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澳大利亚土著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是由于外界对他们知之甚少,或者因翻译之故,其独特的语言现象也鲜有研究.本文基于土著人特殊的居住环境,发现他们的语言经历了四个发展过程,其语言特征也有别于其他语言.笔者认为,土著英语的出现是澳洲土著人自己民族归属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是一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社会;多元文化反映到语言上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多语现象。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澳大利亚语言的多样性:澳大利亚土著语言、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社区语言、澳大利亚英语。探讨澳大利亚社会的多语现象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深入认识澳洲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另一方面也让人们了解,在澳大利亚的历史上,多语有时被忽视或被视为违法,甚至遭到禁止,但有时也被承认,甚至受到鼓励。这种澳大利亚历史上的单语与多语之争实际上反映了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原居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澳洲的独特地理环境孕育了澳洲土著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梦幻"是土著人宗教和文化生活的灵魂。澳洲土著人认为"梦幻时代"是祖先的创世纪年代,他们祖先的精灵一直沉睡在这块大地上。因此,土著人借助图腾、神话、绘画、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与祖先交流,使他们与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过去和现在、超自然和现实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殖民者以文明和进步的名义,为他们强占澳大利亚提供正当理由。在殖民主义文化霸权统治下,已有200多年的土著文化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和同化,土著居民的民族意识逐渐淡化。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的土著作家萨利·摩根在《我的位置》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虚假性,以及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悲惨历史。土著人在长期沉默之后民族意识觉醒,开启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的本土居民也被称为澳洲土著,他们拥有超过40万年的历史。土著文化及其与澳洲大地的复杂关系逐渐受到全球的关注。在至少三万年前,澳洲土著从亚洲某地迁移至此。尽管澳洲土著由500至600个不同的种族组成,使用250种语言及许多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的文化是多种多样文化要素的融合。它把土著传统、英国殖民历史、来自世界各地移民的价值观社会的崇尚竞争和艺术的争鸣等融为一体。 一、土著传统 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文化历史悠久,迄今一直充满活力。 毕加索曾对土著人观察和描述世界的能力作过评论,他极为赞赏伊若瓦拉的树皮画,伊若瓦拉是北部地区阿纳姆地冈温古部族集团的礼仪领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70年代初澳大利亚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前,虽然白人视土著人为野蛮的和未开化的这一歧视性看法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他们对待土著人的态度还是有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其土著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形成了具有特定内容且带有鲜明阶段性特征的土著政策。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土著政策,都无法掩饰这些政策的非人道和歧视性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土”“白”之争据地质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大约5万多年以前,来自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岛屿的原始人类驾着独木舟跨海来到澳大利亚,成为最早定居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土著居民肤色灰黑,以狩猎和采集野食为生。土著人以小游牧家族或部落的形式,散居北部。现今北领地科卡杜国家公园方圆数百公里的山洞中,还有大量被火烧过的彩色石头的发掘。十分遗憾的是,土著人的生活情景早已随着历史的烟云飘荡得渺无踪迹了。大约500年前,有一些漂洋过海的探险者从澳洲大陆北边浩瀚的波涛中跌跌撞撞地闯入澳大利亚。1688至1699年,英国人威廉·皮…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很多弱势群体在获取数字资源和掌握数字技术过程中,被排斥在数字环境之外,引发了数字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土著人作为澳大利亚的少数族裔群体,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数字接入、可负担力和数字能力三个维度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澳大利亚以数字包容为理念,将提高土著人数字技能作为弥合其数字鸿沟的重要抓手,旨在解决因数字鸿沟导致的土著人教育不公平、数字经济参与深度不够、被数字排斥等现实问题。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澳大利亚构建了连贯土著人生命周期的数字技能教育体系,即注重学校课程教育,提高土著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土著数字技术技能人才;以社区为主导,为土著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性数字技能。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2008,33(10):68-72
我国辽西发现的“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及中华古果化石——被确认为最古老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新类群“古果科”;新疆吐鲁番盆地发现我国境内规模最大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埃及出土远古巨型蝙蝠化石;非洲土著人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表明人类在7万年前险些灭绝;生物学家在加勒比海发现150个新物种;  相似文献   

