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数字诸方法刘玉广【北京】写作,就要和数字打交道。数字运用得巧妙,可以省略很多文字,不仅能深刻表达中心,让读者迅捷、准确地得到可靠的信息和知识,而且会使文章增加力度。相反,对本身繁冗、枯燥、单调的数字运用得不好,或太多、太滥,就会把读者引进数字的迷...  相似文献   

2.
时下,人们只要随意打开一份报纸,就会发现几乎每个新闻版面上都有带数字的新闻标题。数字浅显易懂、直截了当、简洁明快、具有说服力。数字运用得巧,能给新闻标题添色加彩,会让读者击节称妙。 数字式新闻标题常见的表现手法大体如下: 对比式。指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以数字的形式放在一起叙述、议论,相互比较,相互对照,使新闻标题更加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富于感情色彩。这是数字式新闻标题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写新闻离不开数字。打开每天的报纸,几乎每篇新闻里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数字。有人这样说:“数字好似油彩,可以使新闻须眉毕现,神采飞扬;数字又如陷阱,有可能毁掉新闻的生命。”可见,在新闻写作中,如何巧用数字,大有学问。综合一些优秀新闻作品提供的经验,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直接对比,揭示本质对比是分析事物的方法之一。有对比,才有鉴别,才能显现出事物的变化,揭示事物的本质。新闻中使用数字常见的对比法,包括纵比和横比两个方  相似文献   

4.
吴蓉  张珂 《新闻前哨》2011,(12):82-82
在日常新闻写作中,离不开数字运用。数字运用恰当,可使新闻显得简单明了,增强新闻的可信度;但运用不当,大量堆砌数字,就会令读者厌烦。从数字中发掘新闻价值在日常新闻采访与报道中,记者常常与数字打交道,动态报道、经验报道、人物报道……各种题材的报道往往涉及数字。很多重大新闻就隐藏在看似枯燥的数字中。  相似文献   

5.
俗语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是人们通过对比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写作时运用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放在一起,进行两相比衬来说明事情的实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或深刻的启示。修辞学上对比修辞手法也叫做对照。把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用到新闻写作上,更有其意义和作用。这是因为,某些事实具有的新闻价值,往往要通过对比才能表达出来。此外,就一个新闻事实本身来说,也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必须从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上篇介绍了新闻中人物形象的写作,接着谈谈事物形象的写作。所谓事物形象,即把报道的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这也是写活新闻应当运用的一种手法。新闻中只是叙述事物,难免空泛、抽象、干巴,如把事物的形象再现出来,使读者如见其物,自然会增强可读性。请看,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陕北有煤海》一则消息的写作: 记者新近去陕西北部的神木、府谷等地采访,所到之处几乎都见到了煤,简直像是走进了煤的海洋。在许多村庄,我们看到农户门前屋后堆放着煤,大大小小的矿点放着煤,有些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新闻背景? 广义的新闻背景,是指帮助读者全面深刻理解新闻主体的一切有关材料,包括与新闻主体有关的知识、资料、解释性的文字;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事物的真实由来。人们读一条新闻,看完标题和导语,往往只知道了事物的结果,这叫“知其然”,但不知道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解释事物的真实起因。新闻背景,就是说清楚新闻主体“所以然”的。眼下没有背景的新闻有之,如简讯、标题新闻,那是因为读者不了解其背景也能理解的缘故。就大多数新闻来讲,缺少背景的说明,就好比给读者吃一颗没有砸开的核桃,使人难以消化。(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姬乃甫)  相似文献   

8.
在已出版的新闻论著中,讲到新闻品种时,很少提到对比新闻。其实这一新闻形式早就存在,近年来经常见诸报端。颇受读者欢迎,充分显示出对比新闻的优势和魅力。所谓对比新闻,就是作者有意识的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实。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加以比较;或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展示出来,互相映衬,突出矛盾,明确是非,以此来表达主题思想。对比新闻写作的客观基础,在于事物本身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作者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方法,寻找事物之间的种种异点。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只有了解事物的相同点,才能认识事物的共性;知道事物的相异点,才能区分事物之间不同的个性。作者对新闻事件和人物进行对比,既要注意到事物的个性,又要把握住事物的共性,才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事物,揭示其本质。从对比新闻的结构看,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比的根据,即进行对比的两个  相似文献   

