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来词进入汉语有一个汉化过程 ,但是 ,外来词的汉化程度是不同的。外来词进入汉语之初形式不一 ,通常情况下是汉化程度高的形式被最广泛地接受。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外来词形式的选择呈现出与汉化相反的倾向 ,相当一部分词 ,人们选择了汉化程度低的形式。这种反汉化倾向背后 ,有着社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来词进入汉语有一个汉化过程,但是,外来词的汉化程度是不同的.外来词进入汉语之初形式不一,通常情况下是汉化程度高的形式被最广泛地接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外来词形式的选择呈现出与汉化相反的倾向,相当一部分词,人们选择了汉化程度低的形式.这种反汉化倾向背后,有着社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外来词的汉化及其文化心理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言的接触和交流中,汉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吸收外来词,其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也就是对外来词进行汉化以纳入自己的词汇系统的过程,而外来词汉化的深层动因则在于汉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语言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4.
外来词语音汉化现象是外来词被汉语吸收时语音上为适应普通话音节结构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外来词语音汉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增加声调,改换音位,增减音节。近年来出现了在优选论框架下对外来词语音汉化现象的解释性研究,这些研究通过设置制约条件和对制约条件进行等级排序,来评估说明外来词语音汉化的最优选择形式,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在界定外来词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本体差异,从英语外来词翻译的角度入手,列举了英语外来词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汉化现象,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外来词汉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谈外来词的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中,外来词的汉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外来词汉化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丰富比较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外来词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什么是外来词的汉化?一种外语的词一旦被汉语吸收,它就得按照汉语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改造,从而成为汉语词汇中的成  相似文献   

7.
本从语言学角度对汉语引进外来词的历史和汉语外来词的构词方式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从汉语对外来词的处理方法上分析了汉民族化心理的封闭性、包容性和适应性等特点,指出了外来词对汉语和汉化发展的影响,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还需深入进行下去,这不仅对规范汉语词汇而且对研究汉民族化心理的特点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网络流行语入手,通过列举、分析和比较一些较常见的流行外来词及其用法和其演变过程,分析了外来词在汉语中汉化的过程,并总结了其汉化的相应规律,进一步指明了外来词在被引进汉语后,不可避免的要被汉语言所吸收和改变,并最终被汉语完全同化,进而发展、演化出新的词汇与用法。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社会重要的变革期,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大量外来词涌入到汉语词汇系统。在引介的动态过程中,势必要经历一个汉化的过程。本文从影响外来词汉化的"审美心理"入手,探究其中规律和动因,从而进一步明确清末民初西源外来词传入和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外来词的汉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利用现代汉语语料库,结合语音学和词汇学理论,对外来词汉化的表现形式、规律特点及原因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中探讨了外来词引进的领域、途径与三种常用的借用方法,即音译法、意译法和音意兼译法,并分别论述了外来词的汉译技巧和规范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探讨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源语言和中介语言,以及借用的方式。文章还指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反映了中国的文化,揭示了词汇借用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还是社会语言现象。文章期望能够激发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了解词汇借用现象,并帮助其有效的扩大词汇量,同时也希望能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外来词的音系调整,从音系语法规则角度可以解释为:本族语或借入语根据自身的音系系统和音系规则对外来语进行调整的过程以及所使用的调整策略,这同时也是一种听辨认知过程。外来词的语音形式被忠实地映射到一个抽象、潜在的本族语语音形式之上,调整过程通过本族语音系语法规则的运用来实现。外来词音系调整在听辨认知过程中发生并且受到本族语语音规则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试论汉语中的外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的产生是语言接触的普遍现象。汉语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借词浪潮,外来词的引入大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外来词的引入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因此必须对外来词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5.
梅州客家话粤语借词的语言接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托马森七个机制的接触性理论,对梅州客家话中粤语借词产生的条件和方式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梅州客家话由于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使得客家话和粤语的接触比其他地区深入,其粤语借词的产生主要受到语码转换和语码交替两个机制的影响。通过与江西(赣南、大余)客家话进行比较,列举出34个梅州客家话中特有的粤语借词,最后得出梅州客家话借用粤语词的分布情况:借用最多的是名词,其次为动词、形容词、副词。  相似文献   

16.
XIAO Rui-Zhu 《海外英语》2014,(12):262-263
Transliteration aims to adapt loanwords to perfect sound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With the guidance of Optimality Theory,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constraints that must be observed in transliteration to achieve Chinese phonological harmony from phonemic equivalents. It analyzes the ranking of constraints for structural acceptability of the loanwords.  相似文献   

17.
维吾尔语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借词,对此,从借词的种类、借入方式、借入原则及借词对维吾尔语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古代维吾尔语借词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借用词语,认为借用词语在起着扩大词汇量、增强语言表达力的同时,还记录了人们跨文化交际的各种信息,在语言中留下了跨文化交际的印记,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人们通过交际而达成的文化相融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有许多汉语借词,其历史源远流长.汉语借词的语源以及借用主要有三种方式.这些汉语借词反映了中国的文化,揭示了词汇借用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还是社会语言现象.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可以开辟社会语言学新的研究领域,赋予语言学以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应用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汉语表达中外语词语的借用形式和近年来汉语表达中频繁出现外语借用词的原因;阐释了汉语中外语词语借用现象的合理性和外语借用词的合法性,并对借用外语词的语言行为的规范意义和规范方法作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