别和家庭月收入对社交媒体沉迷没有显著影响。重度使用微信、微博、B站、抖音/快手的用户容易沉迷于社交媒体,但个体的社交网络规模则对沉迷无显著预测力。与非沉迷者相比,沉迷者更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他们喜欢拖延,并热衷于进行社会比较。社交媒体沉迷者虽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更多的积极情绪,但却在社会生活和朋友圈中感受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和广电自身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闻记者工作的重要性和新闻记者应该具有的专业技能,针对目前我国在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提出提高新闻记者采访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对策,以适应新媒体冲击下的新闻记者采访工作。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让我国的媒体工作顺利进行,为民众报道出实时、有价值、有深度、能反映社会大众舆论的新闻,实现新闻记者采访工作者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4.
美通社(亚洲)于2010年10月至11月间对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使用习惯进行调查,发布《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应用社交媒体推广图书馆服务取得了卓越成效,并制定了《社交媒体政策》.该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利用社交媒体,确立了官方使用、专业使用、私人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规范,同时明确指出使用不当和违反政策的行为,提醒员工使用社交媒体存在的风险,并指导员工使用社交媒体之后如何保持记录,为我国图书馆使用社交媒体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平台也在逐渐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通过人员专业素养培养,提升电视媒体工作的发展水平。以电视新闻记者为例,其依托不断发展的电视传媒平台,在新闻资源的获取上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从综合角度来看,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上往往更有经验,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更加强调专业化和深度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使用决定自身职业发展及电视新闻平台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赵红勋 《新闻世界》2011,(1):113-114
电视民生新闻记者作为电视台传播信息的窗口,他们的素质关系到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质量。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想在媒体竞争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的素质。本文把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细分为电视民生新闻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和出镜记者,并对他们所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闻传播过程也得到很大提升。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以来,记者随之进行职业转型,成为多媒体记者。多媒体记者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受社会发展影响,很多记者身怀各种技能,工作能力出众,为新闻行业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受到大众的好评。因此,全媒体时代必须加强对新闻记者的道德建设,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本文对新闻记者和主持人在工作方式及职业道德素养受到的影响做深入分析,并找出症结所在,期望通过系列的研究分析,总结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培养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本期议题集中于新媒体的新问题和传统媒体的老问题。在新媒体方面,主要介绍有关社交媒体的几项研究。有探讨社交媒体的使用状况与社交媒体的网络异质性及其观点极化三者之间的联系,有通过对海量推特信息的大数据研究,来探讨推特传播的影响力、修辞对提高推特转发率的作用,有调查分析记者的推特使用以及与公众推特使用的关系。在传统媒体方面,选介的三篇文章分别围绕灾难报道、责任报道和政治新闻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论证。这些文章研究方法各异,对各自领域的争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7,(5):2-8
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参与性媒介,是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重要的信息搜集和意见表达平台。本文以当代中国职业记者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微博使用为切入点,考察他们的社交媒体实践与职业角色认知。研究发现,中国新闻从业者最为看重的职业角色仍是中立式的信息传播者,但参与性的"监督与影响"角色的重要性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微博场域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业记者的角色认知,他们的媒介实践和角色认知都更多地受到组织宏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