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陆云峰 《教书育人》2012,(17):51-52
"校长是官"是当前中国教育模式中最具特色的"特色"。因为是"官",就有了与"官"相生相长的而逐渐游离甚至背离教育本质的怪异现象——校长不再在教育教学上有所发展,而专门经营"权术""逢迎""升迁"之道,真正成为了"行政官员"。表面上看来,要化解教育去行政化的难题,其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不要将校长放在"行政"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2.
入冬以来,学校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课间、午后的教室门口、教学连廊,玩一种叫"卡之宝"卡片的孩子越来越多。"玩卡片的这股风愈演愈烈,交通路道挤满了学生,挤得路都不好走。""可不是,下课了拼命拍,玩得满头大汗,上课总是走神。""玩的,观战的,好多人的作业字迹开始潦草,甚至忘写作业。"陆陆续续有值日老师到校长室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管理千头万绪,而且见仁见智。我们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我校"智慧教育"的办学核心理念,笔者从"新""活""争""乐""实"五个关键字入手,打开管理思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新"字诀:让管理制度的推出走新路在学校管理制度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往往都会走"行政会议决定——教师大会宣布——职能部门执行"的制度管理途径,这种制度管理模式,不能让管理对象参与决策、实施的全过程,效果往往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内在一致性",应该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品质。从关系思维的角度来审视,一个好的学校规划应该体现"魂体合一""前后观照""左右并列""神形一致"。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文化是立校之基。现在,不少学校倡导"生态教育",打造"生态课堂",但是,如果学校的管理、文化仍然沿袭传统的一套,而不是人性化的管理、开放活跃的学校文化,"生态教育"将重新陷入困境。为此,我在学校管理中,从学生个人、班级、学校三个层面入手,打造"雅"、"立"、"和"生态文化体系,为学生的健全人格奠基。一、学生个人追求生态之"雅""雅"是一种贯穿人终身发展需要的魅力修养。我校抓住课堂教学改革的契机,在历练和积淀中形成了学校"遵循天性,举止文雅"的"雅"文化。  相似文献   

6.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然而这种学习模式所倡导的多向交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只有构建与之配套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模式,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在实践中,需要重点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分与合""动与静""争与让""抓与放"的矛盾,在矛盾中建立平衡,确保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有序和高效。同时,要密切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的联系,使二者相互配合、互相渗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核心素养"是可以通过课程加以发展的,"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的DNA,通过"核心素养"课程发展,可引导教师教学并培养学生因应现在的生活、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情意、价值。文章论述了"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与学科的关系、"核心素养"的课程定位、学校课程发展。指出"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可引导各学科内容的发展,基于各学科特性,结合"核心素养"的本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出"核心素养的学校本位课程发展模式",包括"核心素养的课程研究""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核心素养的课程经营"等环节。  相似文献   

8.
《教育》2011,(36):10-19
<正>2011年,给教育引来无数"口水"的事件令人痛心更令人思考"不堪回首"的教育事件焦点提示: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10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儿有高低。生态自然之规律尚无法改变,教育学生时,想通过一些"激进""拔苗""速成"等方式来提升他们,既不符合教育之规律,也不符合教育之生态。  相似文献   

9.
董鸫 《教师》2013,(19):45-46
后进生往往表现出"冷漠""悲观""逆反""虚假""低俗",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对学校和老师的敌视……有育人之心的老师是不会熟视无睹的。多年来的育人实践证明老师敢捧"五心"转化后进生是事半功倍的。一、捧"关爱之心"熔化"冷漠"后进生大多在班集体中做"边缘人",心理障碍严重,人格发展不健全,情绪不稳定,脸上写着"冷漠"。教师以"关爱之心"来熔化这些"冷淡",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将亲近、关怀、理解、尊重、信任、期望等真实地给予后进生,就能使其产生"动情效应",  相似文献   

