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真人秀节目盛行的大潮下,对节目特点的分析层出不穷。本文从语境的角度来解析真人秀节目的制作特点,包括泛娱乐化时代与消费社会大背景的准确把握、大众传播时代受众的角色演变、传播媒介的广泛性及多元化的宣传途径、明星效应和粉丝文化共存互动的时代以及广播电视语境中声画的呈现效果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经济文化思想的冲击,我国传媒产业已经形成了新闻与娱乐的合流趋势,并且逐渐延伸成为了传媒的泛娱乐化现象。新闻广播中的泛娱乐化对受众、社会以及媒体本身都有着巨大的危害。本文分别从新闻广播的制造者、听众以及新闻广播的监督方和社会环境出发深入分析新闻广播泛娱乐化的原因.并从以上三个层面提出了抵制新闻广播泛娱乐化倾向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赵楠 《东南传播》2010,(12):46-48
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视、网络等视听新媒介的快速普及,使娱乐作为媒介的一项功能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甚至泛滥。民众的娱乐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使娱乐就像宗教的仪式一样受到民众的追捧与顶礼膜拜。从传播学的受众理论来讲,受众的主动性加强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对于节目的生存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类娱乐节目现存的问题。本文以分析当今社会大众娱乐兴起的现状与原因为基础,探讨了这种泛娱乐化节目的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4.
赵志洋 《今传媒》2012,(8):58-60
随着"限娱令"等政策的出台,电视监管部门正在对电视文化的泛娱乐化发展趋势进行调控,但从"量"的方面消除泛娱乐化趋势是不够的。本文通过对"限娱令"所限节目的分析,探讨了电视、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的特征,指出了泛娱乐化是大众媒体市场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呼吁媒体人士高度警觉这一现象,并在媒体市场化浪潮中承担起自己的社会道义和责任。  相似文献   

5.
陈琳 《东南传播》2014,(11):84-86
电视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国内外研究者由泛娱乐化现象的表现、危害入手,对于它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本文通过对《第一次心动》兴衰史的研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正确地理解人民大众对娱乐的需求转变,完整阐述泛娱乐化产生的原因是媒体在市场化改革中对娱乐产生的误解,希望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研究媒体泛娱乐化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播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其使命就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但是随着媒介泛娱乐化大潮的推进,广播媒体节目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这种娱乐化倾向不仅降低了听众的文化品位,而且弱化了广播媒体的社会责任。这种倾向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在融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工作者为了适应受众群体的整体需求,更愿意选取轻松娱乐的新闻信息,进而使广播节目的娱乐底线被不断刷新。  相似文献   

7.
郑科  黄敏 《传媒》2019,(8):69-72
在当今泛娱乐时代,文化快餐俨然已成为受众的一种习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常常被忽视,但《国家宝藏》的成功再次证明,不是只有娱乐化的内容才能获得受众的喜爱,严肃节目同样可以具有趣味性。本文从符号理论出发,探究《国家宝藏》如何以文物作为载体,借助文字、影像、声音、镜头等多种符号"活"化历史文物,向观众展现国宝文物及其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实现发送者与接收者的互动传播,达到形神合一的主题升华。  相似文献   

