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引入了BCI-代数的Ω-模糊H-理想的概念,研究了它们的一些相关性质;讨论了模糊H-理想与Ω-模糊H-理想之间的相互构造,研究了Ω-模糊H-理想的同态象与同态原象的性质,给出了Ω-模糊H-理想的笛卡儿积之性质。  相似文献   

2.
给定一个集合Ω,引入了BCH-代数的Ω-模糊H-理想的概念,给出了它的恰当例子并研究了它的一些相关性质.利用模糊H-理想描述了Ω-模糊H-理想.反之,利用Ω-模糊H-理想构造了模糊H-理想.Ω-模糊H-理想的同态原象成为Ω-模糊子理想被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算子群的有关概念推广到李算子超代数,给出了李算子超代数g关于Ω-理想满足降链条件和升链条件下的几个性质。  相似文献   

4.
引入了BCI-代数的Ω-模糊H-理想的概念,研究了它们的一些相关性质;讨论了模糊H-理想与Ω-模糊H-理想之间的相互构造,研究了Ω-模糊H-理想的同态象与同态原象的性质,给出了Ω-模糊H-理想的笛卡儿积之性质.  相似文献   

5.
给定一个集合Ω,引入了有界可交换的BCK-代数的Ω-模糊代数理想之概念,研究了它的一些相关性质,并给出了它几个特征,讨论了有界可交换的BCK-代数的Ω-模糊理想与Ω-模糊代数理想的关系.讨论了有界可交换的BCK-代数的模糊代数理想与Ω-模糊代数理想的相互构造.  相似文献   

6.
BCH-代数的拟结合Ω-模糊理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入了BCH-代数的拟结合Ω-模糊理想的概念,研究了它们的相关性质.给出了拟结合Ω-模糊理想的几个等价描述.研究了拟结合Ω-模糊理想的同态象与同态原象的性质,讨论了BCH代数的拟结合模糊理想与拟结合Ω-模糊理想的相互构造,给出了BCH-代数的拟结合Ω-模糊理想与BCH-代数的积代数的拟结合Ω-模糊理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引入了BCI-代数的Ω-模糊p-理想的概念,研究了它们的相关性质.给出了BCI-代数的模糊p-理想与Ω-模糊p-理想的相互构造,研究了Ω-模糊p-理想的同态象与同态原象的性质;通过Ω-模糊p-理想的水平p-理想,讨论了BCI-代数的Ω-模糊p-理想的刻画;研究了BCI-代数的Ω-模糊p-理想与BCI-代数的积代数的Ω-模糊p-理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引入了BCH-代数的Ω-模糊点H-理想的概念,并提供了适当的例子,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讨论了Ω-模糊H-理想、Ω-模糊点H-理想及Ω-模糊点理想中的关系,给出模糊点H-理想与Ω-模糊点H-理想间的相互构造方法.Ω-模糊点H-理想的同态象或同态原象成为Ω-模糊点H-理想被证明,BCH-代数的Ω-模糊点H-理想与BCH-代数的积代数的Ω-模糊点H-理想之间的关系被讨论.  相似文献   

9.
Ω     
此文感悟的载体很独特——希腊字母Ω。为了强化其感悟,又从Ω联想到A——"A→Ω,简明地表现了人生之旅的一始一终"。对这"一始一终",作者有个性化的说法"生寄,死归"。  相似文献   

10.
引入了BCH-代数的模糊子代数与-模糊子代数的概念,给出了它们的恰当例子.利用模糊子代数描述了-模糊子代数.反之,利用-模糊子代数构造了模糊子代数.讨论了模糊子代数(Ω-模糊子代数)的同态象与同态原象能成为-模糊子代数(模糊子代数).最后,提出了Ω-模糊理想的概念,并研究了它的一些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造了一个Ω(f)≠Ω(f2 ) ,但Ω(f2 ) =Ω(f2× 2 )的动力系统 ,并证明了映射f2 在非游荡集Ω(f2 )上有混沌子集 .从而得到一个推论 ,如果彐l∈ 1N ,使得Ω(fl) =Ω(f2l) ,就能在动力系统的研究中 ,克服由于Ω(f)≠Ω(f2 ) ,所带来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05,30(4):70-70
据2004年9月27日《参考消息》援引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德国一科学家小组在新一期《植物细胞》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他们利用转基因技术在亚麻中引入了3种基因,结果成功培育成了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一勺这种亚麻籽油已可基本满足人体一天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过去的研究早已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人类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这种物质只存在于鱼类,植物中没有,  相似文献   

