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除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等因素外,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如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知识技能等基本素质,也对每个人的职业选择产生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每个人对各类社会职业进行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交通大学2015—2019年博士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着重探究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选择的现状与趋势,剖析职业选择变化的核心因素。分析显示,博士毕业生职业选择会受市场供需关系、职业发展意愿、不同学科特点和培养体系内容等因素影响,呈现选择多元化的趋势。建议适应时代变化逐步厘清学术职业内涵,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从精准培养、就业引导和凝聚共识等方面促进博士毕业生更理性地选择职业。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呼唤职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不同的职业组织、职业活动、职业收入,影响不同人的社会地位。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根据人们从事的职业衡量人们的社会地位,认为决定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阶层的标准是权势、声望和经济收入,而这三者都植根于职业。因此,当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他不仅选择职业的种类,同时也在选择未来生活的方式。职业文化、职业语言、职业思想以及职业服饰等诸多因素都会对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更会影响到从业者对其后代的教育与培养。所以,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便会产生…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元元 《考试周刊》2010,(51):195-196
职业不确定性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对职业目标、职业定向的认识不足,出现对职业选择的焦虑、迷茫、改变、逃避等心理表现形式。学生的性别、年级、高考专业选择、高考失利的补偿心理、个性、早期工作指导和经验、家庭环境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霍兰德中国职业倾向量表,对接受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的257名学生的职业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网络教育学生的职业倾向特点,分析了学生所学专业、职业选择、职业倾向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了差异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型、常规型、企业型的学生人数较多,实际型、调研型的学生人数很少;网络教育学生在所学专业、职业选择和职业倾向上有着较高的一致性;性别、起点、专业等因素对学生所学专业、职业选择、职业倾向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职业倾向评测、职业发展、改善教学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编制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采集1680份有效数据,运用频数、相关系数和非参数比较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心理群体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年级、所学专业、性别、父母学历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主观感差异的群体,具有不同的职业选择心理特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职业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会计政策选择需要会计职业判断。会计工作的每一环节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都会涉及到会计政策的选择,所以会计职业判断只有在遵循合理合法性、客观公允性、一致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减少会计政策选择上的随意性及短期行为,才能保障企业相关者的利益,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气质要求。比如,对医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反应灵敏、耐心、细致、热情等;对运动员、飞机驾驶员、宇航员等的要求是具备机智、勇敢、敏捷、身心耐受高度紧张等品质;而对做组织管理工作的管理干部而言,应具有工作细致、善于与人交往、耐心不鲁莽等品质,这样才有利于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气质影响着一个人对某种职业的适合性,因此,在职业选择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气质特点。如果你选择了适合你职业气质的工作,那么你在工作中将会有更好的表现。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每一问题,如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广东省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择职关系、职业声望、择职机会、职业保健、职业技能、择职指导等职业选择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则在职业技能影响因素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子代与父代之间的职业流动是衡量社会阶层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利用博士职业选择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在职业代际流动视角下分析了家庭资本对博士职业期望及现实选择的影响,发现博士的原生家庭资本整体上优于社会平均水平,而且博士教育能够在总体上维持或提升博士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出身不同阶层的博士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带有不同的倾向性.在选择非学术职业的博士中,家庭文化资本相对更高,经济资本更优越,出身高级管理者家庭的博士更倾向于选择行政管理岗位.选择学术职业的博士,其职业期望主要受到家庭文化资本影响,而家庭经济资本则影响了现实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1.
职业培训是职业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职业学校改革的突破口,职业学校因自身教育与管理方面的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而在职业培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还对加强和完善职业学校培训工作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学科专业,它总是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对相关职业领域里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进行高度归纳概括后形成的一种能力组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过程与相关领域的行动过程具有一致性,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要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需要专门的理论指导,因此,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有别于普通教育教学论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  相似文献   

13.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提升是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重要体现,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课题。影响高职生职业适应力的因素包括职业技能适应、职业人际适应、职业心理适应等三个方面,由此高职院校应着力于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校企文化共建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等三条路径,以提升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职业环境为主要培养平台。职业素质是职业能力的内涵基础,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外在表现,职业环境是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必备条件,三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进一步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今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中高职课题衔接角度,对国外同类问题的做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国内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旨在推动中高职课程进阶式衔接,促进中高职教育系统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探究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符合高职学生需要的公正团体,实施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对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摇篮。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关于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在高职院校的背景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试点衔接项目的开展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还存在着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缺乏依存性、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偏低、中职生学习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应切实将中高职培养目标和专业真正融通,并加快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建设,在中高职自考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协调,才能使中高职真正地衔接起来,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教育性还是训练性: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职业教育"与"企业训练"在理念上无本质区别,职业教育就成为企业训练在学校的延伸,这是一种与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相悖的"训练性职业教育"现象.本文从职业教育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出发,分析"训练性职业教育"和"教育性职业教育"的本质区别,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应当理性寻找技术哲学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哲学基础,将陶冶教养、启迪灵性和发展个性贯穿于"教育性职业教育"的始终,将培养达到"自由境界"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能力观的高职课程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教育的能力培养可看作个体在职业工作表现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能力体系的核心。在课程模式构建中,要树立能力课程本位观,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专门职业类课程和职业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实现对职业技能的促进和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