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这是福建省某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同样是素材作文。给出的内容如下: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800是个抽象的数字,但它所能容纳与承载的意义和思想到底怎样,  相似文献   

2.
苦自甜来     
苦自甜来沈辉俗话说:“没有苦,哪有甜。”自学,有苦,也有甜。苦时,苦得难以形容,甜时,甜得如糖似蜜。我从85年开始参加自学考试,回想过去的八年自学生活,真是又苦又甜、首先,是时间紧。时间从何而来?一天八小时紧张的工作,忙和累且不说,工作之余,看孩子做...  相似文献   

3.
其实,“行走学校”的教育模式就是“吃苦”。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我们的老祖宗说得太多了,国外的例子也不少,该孩子经历的事我们不要阻挠,该孩子吃的苦,我们不必心疼。其实,只有经历过了“苦”,孩子才能吃出“甜”,也才能珍惜“甜”!让孩子吃一点苦,好!$重庆忠县拔山中学校@张绍明  相似文献   

4.
考考你     
主持人语:我想你一定听说过“酸秀才”这个词,可你知道秀才之“酸”与酸菜之“酸”有什么不同吗?不知道吧,那么请你把“酸”“甜”“苦”“辣”分别填入下面的短语中,然后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到那时,嘿嘿,你便也可以“酸一酸”啦。1.含如叹2. 言蜜语3.忆思4.同甘共5.口心6.寒心鼻7. 口婆心8.愁眉脸9.含辛茹10. 语软言11. 大仇深12.心狠手天津市蓟县敦庄子中学李保国/供稿【答案】1.酸2.甜3.苦甜4.苦5.甜辣6.酸7.苦8.苦9.苦10.苦11.苦12.辣考考你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六至八月,对中国的大中小学的毕业生来说都是永生难忘的。在这决定个人命运的关键时刻,孩子们、家长们饱尝了太多的酸辣苦甜。正当众多媒体将目光聚焦到参加高考的学生身上,一起合炒高考大合唱之际,我们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谋得一份满意的职业,对这些正在或即将跨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无疑又是他们必须参加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高考的“人生大考”,而且这场考试也像高考一样将对他们的前途和命运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们采写编发本组文章,就当前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深入调查,请有关专业人士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缓解对策。如果说高考是解决“入”的问题,那么大学毕业生就业就是解决“出”的问题。相比“入”,近年来的“出”可谓是产生了巨额的“贸易逆差”。与连年高校扩招相比,同期对应的毕业生就业率却逐年下降,这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起合力来破解这一难题,这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苦柚》是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第八册中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读”中品出苦柚的“甜”味来:即让他们通过读书,体会出  相似文献   

7.
说“苦”     
人们常说人生五味:苦、辣、酸、甜、咸。“苦”字当头,统领了生活中的各种感触。苦有苦的独特之处,没有苦做参照,就衬托不出其他多种多样的滋味了。至于“苦尽甘来”等则一步步从味觉领域提升到人生境界了。我自小与苦做伴,吃了不少的苦头,现在也就不怕吃苦,甚至颇爱吃“苦”。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我熟悉的几种“苦”。  相似文献   

8.
“风是秋后爽,瓜是苦后甜;风雨沧桑路,醇美是老年。”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五味的名称,上古是“甘、苦、辛、成、酸”,后来变成了“甜、苦、辣、成、酸”。除了“咸”古今义没有变化,没有引申义外,其他4个词的引申义古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个“收藏夹”——我的日记本,里面收藏着我的童年故事。童年故事,有甜也有苦,但欢乐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过不少了,今天我就给大家看看我收藏的“苦”吧。  相似文献   

11.
《甜》是一篇震撼人心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一位老人病愈后家人对他的态度变化,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善待老人。小说透过老人苦-甜-“甜”的味觉变化,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今儿个众妈咪聚在一起话题围绕生孩子、坐月子真可谓“侃到家”啦!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六妙皆备,无论如何谁也剥夺不了这做女人的“专利”啊,作为生命长河中的一份“厚礼”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3.
绘画三味     
赵若涵 《新读写》2008,(6):40-40
作者以自身经历描写了绘画三味——“酸、苦、甜”,实则道出了绘画三境,可谓独具匠心。若能在描述“三味”上更具体丰满些,将绘画创作中的心得融入其中,能使文章更具回味。  相似文献   

14.
写下这个题目,心里真是几分酸楚,几分凝重,又有几分庄严。说起今日为师者之窘态,个中滋味只有我们自己去咀嚼、品尝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坛上的新兵,八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好苦,好累,也好甜! 先说“好苦”。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讲:不经苦中苦,哪得甜上甜!农家院长大的孩子,曾吃过不少苦,还真不知道苦是个啥滋味。而今当上了人民教师,说实话,生活状况的确好多了,但总是别有一缕苦味萦于心头。并不想说为师者生活清  相似文献   

15.
生命     
“到底是什么味道的?”我们问。“说不清,好像是,好像什么味儿也没有呀!”那人尝了一口杯里的酒,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再尝尝。”我们说。“确实,似乎一点味道也没有……嗯,好像有点儿甜似的,对,甜的……不,不,不,又没了,倒显得有些涩!”“苦的,苦的!顶多还有点酸。啊,难喝死了,我快要,快要吐了!”那人叫着。  相似文献   

16.
生命     
“到底是什么味道的?”我们问。 “说不清,好像是,好像什么味儿也没有呀!”那人尝了一口杯里的酒,想了好一会儿才说。 “再尝尝。”我们说。 “确实,似乎一点味道也没有……嗯,好像有点儿甜似的,对,甜的……不,不,不,又没了,倒显得有些涩!” “苦的,苦的!顶多还有点酸。啊,难喝死了,我快要,快要吐了!”那人叫着。  相似文献   

17.
倒计时     
谁说学海无涯“苦”做舟?换一个角度,苦也许就会变成甜;换一种方式,倒计时不再那么让人紧张;换一种心情,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相似文献   

18.
1问题的提出
  高三的调研考试作为高考前的练兵,理应让学生看到平时学习中的“优”与“劣”,并且为学生增添一份信心。但是,调研考试的试题往往又让学生觉得很“苦”,“苦”得“难以下咽”。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品味其中的苦,尝到苦尽后的甘甜呢?本文以南通市的一道调研测试题为例,反思高三的试卷讲评课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教”让道于学生的“悟”,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酸、甜、苦、辣,清、淡、成、涩,食物的各种味道我都品尝过,唯有这高考的心情,虽然经历过,仍尝不透是何种滋味。在高考到来之前,内心有激动亦有恐慌,曾经壮志满怀的我,如今怎么也战胜不了  相似文献   

20.
六年级的生活就像品尝一颗怪味豆,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其中,“苦”的滋味都快把我憋出病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