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直接产出的实质主要是促进了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因此,在教育系统的投入产出绩效分析中,以人力资本存量作为教育的直接产出变量是恰当而充分的.同时,鉴于教育主要投入变量间存在的多重相关性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则能有效解决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因循上述思路对我国教育系统整体投入绩效的研究表明,在1991-2008期间,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是相对最小的.据此,进一步对这一结果的理论原因和政策内涵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未来教育逐步走向产业化,市场将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并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学校管理。追求教育产出与投入的比(即教育效益)最大化将成为教育机构的目标之一。教师作为教育业中特殊的劳动者,是学校经营过程中必要的人力资本,对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以其辛勤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还额外地生产一种“无形资产”,使其本身和学校增值。教师职业的这一特点对现代学校管理理论产生了全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与大学生择业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大学生完成学业后,面临着要选择职业和实现投资回报。在理论上,家庭财富、教育投入成本、职业收入以及分散劳动收入风险的成本是衡量职业价值的主要指标。从调查实际来看,对职业收入、家庭财富以及可分散劳动收入风险成本的地区、单位等变量的选择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结论认为,大学生择业过程是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下,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把职业收益和职业风险成本统一起来的抉择过程。  相似文献   

4.
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途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投资方式之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选择我国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 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将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教育的代理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对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该变量除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外,也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以及专利申请量,进而对于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此外,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也存在着非线性关系.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在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系数虽为正但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越低,教育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教育经济学告诉我们:学校教育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生产性的活动。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学校看作是一个精神生产系统,即学校是对学生这一特殊对象进行精神加工,使之符合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场所。因此,学校评价应包括;投入(条件)评价、过程(状态)评价和产出(目标或成果)评价。科学的完整的学校评价必须是这三种评价的完善结合。学校的总目标(最后成果)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质量,以满足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需要,这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一切人、财、物运转的“轴心”,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教育投资通过什么中介变量,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的问题。本文首先质疑了人力资本理论所主张的,把生产率作为教育投资影响就业增长的中介变量的观点。然后,运用CES生产函数进行数理推导,认为工资弹性是教育投资与就业的中介变量。最后,运用中国的统计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研究发现,在实践中,我国的工资弹性没能起到教育投资影响就业人数的中介效应的作用。或许可以预计,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工资弹性的中介效应功能应该在未来产生作用。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教育投资的就业效应作用不明显的原因。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力资本产权及其价值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栗玉香 《江苏高教》2003,(6):115-117
人力资本经营是高校经营的核心内容 ,而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和人力资本价值确定 ,是高校人力资本经营的前提。高校人力资本产权应永恒自有 ,学校人力资本价值可从投入与产出两个角度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往往通过兼职行为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 导致采用传统人力资本收入函数估算的教育收益率存在偏差,为了消除教育收益率偏差,使用典型地区劳动力市场问卷调查数据,估算两个收入函数———含有在校工作经验变量的人力资本收入函数和不含有在校工作经验变量的传统人力资本收入函数。估算结果显示,后者较前者在教育投资回报系数上高出8%左右,这一结果表明传统人力资本收入函数过分夸大了教育对工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教育投入的外部性在人力资本流动下表现为溢出效应,教育溢出在人力资本输出地表现为外溢效应,在人力资本输入地表现为内溢效应。利用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分布滞后模型实证分析教育溢出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外溢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负向影响,教育内溢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正向影响。教育溢出使欠发达地区投资教育的动机不足,扩大了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投入差距。因此,应积极探索建立与人力资本流动相联系的地区间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投资和生产过程一样具有投入和产出,我们把教育过程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称“教育投入”,把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称做“教育产出”,那么,我们把教育的投入与教育的产出之比,称为教育投资效益。高等教育投资作为教育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两个方面:外部效益与内部效益(即使用效益)。但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可划分为:社会精神文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从高等教育系统和科学管理可划分为:规模效益、结构效益、速度效益;从高等学校职能可上划分为:出人才的效益、出成果的效益和体现于社会服务的效益(简称“社会服务效益”。本文从高等教育系统和科学管理角度出发,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效益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relation of education a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developed through R&D to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within the medium term. It is unique in using a total capital approach that includes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physical, human, and knowledge capital formation and in use of a medium term model for determining productivity growth that includes both demand side and supply side effects. Empirical results for the U.S. and 14 other major OECD nations for 5-yr time periods from 1955 through 1980 find education as measured both by the averag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the labor force and by the percentage of advanced level graduates who bring technology to bear on production to be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Gross investment in physical capital also transmits the R&D and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as do higher utilization rates and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associated with lower initial productivity levels.