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往对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多认为倦怠来源于压力,本文从罗洛.梅(Rollo May)的权力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罗洛·梅权力理论中权力的两种存有方式:“个体发展”与“互动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倦怠的产生源于权力的个体发展处于不良的权力互动关系中。通过分析学习倦怠形成的过程,将权力个体发展与权力互动关系进行关联解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减少否定性权力唤醒学生的自主性动力;合理组织竞争满足中学生自我肯定的需求:增强责任教育发展中学生的整合性权力。  相似文献   

2.
约翰.福尔斯在《收藏家》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米兰达极力想摆脱被压制、被摆布的命运。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地与男性抗争以追求个体自由和价值,建构女性主体。福尔斯赋予米兰达反抗精神,但由于她在困境中的自我贬低、她对男性霸权缺乏明确的认识及其思想上的妥协性,她的主体建构陷入了困境。反抗与依赖,这两者矛盾的纠结加剧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折磨,使她走向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在代表作《我的安东尼娅》中,薇拉·凯瑟运用男性话语的叙事策略来叙述和书写女性,以父权制下的男性文学传统为障眼法获得主流社会的接受和认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安东尼娅是融合了女性气质和男性特征的人物,虽然处于被叙述、被书写的地位,却处处彰显她的女性主体权威。通过作品的分析,文章旨在阐明作者在深厚的男性文学传统中,通过男性话语的叙事策略,颠覆传统社会权力运作中的男性主导权威,建构女主人公的主体性权威。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特别是教师的情绪衰竭问题非常突出;教龄10-20年是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阶段;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女教师.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是由面临的职业压力造成的,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凯特.肖邦在《觉醒》这部小说中跨越传统伦理观念,刻意将拥有欲望身体的女性形象作为叙述性作品的正面形象展示出来。身体意识的苏醒推动女主人公颠覆了男性的注视特权而成为注视的主体,使其试图摆脱父权话语对女性的禁忌建立在社会空间拥有主体性的身份建构模式。然而,身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存决定了自我认证无法在缺乏主体间交流的情况下进行,女主人公的自我认证只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
学习倦怠问题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既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发展,也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理清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建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范例模式,提出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文章从福柯的规训理论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在规训理论的观照下,可以看出这部小说生动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珍妮如何通过悖逆消解规训性男性权力,并通过言说建构起主体身份的艰辛历程。珍妮这一反规训先驱形象揭示了赫斯顿对美国黑人女性生存状态及身份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学习倦怠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化解学习压力,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却又无法逃避,导致身心俱疲、学习效能低下的一种状态。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成果颇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倦怠的定义及内涵、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倦怠、学习倦怠的测量、学习倦怠的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近年来引人关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学生因素诱发教师职业倦怠为例.深入探讨从心理技术层面干预教师职业倦怠.即从干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入手,帮助教师建构一种新的心理结构或积极的情绪反应,使教师体验到工作与努力的成效,增强职业幸福感,消除或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廖兰莹 《文教资料》2007,(25):157-158
以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教育行动研究是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倦怠状况,对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是改善学习倦怠的关键这一假设进行行动研究,认为行成性评估体系对改善学习倦怠状况有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学习倦怠的关系,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帮助大学生摆脱倦怠现状。采用了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山西大同大学42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在学习倦怠方面,男女大学生在情绪低落因子差异比较显著,大学生是否健康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两因子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因子差异比较显著;(2)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总体呈正相关;(3)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学习倦怠。因此,(1)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易感到情绪低落;(2)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低;应对方式越积极,学习倦怠程度越低;(3)大学生学业自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习倦怠问题是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效能和身心健康。焦点解决模式是一种充分尊重个体的赋能导向的治疗取向,在应对青少年学习倦怠中有重要实践价值。运用焦点解决模式中的赋能和建构两种干预技术,有助于有效地帮助青少年克服学习倦怠,提升他们的学习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职业价值观维度的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价值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职业地位、作用及其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相当数量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职业价值观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合理的职业期待,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激发高度的职业热情,提高发展的职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有效地预防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麦克·扬著谢维和、王晓阳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辩正的课程观——在联系中建构课程,建构自我课程活动中的主体关系,是一种处于文化权力关系中的交往和对话。课程的传递过程,是一个主体之间争取权力的矛盾的过程。纵观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职业怠倦,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找到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帮助教师摆脱职业怠倦,激活教师的教育活力与创造力,把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最大化,是我们必须思考与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目前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尚不深入.文章以教师为主体,探讨了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产生的根源以及应对策略等一系列问题,以期为缓解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其产生是成人教育教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主体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制约着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动态过程模型(SME模型)出发,探讨了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成人教育教师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预防和化解教师职业倦怠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必要工作。对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的探究试图从强调个体适应机制“失灵”的心理学归因转向强调个体与环境相互建构的生态学发展。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统筹分析了空间维度内关键环境要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勾勒出教师空间环境系统之间叠加积累、调节抵消的关系;纳入“时间”维度,刻画出教师在社会时间及历史时间内职业倦怠变化的规律;纳入“群体-个体”维度,揭示个体职业倦怠自下而上汇聚融合和群体心理自上而下扩散的双向建构过程。未来对于教师职业倦怠采取预防及化解措施时,应当提供全系统的外部支持,注重系统合力;把握职业倦怠变化规律,建立心理危机预判机制;觉察个体情绪状态,疏导群体负性心态。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受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教师个,人因素和学生品德与管理等因素影响。我们应积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摆脱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佐拉.尼尔.赫斯顿在她的代表作《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白人及男性统治社会中寻求自我身份的黑人女性并运用象征来阐示主人公珍妮摆脱男性和白人的压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