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哑语文”现象十分严重.本文旨在对“哑语文”现象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探究“话题式”教学的内涵、特征和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力,使学生能参与话题讨论,深入文本教学,从而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课堂提问存在“板”和“碎”的现象。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克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克服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的一种盲目性和无序性现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问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相似文献   

4.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一、识字写字中审美功能的缺失眼下的语文课堂,“生命意义”、“动态生成”、“对话”、“互动”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新课程理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我们…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堂中常常出现“哗”现象,这是一种客观现象。在“哗”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学意义,如: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勇气;提高了学生思维开放与扩散的品质;反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乐学的精神状态;是对教师教学的“褒扬”与“贬斥”等。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广大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要想让课堂气氛活跃,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克服学生的自主学  相似文献   

7.
钱拯宏 《考试周刊》2009,(37):73-74
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于课堂教学.“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忽视“读”的现象却普遍存在。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改进.只要重视学生“读”的基本训练.语文教学的质量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步为广大教师认识、了解、理解、内化 ,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完全灌输性的、“独白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现象 ,已逐步消失了。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老师接受了“还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先进理念 ,在教学方式上尝试着变革。他们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突破 ,但我们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 ,在表面闹热的课堂改革中 ,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如目前课堂中较为典型 ,运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 :“问答式”教学。提问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把它…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如“煤的形成”,语文教师和学生付出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得到的只是“一小块”。此话确有道理,学生经过了十多年的语文学习,到头来还是口不能言,笔不能文,这种“高成本、低效益”的现实的确成了语文教师心中难以言说的痛。新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但语文教学中这种低效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变,并且又有一些新的流弊出现。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93):26-27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但高消耗、低效率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教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但最后却未得到真正意义的发展。本文基于经济学的沉没成本观点考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碎片化"现象、内容不典型等问题,由此,探讨了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策略。如此,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将会得到比较长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张二军 《教师》2011,(27):46-46
不少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时,总会谈到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高年级语文课堂远没有低年级时的气氛活泼、参与度高。其实,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不仅与学生的生理和心智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语文课堂的“沉闷”现象,就必须从源头下手,源头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活水”,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张映生 《文教资料》2012,(31):47-48
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活力不足、气氛沉闷的现象,本文主要从课堂氛围、课堂角色、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起来,提出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睿 《作文与考试》2023,(13):54-55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经济学有个术语叫“沉没成本”,它是指经营活动中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按理说,做决策应考虑当下和未来,而不必考虑以往的花费,但相当多的人还会受其干扰。在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中职语文教学在贯彻听、说、读、写教学过程中,“写”一贯是个老大难问题,学生怕写、懒写成了中职语文课堂司空见惯的现象。当生本教育这缕春风吹进中职语文课堂之后,写作课的路子也豁然开朗。开放式的写作课堂令学生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15.
教育应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目前的教学效率与此是相违背的。种种因素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这种现象甚至影响到了其它科目的教学。实施语文课堂的高效率教学途径有三种: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传授学习策略,课堂情感最优化。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其着力点大多在于精心组织教学,精确时问安排,尽力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一堂语文课在教师的严密组织与控制之下,上得是既“紧张”又“活泼”。学生正襟危坐,教师环环相扣,点滴不漏,大有程序化、神圣化的倾向,似乎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唯独看不到“闲暇意识”。似乎“闲暇”是与严肃、庄重、神圣的语文课堂教学格格不入的,抑或这与我们对学生学习的传统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渗透“闲暇意识”,展示“闲暇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哪些环节,这要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学生实际进行合理安排。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但现实是,很多教师还难以从“满堂灌”的传统教学习惯中走出来,即使讲课时间有所缩短,由于涉及环节过多,或者执行教学设计不力,也很容易形成“臃肿”现象。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瘦身”,已经成为一些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主体参与”思想是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主体参与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他们投身教育实践,使其“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被束缚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教学无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提倡“深度阅读”,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总是深了再深;要么打着“广度阅读”的旗号,教师游离文本、旁征博引,甚至撇开文本,“八面开花”;  相似文献   

20.
李俊新 《甘肃教育》2008,(20):30-30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比较被动;语文课堂教学远离生活世界,偏重科学世界;语文课堂教学的空间相对狭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其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