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构建一个生产函数,对1993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外资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小于内资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外资部门劳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弹性小于内资部门劳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弹性;全省内外资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均低于内外资劳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弹性,人力资本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超过货币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弱于内资,并对内资产生了微弱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Educational systems can quite easily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a context‐input‐process‐output model. Likewise systems of educational indicators ‐‐ i.e. statistics on key aspects of educational systems that are of evaluative relevance ‐ can be categorized as context, input, process and output‐indicators. Process‐indicators are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The rationale for selecting the process‐indicators chosen here was to look for those school‐ and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school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the most relevant for this.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formulate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school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o use this as the basis for a list of the most promising process‐indicators. Some of the key process‐variables that are proposed include stimulat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achievement oriented policie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mount of instruction, learning opportunities, structured teaching, collaborative planning and evaluative potential of schools. The problems of constructing and using process‐indicators based on these variable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cro‐, meso‐ and micro‐level applications of educational indicator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教育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本流量和存量的最主要渠道。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因其开放式、灵活性、大容量、网络化等特征,为转变人口结构中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增加技能型劳动数量、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不同于传统“人口红利”的“教育红利”。但是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远程教育出现了学员高辍学率现象。高辍学率现象不仅会造成辍学学员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损耗,而且会造成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因此,有必要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结合远程学习者自身学习经验,探究高辍学率学期分布的成本收益、个体投资效用最大化和远程教育投资环境等问题。基于个体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对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员进行的分析显示:辍学会对学习者个体和远程教育机构的投入成本造成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损失和浪费;辍学者不能实现投资效用的最大化;远程教育机构投资环境会对个体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远程教育机构应构建基于云平台的个体保障循环系统和机构保障循环系统,通过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环境来保障更多学习者完成学业,实现个体和远程教育机构投资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在剖析企业经理人力资本投入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鉴人力资本理论的最新发展,打开经理"能力"黑箱,研究经理人力资本的内部结构,建立了基于能力的经理人力资本结构模型,并进一步将经理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相联系,揭示了经理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一样,都是生产性投资。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远远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根本动力。从西部经济发展的现实看,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很低。因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的力度,将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借鉴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对西部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Human capital theory takes for granted that an individual's demand of education will automatically be transformed into real human capital: there is no supply constraint or, said differently, educational systems can be assimilated to 'neutral' black boxes mechanically transforming input into output. This optimistic view of human capital production was rapidly abandoned. In the late 1960s some economists began to revise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black box's functioning was neutral with regard to human capital production. Supply-sid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appeared first under the form of production-function analysis. It was initially believed that the information delivered by such input/output approach would help policy makers and administrators choose the most productive 'mix' of inputs. But the major conclusion of this line of research is that there is apparently no clear and undeniable relation between both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and the specific resources they can buy (teachers' degrees and experience, smaller student-teacher ratios) on the one hand,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is probably means that further conceptual development is necessary to overcome the current analytical - and also political - deadlock. This paper argues that one promising way consists of introducing organisational assets as well as non-monetary inputs into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paradigm.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作为一个不同生产要素投入的契约体,人力资本比物力资本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必须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管人的机制,必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大力营造尊重职工的良好氛围,培养职工的创新精神,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教育,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