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难,难作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这个"难"字呢?
  曾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写文章的秘诀,鲁迅先生直截了当地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是鲁迅先生写作经验的总结,这对我深有启发。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小学作文而且是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为此,我苦恼过,也曾想放弃,但看见学生那童稚的眼神,我于心不忍。记得有人曾说过: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吧!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文章写得好,同学们都知道,但有没有发现,鲁迅先生的文题也非常好,光读鲁迅先生的文题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阿Q正传》《拿来主义》《药》《祝福》《寻开心》《人生识字糊涂始》《文学与出汗》《论“他妈的”》……●《而已集》——1927年鲁迅说:“这些年我看到了很多血,然而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杂感而已。”  相似文献   

3.
大师的认真     
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要把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自己亲自动手。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想多写一些阿Q在监狱里的生活。为此,他想去坐一次牢,好好体验一下监狱生活。但最终没有去成。正因为鲁迅缺乏牢狱之灾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鲁迅把自己比作牛。鲁迅先生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诗中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似文献   

5.
张伟 《甘肃教育》2023,(3):118-1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好的故事》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这个单元分别由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周晔回忆伯父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歌《有的人》组成。为更好地教学《好的故事》,本研究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领学生走近鲁迅、搭建学习支架、写小练笔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从初中时代开始,我就喜欢上鲁迅先生的文章,此后无论是读高中、读大学,还是踏进社会这些年,一直没间断过对鲁迅先生的阅读和思考。先生的作品,已经成了我的精神坐标,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永恒不变的是心中那一份鲁迅情结,回望这么多年的读书生活,我想说的是:读来读去,还是鲁迅。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如果没有阅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其读书经历就难免会流于肤浅。无论何时,先生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有人说,现在的时代,鲁迅早已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鲁迅先生。教学时,我一改逐篇按字词句段篇教学的传统模式,借鉴"群文阅读"教学法,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两节课的新鲜、轻松阅读中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认识鲁迅先生。课堂由"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哪篇文章体现了他的哪些特点?"这一问题串起。课前,我了解到学生都没有读过鲁迅写的文章和写鲁迅的文章,就先让学生猜想即将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接着用幻灯出示本组教材  相似文献   

9.
陶常迎 《学子》2012,(5):50-50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对文本材料的诠释和补充,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在为鲁迅小说作插图时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讲话时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10.
谈起心中的偶像 ,同学们众说纷纭 ,但不外乎是一些歌星、影星和球星之类的。然而在我心目中的偶像既没有动听的歌喉 ,也没有高超的表演 ,更没有绝妙的球技。我心中崇拜的是他意味隽永的文章 ,迎难而上的精神 ,无私奉献的人格。他———鲁迅 ,一个让我崇敬的楷模。鲁迅 ,我欣赏他的文章。鲁迅先生的杂文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进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脏 ,铿锵有力地揭露了敌人的罪恶。鲁迅先生的文章幽默有趣 ,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和《论雷锋塔的倒掉》等文章 ,一字一句都显得深刻而幽默 ,朴素而诙谐。我觉得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文学和出汗》中一引文的出处段忠林《文学和出汗》是鲁迅的一篇著名杂文。它的主旨是批评当时一位"上海的教授"宣传文学要写所谓"永远不变的人性"的。文中鲁迅先生在讽刺"上海的教授"时说;"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关于这句话中的...  相似文献   

1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19课,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32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鲁迅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纪念文章。作者通过记叙鲁迅先生生活中的几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13.
陈子铭 《宁夏教育》2007,(10):10-11
曾记得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么一则故事,大意是有人称赞鲁迅先生是天才,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作品。鲁迅先生说:"我哪里是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罢了!"鲁迅先生的话当然是谦虚了,但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解放以后,我才开始读到冯雪峰同志的文章,其中《回忆鲁迅》和一系列有关鲁迅的论文给我影响很深,因此,我对雪峰同志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印象:雪峰和鲁迅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读他的《论文集》等著作,总要想到鲁迅先生;每一次读《鲁迅全集》,也总要想起雪峰同志。今天写这篇《冯雪峰同志论古典文学》的时候,也还要不断把他和鲁迅先生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鲁迅的散文诗《风筝》,不应该是他"心灵的忏悔"或严于自剖高贵品质的体现。联系鲁迅早期的"立人"主义和在五四新文化退潮后绝望的心境,梳理了《风筝》中"我"的情感逻辑,认为《风筝》旨在揭示鲁迅关于天性丧失或难以存续的绝望心理。  相似文献   

1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几件事赞颂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重点回答了第一段中提出的:“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一问题。乍一看,其它各段还可以,只是第三段“谈碰壁”似与这问题无关。可是在进一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我觉得恰恰相反,这一段正是回答第一段问题,突出文章中心的好材料。为什么呢?首先就本段与第一段关系讲,鲁迅先生一生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具有不屈不挠的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而第三段正集中表现了这一点,这也正是鲁迅先生赢得很多人尊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正好从一个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要讲究照应。照应又称呼应。文章缺乏必要的照应,会显得不严密,不周到,影响中心思想的表达。照应得当,就会使文章结构紧密,层次清楚,中心思想突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照应。首先,文章和标题照应。文章开头写了“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立即宕开一笔,写“我”孩提时的认识,“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把鲁迅先生看得很平常。接下去记叙“我”在万国殡仪馆见到  相似文献   

18.
庄婕 《小学语文》2009,(6):46-4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怀念文章,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中的优秀篇目,周晔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几件小事的叙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有力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格,读来使人历历在目。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现代文学作品讲课大赛”,当我看到抽到的是《药》时,心里非常矛盾。其实我很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也很希望学生由于我的引导从此和鲁迅先生结缘。但我又很怕给学生讲先生的文章,他的深刻思想及其作品的丰富内涵,特别是与学生认知的差距,让我感到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谈《琐忆》     
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战斗性的一面 ,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 ,但是关于他对同志 ,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对敌人恨 ,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 ,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 ,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 ,因此 ,想从后面多说一些 ,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196 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 80周年纪念 ,我从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