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妇女运动,当代日本女性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而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并未实现。本文围绕这一矛盾主线,揭示了当代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矛盾原因,为一个真正独立的日本女性时代的到来而呐喊。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不仅有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在日本社会中还存在着针对女性的大量词汇。从报纸中该类词汇的使用频率,可以体察出当代日本女性的真实社会地位。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词汇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章从复合词——"男性""女性"构成的复合词——在日本报纸上的使用频率,分析当今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中国隋唐文化特别是宋文化对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昭和时期,尤其是昭和战后时期,是日本女性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由于新宪法的颁布,女性得到了解放,女作家们开辟了自己的文学道路。富有教养及知性的女作家辈出。战后的女性作家无论在质还是在量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同时所涉猎的文学领域也很广泛,不仅是小说界,在短歌、俳句、随笔以及日记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女性作家。论文首先纵观战后动荡时期的女作家发展态势,然后从各个文学形式的角度分别介绍并典型分析女作家及作品。  相似文献   

4.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之后,日本女作家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田边圣子是日本战后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其作品表现了日本新一代女性勇敢追求自我的精神。从田边圣子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日本当代女性"家庭观"的变化,这也体现出了日本当代女性的"家庭观"。  相似文献   

5.
"样板戏"作为"文革"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文艺产物,产生距今已四十余年。"样板戏"的突出特征是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的女性英雄形象。从历史角度看",样板戏"女性形象数量众多出于江青的政治野心;从政治角度看,女性群象的出现成为了响应政府"男女平等"号召的工具;从社会角度看,主流媒介"炮轰式"的报道是导致"样板戏"女性群像形成的重要原因;从文化角度看,"样板戏"中女性众多是文艺创作受官方文学话语"钳制"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韩流"不仅有社会的原因,文化认同的原因,更有心理的原因。除了"韩流"自身的魅力外,由于男女心理机能的差异,女性成了"韩流"积极的引导者和表现主体。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绪、从众行为、受暗示行为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树立文化大国的自尊、自信,防止盲目模仿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特定的语言形式影射着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流行语便是典型代表。它能凸显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意识,并能及时深刻地反映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本文撷取部分日本流行语中的女性话题,并透过这些言语,多角度探讨当今日本女性在社会中的生活现状及其背后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世界的毁灭,日本作为战败国深陷废墟和荒原之中,野间宏的作品《脸上的红月亮》既是战争罪恶的忏悔书,也是男性作为战争直接受害者的心灵自白,更是对以堀川仓子为代表的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生存现状以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未奔赴战场的女性成为了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战时和战中女性承载着男性的精神依托,战后女性面临着比男性更为残酷的生存和精神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奇葩。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如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文学成就?本稿拟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入手,从摄关政治、假名文字、汉文化以及女性自身经历等方面具体分析这一独特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很多女性进入社会就职,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女性就职的发展,但女性就职仍面临诸多问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女性的高学历低就业率现象很突出,家庭主妇也做为一个职业普遍存在.本论文以女性就职观为背景,通过研究女性就职类型、就职问题、日本女性就职特有的“M”型曲线和日本家庭主妇的诞生及作用,探求日本女性家庭归属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到泉水去的道路》是日本战后作家广津和郎的一部代表作。该作品塑造了一个光彩亮丽的女性形象,单是小说的标题就有很明显的象征意义。"泉水"总是给人甘甜的感觉,究竟是谁的人生会走向美好呢。广津和朗先生用现实主义的笔法为我们勾勒出战后日本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女青年波多野晶子的形象。她是一个“亮眼睛姑娘”,心地善良,美丽大方且独立性强。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慢慢走入了现代社会,是西方全盘化的标志,随着西方文化的逐渐渗透,日本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女性形象这一方面。随着文化的发展,日本也开始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而且规定了夫妇同性等政策。这些变化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比较明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视野下的日本文学作品来分析日本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的女性语可以说是日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色。日语中女性语的存在决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从本质上说它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及变迁,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女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男女性别差异在语言中的显著体现是日语区别于其他语言体系的一大特点。女性用语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由政治、经济、文化及思想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社会现象,属于日语位相语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从社会语言学及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女性用语为研究中心,多角度、全方位地重点分析明治维新以来,女性用语在日本近现代社会的阶段性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5.
二战之后日本的对外赔偿作为国际关系史上的特例,配合了美国"冷战"遏制战略的开展,违反了战后初期盟国的决议,是美国东亚政策演变的结果之一;战后赔偿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日本政府内外有别,对本国受害者的赔偿是对外战争赔款的数倍,未能起到战争赔款的作用,对日本战后战争反省的态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形成良性互动,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中不仅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还基于产业需要来确定学校的类型、设置专业及规定招生模式,并根据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不断做出调整,为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着人才和劳动力的保障。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将发展职业教育与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联系起来,致力于教育机能的开发,开辟多种渠道向社会开放,成为日本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1945年战败投降时是一片废墟。但是战后不久,日本经济就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下子变成了世界“经济大国”,令全世界震惊。世界各国纷纷研究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奥秘,结果发现,尽管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日本重视科技,重视教育。这一点,对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奔“小康”的中国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战以后,女性作家在日本文坛占据了重要地位,发表了大量描写发性自身的文学作品。《女人的幸福》《挽歌》《情困》是三个不同时期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文中的女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不同的命运诉求充分反映了日本女性追求自身解放,包括经济上、精神上、甚至是性的自由和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战后由美国主导制定的日本宪法规定了男女平等,保障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这样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大大地增加了,但是日本的大学在实施女性高等教育方面还保留了很多传统的女性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日本民间故事题材丰富,引人入胜,充分展现了大和民族独特的生活场景与思维方式。文章以密室禁忌型故事为切点,对日本密室禁忌型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解读并尝试从性别的文化建构视点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