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对物理教学反思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成华 《物理教师》2006,27(12):4-6
1问题的提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提高的,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才能逐步提高.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老师=经验 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是一项满怀希望的活动,从事反思  相似文献   

2.
任艳淑 《中国教师》2010,(12):29-30
<正>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说明,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经常进行的一种检查、分析、反馈、调整,并使  相似文献   

3.
行动学习法:促进教学反思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这个公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除了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从而扬得避失,这也是一个教育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经过反思,积累经验,经验再加反思,教师就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中不断成长.就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  相似文献   

6.
舒宁 《教育革新》2008,(3):26-26
社会与教育行业的发展要求教师在专业成长发展中能够进行教学发展。教师这个行业需要依靠经验,只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但只有经验也不行,成长的秘诀在于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足见反思的重要性。时下,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由于教师具体从事的教学岗位、教学情景各不相同,教学反思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在教学反思过程中也有一些共性的规律需要我们注意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和经验的过程,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本文认为教师应从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程序设计、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等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成长需要依靠经验,但更多在于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要由知识传递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反思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此项公式体现出当代教师成长的具体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具体的过程.在新课程形势下,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如"教书匠"般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化学教师同样必须进行教学反思.然而,现在的中学教师教学任务很重,教师们会有些零散、间断、片段的思维层面的反思,但系统、书面的反思很少.下面就针对这些情况谈谈化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不但是高效教学的巨大推力,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在提倡高效教学的今天,我们更应立足教学反思,寻求高效,为“高效课堂”送来“及时雨”.  相似文献   

11.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自身专业成长是与教学促进学生成长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大事.将教学反思落到实处,要注意积累经验和智慧反思两个方面.前者是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发生过程的一种认识,后者是以身体之、以心悟之的结果.如何选好教学反思的切入点,是有效进行教学反思最为根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授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才识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写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克服教学中干扰因素,有助于找出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静 《广西教育》2012,(34):18-19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注重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坚持多次反思。初中历史课每周2课时,  相似文献   

14.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阶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而在新课程形势要求下:一个合格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以"教书匠"式的"照  相似文献   

15.
走出教学反思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最早将教学和反思结合在一起的是教育家杜威,他在1910年《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他认为,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才能发现教学的意义;反之,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于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对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教师的水平上。我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其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反思性教学应运而生.反思性教学是区别于经验性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因此,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浅谈一  相似文献   

18.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授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才识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是一个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1989)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这意味着,教师光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剖析和研究.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