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英两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本文通过对父系与母系、姻亲和血亲、长幼关系以及泛化的中英亲属称谓差异的比较,探询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发现家庭类型、宗法观念、继嗣制、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社会性质和政治生活等是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探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存在着种种差异。它们属于不同的称谓体系,具有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更蕴含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对英汉亲属、社交称谓差异及其文化背景作进一步研究,可以探询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并促进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3.
侯丽香  艾桂琴 《考试周刊》2011,(28):117-118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主要介绍了英汉称谓语的异同,进而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以更好地进行英汉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4.
卢慧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4):105-107,110
文章简要描写了现代汉语和标准俄语两种不同语言中亲属称谓语泛化时的表现,分析了泛化的原因及其使用特点.俄语和汉语中用于泛化的亲属称谓从数量上来说都是丰富的,但在实际使用时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的泛化亲属称谓变体丰富,从结构上来说大都带有标记成分,而俄语的泛化亲属称谓的变体稍显单调.亲属称谓的泛化与两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生活交际的需要,尤其是近年来网络用语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称谓词语的使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亲属称谓使用的泛化现象。称谓语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交际方式,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选择,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历时的研究方法,试图对亲属称谓使用的泛化现象做出概述和定义,并以泛化最为显著的亲属称谓"哥、姐"等为例,结合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顺应论及语言模因论等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  相似文献   

7.
了解英汉亲属称谓词的差异是保证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基础和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英汉亲属称谓词的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文化对其的影响。只有了解了文化差异,才能从根本上了解英汉亲属称谓词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甘国芳 《学语文》2014,(1):74-75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示敬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看,我们一起探讨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称谓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语。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称谓系统的不同。文章探讨了汉英称谓语在社交称谓、性别称谓和亲属称谓方面的异同。只有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并把它运用于实际的社会交际和翻译活动,才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口头或书面交流的质量,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的称谓语体系均包蕴着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同时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念、民族心理、政治背景、伦理道德等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本文以对比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了英汉称谓语特征差异、英汉称谓语泛化程度的差异,并探讨了导致英汉亲属称谓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