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与马文瑞同志相识以来,他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位值得钦佩的老前辈。他是领导,但从不以领导者自居;他是长者,却从不以长者自恃。他的一贯作风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近八十年的革命生涯,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相似文献   

2.
李琦  杨小红 《培训与研究》2007,24(7):1-3,22
在20世纪诸多杰出的作家中,赵树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同二三十年代其他表现农民的作家相比,最大不同在于写作立场的不同。后者是“为农民写作”,前者是“作为农民写作”。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家庭出身与社会生活经历;(2)创作前预设的特定读者群以及传统的文学观念。故事情节和大团圆结局;(2)土味十足的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3.
王韬是中国近代提出改革开放思想的一位先驱者,他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哲学理念,对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而长久的影响,他的这些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李莹 《现代语文》2007,(4):75-77
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的《伪币制造者》是当时少有的一部在小说中谈论小说自身的作品。它比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出现的在小说内部探讨小说理论、并对叙述本身进行评论的元小说要早30多年。《伪币制造者》通过介入叙述的议论,探讨一种新的小说观和“纯小说”概念,具有相当程度的元小说性。首先,小说通过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传达了作者的小说价值观;其次,以爱德华日记和人物间谈话的方式谈论他的“纯小说”。谈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赞同的一些传统创作方法;二是他主张的“纯小说”;三是《伪币制造者》的创作论。  相似文献   

5.
莱蒙托夫是普希金之后俄国19世纪又一位伟大诗人,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以精确、明晰、具体而富于形象性特征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位“多余的人”的典型形象,并因而画出了俄罗斯19世纪30年代的精神画像,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非常珍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6.
薛福成系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现的杰出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精髓是他的经济思想。他富国强民、外向开拓、实行商战的思维萌发于19世纪70年代,完善于90年代。他的经济思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二是保护民族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薛福成在阐述经济观点时运用了心理分析法、社会分析法。他的经济思想也影响了19世纪后期无锡的经济,其合理有用部分迄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志菲 《留学生》2014,(1):19-21
林毅夫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在献身经济学之前,他曾是中国台湾的一名上尉军官。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林毅夫设法回到祖国大陆,在北京大学攻读完经济学硕士之后,赴美留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师;80年代末,他携妻将雏再次回到祖国内地,开始了漫长的中国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带着中国经济案例走上了世界讲坛。  相似文献   

8.
吕毅 《双语学习》2007,(8M):145-145
徐志摩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徐诗内容斑驳陆离,思想复杂;语言浅显,感情奔放;形式多变,追求艺术技巧。徐氏早已“云游”而去,但他的诗魂永不灭,形式美、音乐美、意境美三者统一,构成了他的诗歌艺术观。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文学中争议颇大的一位作家。他的诗歌、短篇小说,如同他的文学理论一样,在世界文学中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奇特、独树一帜。从爱伦.坡的坎坷经历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那个特殊年代,人们所遭遇的悲惨生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多复变函数论与代数、几何、拓扑密切关联,是地道的主流数学.以华罗庚为首的中国数学家于此占有一席之地;其中陆启铿院士有卓越建树.他关于施瓦兹引理、卡勒流形的研究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他提出的一个问题,国际上称为陆启铿猜想,数学家研究它的热情至今不减.50年代他与华罗庚合作,系统研究了典型域的调和函数,是多复变函数论的重耍成果.他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在数学物理.  相似文献   

12.
巧算“世纪”“年代”歌诀给了年代算世纪,百位数字加上1,后两数字不用看,前面结果是世纪。给了年份算年代,十位数字细对待,0和1来不用算,几就是几十年代。(建三江管理局浓江农场中学王绪纪,赵庄华)巧算“世纪”“年代”歌诀@王绪纪,赵庄华$建三江管理局浓江...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认为,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方面,千万不可错过机遇。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抓住国内外有利时机使改革开放得以实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末江泽民提出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林夕 《内蒙古教育》2007,(10X):53-53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曾是大学讲师,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经商,靠做计算机软件起家,现在是我们这个城市最大的软件生产商和代理商。前不久,他应母校的邀请,为毕业生作《成功之路》主题演讲。按说,这是好事,国人一向讲究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他却为此苦恼了几天,在他看来,自己并没有成功,他拥有的身家距他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听到胡振华先生的名字是 2 0世纪 70年代在新疆伊犁从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时 ,第一次见到他本人是 80年代后期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 ,而真正地接触到他是从90年代后期我成为他的博士研究生开始的。“百闻不如一见” ,在没有见到胡振华教授之前 ,只知道他是研究柯尔克孜语和《玛纳斯》史诗的学者 ;见到之后 ,才知道他不仅是一位学者 ,而且是一位谦虚热情、平易近人的长者。当我在胡振华教授的指导下攻读了 3年博士学位之后 ,深深地感受到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位为人师表的好导师。因材施教 ,各尽所长…  相似文献   

16.
王思玷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位鲁南作家。本文通过对王思玷先生生平及创作实绩的回顾,探讨了王思玷先生的小说创作动机、创作手法以及艺术风格,以期说明他是一位敢于直面人生,有着可贵的人文关怀且艺术风格独特的作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新文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黎锦晖(1891—1967)是我国近代一位具有创造革新精神的音乐家,他是中国近代文化界一位集多种成就于一身的奇才,为中国的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文学史、教育史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黎锦晖所建立的多元音乐观念的模式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而言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他的评价总是毁誉参半,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恢复了对他应有的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蒸在北平师范大学任校长达l5年,是解放前北平师范大学校长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在此期间,把北师大办成了闻名全国的第一流的学府,受到海内外的瞩目。李蒸一生矢志师范教育事业,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曾全力维护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存在;40年代激励师范生开发大西北,要做教育家;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在西北办学,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晏阳初(生于1890卒于1990),他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少时熟读儒家经典,13岁时入传教士办的西学堂读书,后来到香港和美国的耶鲁大学接受教育。在美国,晏阳初曾经受教于塔夫脱和威尔逊两位美国前总统。自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他致力推行乡村平民教育,他的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不仅在中国,也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影响。1943年,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位战士,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的名字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他的事迹鼓舞和教育了几代人。这位受人尊敬的平凡而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雷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