9.
新闻写作一般化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克服了新闻写作一般化问题,报纸就能成为读者喜闻乐看的新闻纸。报纸中最能吸引读者的是标题,克服标题制作一般化的问题,是克服新闻写作一般化问题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丹江口报的实际,就如何克服消息标题制作一般化的问题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标题制作要新颖别致 在报纸这个巨大的信息源中,读者对新闻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一则好新闻,如果标题作得不精彩动人,同样会与读者失之交臂,使新闻的作者和编者所耗费的心血付之东流。 新闻标题一般化、公式化,是报纸尤其是县市级报纸存在的普遍问题。如: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闻,吸引读者注意力靠的是导语,而保持读者的注意力就得靠主体部分。主体部分要交代新闻的来龙去脉,要把导语所提示的东西告诉读者。如果新闻主体不能以周密而清晰的文字支持导语所提示的东西,读者就会产生受骗的感觉,甚至不会读完全文。因此,组织并撰写好新闻主体是极为重要的。这方面往往会比导语写作遇到更大的麻烦。导语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地,消息主体的展开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离不开数据,数据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经济新闻和成就报道,数据比重就更大。数据运用得好,就会使报道增光添彩,如果运用不好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实践表明,活用数据是新闻写作中不可小视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2.
关于“立体”辞书上这样解释:“在同一画面上,同时表现某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比方把人像的正侧面同时表现。”当今世界的新闻媒介竞争非常激烈,谁家办得好,谁就会拥有众多的读者。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也有一个竞争问题。报刊新闻写作采用“立体化”,是同电视、广播竞争读者的重要一环。写新闻讲“立体”化。也就是说,新闻所叙述的事件、人物,要给读者留下“立体”感觉。新闻的立体感就是要使读者感觉到新闻所叙述的事物是一件什么样的东西,有何特征。它的不同的诸侧面。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要使读者通过读“立体”新闻,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迅速地如临其境,如  相似文献   

13.
数字和新闻有不解之缘。只要你翻阅报刊,拧开收音机,启动电视机,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或听到数字新闻。就像人离不开自己的影子一样,新闻媒介往往也离不开数字。 但是,数字又是枯燥无味的。当读者看到或听到新闻中一串串数字时,有时就像吃了“催眠药”,实在难以卒读。作者面对一堆数字,也经常犯难:不写吧,说明不了问题;写上吧,读者头昏眼花,不情愿看。尤其是经济新闻,说明情况,需用数字表示;总结经验,需用数字说明;宣扬成绩,需得数字证实…… 然而,笔者在长期新闻写作和编辑工作中深深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许多新闻里都有一些数字,恰当、准确地使用数字,可以使新闻更明白、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它是反映事物的量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数字就是一种最准确的表达方式。新闻中的数字有时可以直接衡量一篇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同时可以使报道的事物起到务实的作用,增强新闻的可信性;还能较直接地反映一个单位工作、生产的进展、成就和效果。正因为数字能直接、公正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数字一旦不准确、用错了,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影响新闻的可信性和社会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15.
数据是经济新闻不可缺少的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果离开了数据,就没有说服力和可信性。如何处理好经济新闻写作中的数据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数据在经济新闻中有哪些具体的功用呢?首先是通过量的分析,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状况,反应经济活动的成效,突出新闻主题。经济新闻在反应经济建设成就上,常常利用数据的对比分析,有力地说明改革开放给经济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一事实。如果没有数据分析,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其次是通过准确、具体的数据揭示经济新闻事实的价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和含义。再次是利用数据说明新闻事实中的一些问题。它包括概念的解释、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的说明,灾害程度的报道等等。恰当地运用数字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报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新闻意境在写作中的运用,是与现代传播工具的发展和读者对信息、知识的渴求相适应的。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欣赏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迫切要求我们的文字报道坚决地向那种干巴无味的新闻告别,要开创一代新文风,把新闻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文彩,引人入胜,以便在与广播、电视等现代传播工具的抗争中稳住自己的脚跟。也可以预料,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意境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将会日见广泛。当然,这并不是每篇新闻都要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语言,即新闻写作的规范化语言。它的三个特色是:简洁、明快——要求用尽可能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最主要方面告诉读者;准确、具体-要求有具体性和可信性,给读者以实感, 鲜明、生动-要求生动活泼,引人人胜。转摘自《通讯业务,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读者对新闻事实了解得更为深入,更有力地突出事物的新闻价值,不少现场短新闻在报道现场新闻的同时,还穿插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背景材料处理得好,不仅可使它成为现场短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又与现场短新闻的主要特征相协调。若处理不当,则会不同程度地削弱新闻中的现场感等现场短新闻应有的特色。一些优秀的现场短新闻的写作实践,在这方面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它们在运用背景材料时,常见有以下几种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写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是让读者看懂,而要让读者看得懂,在写新闻报道时就要考虑到读者范围的广泛性。由于读者知识阅历不同,环境习惯不一样,对事物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所以交代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材料,如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清楚、明朗;有助于突出新闻蕴含的意义,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者议论、暗示作者的观点,从而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可信;还可传播知识,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报道是通过画面、声音、文字、图表、色调等多种视觉和听觉元素来传播事实的,文字稿件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最近在编辑电视新闻稿件时,发现记者在文稿中使用修辞格的情况多了起来。新闻写作中修辞格运用得好,能增强语言感染力,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感人,但过多过滥,那效果也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在陈述事实时,记者最好慎用修辞格并用得规范,这是新闻写作与其他写作的最大区别。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制约着修辞格这种具有较强主观色彩手段的运用,因为乱用修辞格,有时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失去电视媒体应有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