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沈从文小说中湘西方言的运用,解释这些词语在小说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力图说明方言的运用使沈从文小说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诗歌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小说元素,主要表现在小说化语言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化的情节设置三个方面。沈从文诗歌中小说色彩的浓厚也反映了其小说创作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的丰厚意蕴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本文运用原始主义批评方法对沈从文小说加以解读。通过对沈从文的创作倾向的分析,本文认为,沈从文的创作既有原始主义倾向,又具有反原始主义倾向。原始和反原始构成其互为悖反的创作心态。同时,二者对峙形成的巨大张力,也使其小说蒙上了一层忧郁色调和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凭借描绘家乡湘西的大量小说,沈从文被视作现代中国小说中最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在其乡土小说中,沈从文大量采用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描绘了湘西农村的生态自然景观、农民的生存状态和乡村的民俗风情,刻画了一系列较为生动的底层民众形象。具体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民间的乡土风情,民间的文化传统以及民间浓郁的方言口语。正是这种自觉的运用民间文化艺术元素的手法,使得沈从文对中国文学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沈从文的小说<贵生>的发表和修改情况.<贵生>是沈从文在1937年创作的跟左翼文学大异其趣的小说,1957年,沈从文却对<贵生>做出了符合左翼文学规则的修改.<贵生>的发表和修改是考察沈从文跟左翼文学复杂纠葛的较佳角度.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著名的多产作家.他笔下的湘西小说是一幅幅清淡的山水画,是一曲曲悠远的牧歌,浸润了作者的文化理想.分析沈从文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小说,我们可以观照他文化选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湘西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湘西方言。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中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词、修辞、俗语和歌谣,探讨其语言蕴含的自然感,从而更好地体会沈从文乡土文学中所构建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8.
众人所周知,张天翼是“左翼”作家群体的后起之秀,沈从文是“京派”文入团体的中流砥柱.从30年代到40年代初期,张天翼集中创作出一系列讽刺小说,拓宽了战时文学的维度.几乎同时,沈从文以都市为背景的作品也具有讽刺意味.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偏于分析沈从文或张天翼讽刺作品的特点,而从未将二人讽刺小说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有鉴于此,论文试从创作动机、人物塑造和讽刺技巧三方面对张天翼与沈从文的讽刺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在大时代背景下,二人作品中所蕴含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乡土小说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小说类型之一,方言是其"土气息、泥滋味"的重要表征。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发展史上,乡土小说家、评论家大都审慎而艺术地运用方言,方言在乡土小说中也具有多重审美内涵。乡土小说发展到十七年(1949—1966)时,方言却只简单地成为作者创作、思想立场的表征。在十七年乡土小说中,方言泛滥与审美质素的消弭成为一个饱含思想史命题的语言症候。作家周立波的创作正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 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三十年代的沈从文模式和五十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六十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二、八十年代周立波与沈从文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三、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