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今年起,浙江将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浙江省教育厅近日表示将重拳治理择校乱收费,公办中小学择校率要降到5%以下.同时坚决落实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的规定.“这意味着。‘择校费’今后将在浙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盛会 《师道》2012,(4):12-12
今年起,浙江将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浙江公办中小学择校率要降到5%以下.同时重拳治理择校乱收费,坚决落实公办中小学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钧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育》2011,(26):4-4
本刊讯近日,南宁市教育局发布《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申明,严禁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与入学挂钩的任何费用。坚决查处违规收取择校费的行为,凡是违规收取择校费的学校,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校长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公办学校要严格执行关于“严禁中小学举办各类收费补习班”的规定,杜绝违规补课行为。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是教育部官方首次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教育部表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与省政府纠风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发布《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择校乱收费的通知》,提出浙江公办中小学择校率要降到5%以下的目标,开出几剂治本的"药方":增加财政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更多的优质高中  相似文献   

6.
资讯     
业内观察教育部首次明确要求5年内治理好择校乱收费今年11月1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教育部表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各地要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  相似文献   

7.
肖华 《宁夏教育》2011,(2):64-64
教育部表示,各地要力争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是教育部官方首次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同时,教育部也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为了五年内清理择校费,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有了这个意见,就能清理掉择校费吗?笔者认为,想要清理掉择校费等,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教育问责力度。  相似文献   

8.
《山东教育》2011,(1):122-123
近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对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10项要求。教育部表示,各地要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是教育部官方首次明确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教育部同时还表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该文分析了择校现状、择校原因以及择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调查发现,多数北京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对择校是持赞同态度的,他们认为择校可以满足家长、学生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利用、开发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交纳择校费和根据孩子的特长进行择校是北京市中小学生主要的择校途径;教育经费不足是收取择校费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我国实行以分择校为主体、以交纳定额择校费为补充的择校制度是效率与公平兼顾、解决教育供需矛盾的现实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说法·数字     
《师道》2011,(5):55-55
上海全市公办高中到2012年将不再招收择校生。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包括上海在内的多个省市纷纷开始缩小择校生规模、降低择校费等。目前,上海的长宁、静安、黄浦等区已陆续取消高中择校制。  相似文献   

11.
子曰 《广东教育》2002,(11):58-58
随着中小学开学,一场没有硝烟的"择校"大战终于尘埃落定,众家长为这场大战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据<北京现代商报>报道,北京市中学的择校费总共已经超过10亿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报》消息,近日上海市教委表示,按照规定,上海全市公办高中到2012年将不再招收择校生。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全国各地陆续产生高中择校制。一些考分条件足够但志愿填写不当的考生,通过审核后,交一笔择校费,即可进入心仪的高中就学。择校一般集中在师资口碑较好的重点高中。高中择校制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近些年来,择校已经紧紧同考大学相捆绑,折射出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  相似文献   

13.
时政纵览     
《广西教育》2011,(8):4
教育部将大力整顿"占坑班""择校费"等问题本刊讯2月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治本之策,当前要大力整顿"占坑班"、"择校费"等问题。王定华表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从根本上必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薄弱学校,消除校际教  相似文献   

14.
信息     
高中收取择校费后不得再收学费中国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高校教育收费的管理。公办高中在按规定收取择校费后,不得再向择校生收取学费。  相似文献   

15.
择校费一直以来是中国教育的顽症,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都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如教育部出台的高中择校费“三限”政策:广州赋予中小学择校费合法性,由政府进行规范;许多地方一次次要求严禁择校费等。可以看到,这些政策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择校费带来的教育不公。没有彻底根治择校过程中的权力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情报参考》2005,(4):16-16
择校费一直以来是中国教育的顽症,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都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如教育部出台的高中择校费“三限”政策;广州赋予中小学择校费合法性,由政府进行规范;许多地方一次次要求严禁择校费等。可以看到,这些政策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择校费带来的教育不公,没有彻底根治择校过程中的权力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汇》2013,(24):7-8
“零择校”,是今年安庆教育发展的最大亮点。今年秋季开学城区所有公办义务教育一律取消5%的择校比例,坚决实行按学区招生,在全省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择校”。  相似文献   

18.
丹桂飘香的9月,教师节恐怕不是校园里的主话题。 关于“择校”和“择校费”之争,充斥了新闻媒体的教育版面和节目。在此之下引发的各种追问吸引着民众的眼球:择校是不可容忍的“次公平”?择校是现行条件下的“合理”选择?择校是公众行使“选择教育权”?择校费是“不公平中的最大公平”?择校费是“劫富济贫”?没有择校生,不收择校费,学校就难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义务教育阶段,以法令形式将公立中小学"择校制度"列为学生就学的一种方式.通过梳理和分析日本择校制度的发展历程、实施状况及导入择校制度的利弊,针对我国当前阶段教育改革所主导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校"零择校"与公民办之间"择校热"等问题,发现日本的择校背后有完善的学区制实施基础,公平公正公开是其择校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长期的学区制度实行后学校普遍高质量发展状况之下的举措.日本择校制度更多指向学校的特色化建设,而非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我国解决"择校热"问题要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前提,完善与推行学区制,在此基础上扩大地方教育制度设计自主权,因地制宜,形成与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宜的"择校"制度.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于实现教育公平。择校表面看起来有与教育公平相违背的一面,但事实上,择校并不妨碍教育公平。择校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结果,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风"问题,同时规范择校费的收支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