10.
虞晓贞 《上海教育》2012,(Z1):12-13
《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关于什么是"大学之道"有许多文章讨论过,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气质,一种教育的远见,一种隐含在学校教育诸多环节中的思想意识,它可以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背景,由这种背景融入的校园文化可以形成一种气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走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如果随机访问一名学生:"你喜欢附中的理由是什么?"他可能会说,"复旦附中是我从小的理想""复旦附中有很好的人文气息""复旦附中有自由、平等、民主的教育态度""复旦附中有一群理解学生的老师""复旦附中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社会上,复旦附中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2011年末,当附中两名学生被耶鲁大学提前录取并获得全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的艺术在于平衡得失,管理的艺术在于刚柔并济。学校是一方心灵净土,一处精神特区。学校的快速和谐发展既需要刚性制度的奠基和守护,也需要柔性管理的抚慰和关照。刚性的制度散发规则之美,让一切有章可循,井然有序。柔性的管理散发人性之美,如春风拂面、细雨润肤,让人心平气和,心悦诚服。作为学校管理者,"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只有"刚""柔"并济,"人""法"双馨,在刚与柔、人与法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才能有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以下简称"民主路小学")围绕"博雅"二字深耕细作,努力建设"博雅"好教师团队,从教师特质、管理机制、团队文化、评价改革等方面为教师成长提供精神给养和内驱力量,其做法为当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思路。一、"博""雅"为灯,明教师成长径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人之魂者必先立己之魂,为此,周娅校长和其领导的教师团队在长期摸索中,凝练出"博雅"教师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学校教育,应该顾全学生个体一生的发展,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树立与健全。"五维"模式,将学校教育的"全方位"要求,具化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融合""自我成长""第三方教育"五个维度的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汪明 《中国教师》2015,(1):57-58
<正>推动育人模式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所在。就一所学校而言,推动育人模式改革需要进行系统设计,这是包括北京十一学校在内的一批学校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当前各地学校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思路。学校育人模式改革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做引领所谓科学的教育理念,其实质就是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十一学校提出的"好的教育是服务""教育的使命是发现""教育就是把不同的人培养的更加不一样""创造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在教育界流行着"校长是一校之魂""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的说法.的确,校长的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场所.学校办学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与学校领导者特别是校长的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除了理性、科学之外,还有大量的非理性因素--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在起作用,而规章制度只能解决"不可以这样做""需要做什么",而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因此,近年来人性化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创新的一个热点.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徐星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12,(28):40-41
光环和荣誉的背后,她将"拼""专""定""实"的成功之道演绎得儿近极致。当从何亚男老师手中接过"2012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的奖状之时,张育青显得十分激动:"今天何老师给我颁这个奖特别有意义,从2006年进入‘何亚男英语名师基地’学习起,何老师的专业探索精神、她的无私奉献,以及她对学生和  相似文献   

18.
正曾经有人用"铁头,铜脚,豆腐腰"来比喻中国的初中与小学、高中的差异。只有初中之"腰"强壮起来,中国的学校教育之"身"才会挺立起来。这一比喻同样适合于学校管理体系中的"中层组织"和"中层干部"。他们所处的"腰部位置"是学校发展与变革中的关键位置。"中层"这个"腰"为什么重要?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角色和功能?在许多校长看来,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一旦具体到"中层管理",或受困于"中层"不  相似文献   

19.
徐星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12,(19):40-41
光环和荣誉的背后,她将"拼""专""定""实"的成功之道演绎得儿近极致。当从何亚男老师手中接过"2012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的奖状之时,张育青显得十分激动:"今天何老师给我颁这个奖特别有意义,从2006年进入‘何亚男英语名师基地’学习起,何老师的专业探索精神、她的无私奉献,以及她对学生和  相似文献   

20.
"三三五"教师培育模式中的第一个"三",即三级课题引领("学校课题""工作室团队课题""个人小课题");第二个"三",即三带行动研究("带问题学习""带课题实践""带收获展示");"五",即五种举措保障("专家引领""区域联盟共建""研究共同体建设""树典立标""我的荣誉我做主")。"三三五"教师培育模式的实践应用,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