11.
一、历史背景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然而作为国家,历史却不到二百年。尽管土著人在这里生活了大约四万余年,但澳大利亚的文字记载始于十七世纪。那时偶尔有欧洲的探险家和商人在沿海登陆并逗留。到了1788年,第一批欧洲人  相似文献   

12.
摘要:萨丽·摩根的《我的位置》通过她的家庭三代人的回忆记录,向所有人,包括不了解情况的土著人后代和很多对此一无所知的白人,揭露了土著黑人令人震惊的真实过去,使之几乎成与白人虚构的历史相对抗的另一部历史。由此说明,只有在这样的重述历史、重构历史中。土著人(包括萨丽-摩根及其他叙述者们)才能找到他们的位置,重新修复他们的土著性这个被白人政府强行割断的文化身份。作者通过分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试图揭示出压制土著人的复杂主流白人文化和父权制作用的真实一面。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联邦是一个民族多样性显著,高度重视教育,土著人教育发展显著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面对土著人发展的境况,以本国的历史为基础,以整个澳大利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为支撑,在尊重土著人与非土著人之间的差异的前提下,针对土著人教育发展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措施。澳大利亚土著人教育优惠政策彰显出了作为典型的多元文化国家的澳大利亚追求民主平等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迄今没有一所土著民族大学.此类大学缺失的原因有待探讨.在是否有必要给土著人建立一所民族大学、土著人是否真的都想建立这所大学以及土著人是否有能力管理一所真正的大学等疑问背后,其深层的原因是种族主义的变形及延伸:虽然不再有旧种族主义的行为暴力,但新种族主义文化排他性的本质却更深刻也更隐蔽.  相似文献   

15.
英国科学家从澳大利亚土著居住区,邀请来15名土著人到英国做客。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英国科学家们让这些土著人尽情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科学家们相信,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土著人一定会非常留恋,再也不愿意回到过去那种近似原始状态的生活了。可是,让科学家们大跌眼镜的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些土著人就厌倦了,嚷着还要回到过去那种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6.
我们修建各式各样的建筑,提供生活与工作的空间,有的是砖块;有的是石块;有的甚至用粪便修筑!古老的大厦2000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物在日本被发现。它有50万年的历史了。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20—30年代,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土著人遭到英国殖民者的血腥杀戮,被称为塔斯马尼亚的"黑色战争",是英国殖民澳大利亚早期采取极端种族主义土著政策的例证和缩影。然而,对于土著遭到残酷迫害的历史事实,英国殖民地政府却长期持否定和回避态度。自19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围绕"黑色战争"是否存在种族屠杀的确凿证据等问题,澳大利亚主流社会展开持续不断的激烈争论。二战结束后,澳大利亚史学界出现以曼宁·克拉克和杰弗里·布莱尼为代表的两个观点针锋相对的阵营,分别被称为"黑臂章"与"白眼罩"。澳大利亚殖民历史认知的混乱对其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身份认同有着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土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澳大利亚土著文化是形成澳大利亚民族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土著的历史文化,尤其是诗歌的翻译与研究,从土著人民的民族意识以及图腾崇拜两方面来解读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具体特色。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是一个饱经历史沧桑与磨难的古老民族。在四万余年的民族发展史中,土著人民建立并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其民俗文化的精粹及其民族生生不息的渊源在于:其一,澳大利亚土著民族纯朴的民风。他们热爱故乡,尊老爱幼,在抗击自然的恶劣环境中,他们养成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生存经验。其二,土著音乐与舞蹈也是土著民俗的重要内容,是世界人民了解其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三,土著民族的视觉艺术,反映了土著民族在澳洲大陆上生存发展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20.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报道,澳大利亚农场惊现世界最古老锆石,这块锆石几乎与地球同龄,已经有44亿年之久。这就意味着它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的东西。这颗在地球陆地上发现的锆石,很好地证明了1.6亿年前太阳系就已经形成了地壳,而这颗锆石曾为地壳的一部分。科学家们起初运用常规方法检测锆石的年龄,即根据铀在所测试物品中的含量进行分析,但是由于可能会破坏到晶体中的铅原子,导致运用该方法测试存在不精确性,所以不得不运用核成像确定晶体中的铅原子,从而判断锆石的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