13.
引入了余纯Ω-Gorenstein投射、内射模的概念.研究了余纯Ω-Gorenstein投射、内射模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4.
高级中学试验课本物理(第二册)P61有这样一道题:如果电流表的内阻RA=0.03Ω,电压表内阻RV=2.0kΩ要测量的电阻R大约为1.5kΩ,采用图1和图2中哪种联接方法误差较小?如果要测量的电阻R大约为20Ω,采用哪种联接方法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5.
在21中陈述了(-RΩ∏)中区间的分类及测度,得到线段中无穷小微积分的基本公式,用穷举法构造性地列出(-RΩ∏)的四类不可分割的子连续统:(+π)-其测度为(+π)、(a++-ω)-其测度为(+-ω)、(a-+-ω-)其测度为(+-ω)和(-π)-其测度为(+π),这里a∈R在22研究了(-R∏)中有穷的矩形的测度,首先定义关于dx的连续运算:连续相加+ 和连续相乘记作 .得到矩形面段无穷小微积分的基本公式.由矩形面积公式出发证明了(1)实数集合R[a,b]的测度为零,全体实数集合R的测度也为零.(2)m(φ[a,b])=b-a,其中φ[a,b]是R的空集合.这是本文中对Lebesque测度提供的第二和第三个反例.因此应该在(-RΩ∏)之上建立新的测度论.最后定义了d 对dx的微商.23和24中将R中序列极限结果的精密化了,极限的结果共分为七类,有不同的波动和点驻型.自变量的极限有更精密的表示,如(limnn→∞= +π≠∞)和(lim x>cx→c x=c++-ω≠c)等.对函数的极限点进行了仔细的讨论.25中用极限精确化的方法将R中的函数扩大为(-RΩ∏)的一个多值或单值函数关系.并对(-RΩ∏)的函数关系引入极限协调的概念.26中研究了用极限精确化的方法将R中的可导函数在(-RΩ∏)中的扩大,特别研究了单值扩大的问题.最后定义了dυ(x)对dx的微商.因为实数集合的测度为零,所以27中在-RΩ∏中在极限协调性的条件下对实数集合定义了新的测度.在28中首先指出:因为实数集合R的测度为零,所以实数函数f(c)在a和b之间的积分需要重新定义.接着把(-RΩ∏)中的单值和多值函数的积分定义为一个变量.根据部分量不超过全量的基本原则,并引进了曲边梯形a-b-f(b)-f(a)的本源几何形式的概念,我们证明了有关积分的基本不等式.进一步把实数函数f(c)扩大成为(-RΩ∏)中的单值和多值函数,再定义其积分.总结了积分方法:正问题的求积分法是求原函数;反问题的求积分法--根据被积分函数f(x)的某些性质,在R中用极限方法估算.随之得到连续函数无穷小微积分的基本公式.在假设a、b、c∈R且a<v,b(c)是定义在a≤c≤b上的实数函数,并对每个满足a≤c≤b的实数c,f(c)在c点的左极限和右极限都存在的条件下,用极限精确化的方法将f(c)扩大为(-RΩ∏)中的单值或多值函数.然后证明了积分(|abf(x)dx)可以取到确定的实数值,并得到有关的无穷小微分求和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已超出连续函数的范围.本节最后对物理上的右瞬时、瞬时速度和瞬时中的平均速度作了合理的解释.29中做了七点评述.(1)总结了关于不可分割的连续统的研究.(2)对Zeno的总格言进行了评述.(3)肯定了庄周的无厚不可积的猜想.(4)肯定了Aristotle否认数能够产生一个连续统的猜想.(5)肯定了庄周的不测猜想.(6)在27和28中为(-RΩ∏)的测度论和积分论提供了初步的基础.但要使这种测度论圆满,还有很多事情要做.(7)肯定了非标准分析的创始人Robinson所得到的新的推演过程,主要是[2]中所得到的转移原则,具有划时代意义.Robinson把引进新的数学对象的任务交给后人去完成.本文所引进的不可分割的连续元是新的数学实体.回答了数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数量(测度或距离等)是从哪里来的?本文的数学结论是:数学中的测度来源于连续元π、(a-+-ω、a++-ω和+π).这种不可分割的连续元才是数量的实体.它也代表实x轴上空间的实体,而实数只是分割这种不可分割的连续元的没有测度的标签.一条有向直线,例如实x轴,不能被实数点填满.这个结果在数学史上从来没有搞清楚过.  相似文献   

16.
对n维球面Ωn定义的Riesz位势型积分算子I^α(f)(x)=Cn,α∫Ωnf(y)/│x-y│^n-αdy,x∈Ωn研究了它的L^p(Ωn)和Lipα有界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函数空间Lp(Ω,X)(1≤p≤∞)中可分解集的性质,得出了当1≤p≤∞时含有内点的可分解集在Lp(Ω,X)中稠密;并给出了类似于凸集的Mazur定理的关于可分解集的收敛定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H(o)lder不等式得到了微分形式的局部 Ar (λ1,λ2 ;Ω)-加权Poincaré型不等式,所得结果能被广泛应用于某些重要方程解的高阶可积性理论.  相似文献   

19.
<正>令ΩR~n是开集,在Ω上的函数φ对0≤|α|≤m,其偏导数D~dφ也在Ω上连续,这样的φ构成复数域上的一个线性空间,把这个线性空间记为C~m(Ω)。 φ∈C~m(Ω)且对0≤|α|≤m,D~aφ在Ω上有界且一致连续的函数中的全体构成复数域上的线性空间记为C~m(Ω),定义C~m(Ω)上的泛函||·||c~m(Ω)为:  相似文献   

20.
平面上的两个图形Ω∽Ω′,且旋向相同,则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及位似这三种复合变换f(我们称f为相似变换),使得f(Ω)=Ω′。显然,f(z)=az+b(a,b为常数),反之亦然。所以,f至多有一个不动点M,使得f(M)=M。由于点M沟通了两个相似形Ω与Ω′的联系,所以对于数学竞赛中的一类几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