8.
明星身体作为商品已经成为泛娱乐时代下的文化奇观。《青春有你2》的身体消费、快感消费与形象消费奇观研究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成功给予阐释,同时也引起对青少年亚文化"消费"的关注与反思,同时基于斯图尔特·霍尔的"制码编码"理论将文本与受众结合,为青年亚文化提供了新的受众分析,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模式化与创新性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界定了泛娱乐化的概念,分析了泛娱乐化的具体表现,以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中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批判,认为泛娱乐化现象导致观众的审美单一和非理性鉴赏;催生了观众的避世倾向,并且弱化了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一个拥有广泛用户、实时传播各类信息的微传播平台,在移动互联的语境之下,其传播的内容日益凸显泛娱乐化倾向,这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并得到充分的关注.本文从微博内容泛娱乐化问题入手,分析其主要表现方式,着重从泛娱乐化倾向带来的危害来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而受众的需求大致分为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四种。本文通过当下比较受欢迎的《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非你莫属》等真人秀节目,从节目和受众两个角度来双向分析这些节目是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从明星真人秀节目看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超  于璐 《新闻世界》2014,(7):102-103
在如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风行,电视娱乐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发现一个节目类型就一拥而上,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娱乐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有一批节目还是取得了收视奇迹,如《爸爸去哪儿了》、《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以上这一类节目都主打"明星牌",是明星真人秀。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13.
在新生代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加强版限娱令渐显威力、"中国制造"山寨模式已成强弩之末的局面下,现象级综艺节目的出现变得困难重重,尤其是在没有引进版权的情况下,原创综艺节目如何实现现象级的跨越成为一大难题。目前,我国的综艺节目面临着三大困境:传播渠道单一化、受众年龄集中化、节目内容泛娱乐化。未来的综艺节目只有摆脱现有模式的窠臼,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本文试图分析既有现象级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并分别从传播结构、受众定位、传播内容三个方面对综艺节目未来可能的改革趋势加以论述,试图为综艺节目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实现节目的现象级飞跃。  相似文献   

14.
刘伟 《新闻世界》2013,(8):33-34
求职类电视节目作为一种聚焦就业问题的服务类电视节目,其价值导向应该是帮助就业者培养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但该类节目目前的泛娱乐化现象使其偏离这一方向,引发社会质疑。本文以目前的求职类节目为例,从环节设置、形式及内容三个方面讨论求职类节目泛娱乐化现象的表现,从节目的价值导向、功能、媒体的公信力等方面分析泛娱乐化的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竞合理论"从合作的角度对竞争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探求基于双赢基础上的经营方式,目前广泛应用于传播界。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节目类型、编排形式、人员构架及受众反馈几个方面将国内新旧媒体中两档较成功的节目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在竞合视域下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传播的全面繁荣,中国传媒业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催生了电视媒体泛娱乐化的热潮.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带动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也难逃其害,呈现出媚俗化和同质化的趋势.文章从泛娱乐化时代下中国极具代表性的真人秀节目入手,梳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概况,探析职业伦理视阈下电视媒体运作方式与社会伦理间的冲突,从而为当代真人秀节目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2004,(11):68-68
《新闻前哨》2004年第8期发表钟梅的文章《论新闻泛娱乐化倾向》。文章认为,目前的新闻娱乐化之风从文娱、体育类新闻发端,蔓延至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新闻已经成了广告和娱乐的囚犯。文章说,新闻泛娱乐化倾向,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媒体市场竞争的空前激烈,成为新闻泛娱乐化道路的时代背景:其二是经济效益的驱使。利益最大化促使媒体追求发行量、收视率、覆盖率,从而顺理成章地在对新闻素材的处理上,通过对娱乐化元素的加入,来制造一些八卦新闻、花边新闻,以满足部分受众的猎奇欲、窥视欲。  相似文献   

18.
如今,中国纪录片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受众"精英化"倾向值得关注与思考。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以当下热播的纪录片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从受众层面探索中国纪录片的"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双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小敏  罗琦 《今传媒》2014,(12):83-85
当今全国各大省级卫视娱乐类节目"烽烟四起"之时,已经不再仅仅是荧屏上几个少男少女的蹦蹦跳跳,尤其是当今真人秀类娱乐节目的遍地开花,而成为持续的民族娱乐秀狂欢,那么在当今新媒体、娱乐化时代复杂交织、各种传播手段相融合的"大媒体"、"全媒体"、"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看待时下火热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就成了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审美角度出发,阐述该怎样去面对当今的电视娱乐秀节目泛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分众化传播及受众接受理论角度,从传播学意义上分析了我国电视专业频道实践中存在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摆脱电视专业频道定位不清、节目不专、收视率不高等困境的三种理论模式,论证了分众化传播在我国电视专业频道现阶段实践中的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