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葡萄架     
夏日,葡萄架的影子多么美丽!它那碧绿的色调跟水一样,使人想起河水的怀抱.它是多么茂密,只是有时候,当一阵风把叶子分开,才让一枚颤动的阳光金币落在地面上.在我父亲家的老葡萄架下躺在摇椅上午睡,我是多么的愉快!  相似文献   

2.
黄昏的故事     
姚静 《大理文化》2002,(4):16-17
我新居的后窗正对着一位老妇人的院门.我坐在窗前抬头就能看到那扇暗红色的小门,还有爬到院墙外碧绿的葡萄藤儿.夏日里,那碧绿的葡萄叶让人感到凉快清爽.我想那院内一定整洁幽雅,应该如它的主人一般吧.它的主人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衣着总是大方得体,烫过的头发染得油黑,看得出年轻时一定风韵过人.她进出的时候,有时正好碰到我站在窗前,她便很和气地和我打招呼.声音柔和轻缓,很有教养的样子.更多的时候,她闭门不出.  相似文献   

3.
荷兰人得天独厚,生活在仙境般的环境里。蓝天白云下,到处是风车、牛群、鲜花、海鸟、渔帆。这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荷兰画派,培育出众多的绘画大师。诸如17世纪的伦勃朗、哈尔斯、范梅尔及后来的凡高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大师。荷兰绘画大师们的传世名作,大多基革于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里。因此,人们说,到了阿姆斯特丹,不到国家博物馆去欣赏荷兰画派的名画,犹如到了巴黎而未去卢浮宫一样,那将会终生遗憾。我很庆幸,10年间曾两次进馆参观,受益匪浅。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博物馆和文化设施林立的博物馆广场,靠近一条运河。博…  相似文献   

4.
感受奥地利     
一到奥地利,当地朋友介绍说,这个国家人口不到800万,而每年来的各国游客却高达2000万人,人均旅游创汇收入列世界前茅。于是,我一直在琢磨:奥地利为什么如此吸引人?它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一周时间,走了半个奥地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文化的魅力。绿土地诱人当飞机在维也纳上空开始下降,从机窗向下俯瞰,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奥地利完全是一片绿色。那墨绿色的是森林,那淡绿色的是田野……这绿色太诱人了。绿色是大自然的象征。在绿色大地上旅游,给人以清新、平静和温馨的感觉,奥地利的森林覆盖率为其国土面积的22-…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寻古     
李玉洁 《寻根》2005,(2):131-135
11月,已经是深秋天气。在我国的北方,那凛冽的西北风早已吹落了树上的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树枝抗拒着清冷。而在闽北的武夷山却仍然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碧绿。这天,我随一个旅游团队来到这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在这里,我陶醉在武夷山那仙境般的青山绿水之中,而武夷山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震人心弦,禁不住的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之梦     
在我梦中,有一条美丽的江萦绕了多年。还是读大学时,我后排是一个腼腆的男生,他有一个女性化的名字:“柳碧江”,他告诉我们,他生长在一个美丽的江边,江水碧绿碧绿、晶莹透亮,江边有木棉树、橄榄树、芭蕉树……  相似文献   

7.
水滴与顽石     
窗下地面坚冰如石,但太阳放射出灼热的光芒,那屋檐下根根水柱啊,开始滴淌,一滴,一滴,每滴在消逝前都发出“我!我!我!”的声响;它的生命是那样短暂,“我!”的哀声是那样痛苦悲伤!然而,水滴在坚冰上滴出一个个坑洼,冲出一道道沟岗;冰,在融化,在消释,而屋檐下那晶莹的水柱依然在不绝地滴淌、滴淌……  相似文献   

8.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不啻一个艺术爱好的圣地,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参观。人们通过观赏凡高的作品,走进这位天才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无不为那燃烧的黄色而激动,为那颤动的笔角而震撼,当然,也为画家的际遇而吹嘘不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大量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和建筑作品展现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街道的地面下,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艺术画廊。这条画廊从城市的街道下面延伸到各个郊区,长达72英里。它也是该市的地下铁道,即是一条每个工作日运载着近百万乘客的繁忙的现代化铁路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150多位艺术家为这项欧洲最宏伟的艺术工程之一工作了30余年,把这张地铁网上99个车站中的73个变成了富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0.
悠悠故乡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不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平民草根,故乡像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后代儿孙就是树枝上的那片叶子。叶片伸展的脉络上,有故乡土壤中升腾的养分;叶面碧绿的毛孔里,滋润着故乡的清泉碧水。不论这片叶子飘落何处,它都来自那棵大树,在它的心灵深处,总会不时生出对那棵大树的依恋和柔情。  相似文献   

11.
“月光盲”     
我9岁的女儿莱斯洛在附近的牧场上发现了“月光盲”。这是一匹黑白斑纹的小马,它的四条腿尽管仍很娇弱,却蹦蹦跳跳,欢快地跑来跑去。它那对神秘的眼睛,白里泛着浅蓝。“多漂亮啊”;莱斯洛满心喜悦地说“它已经认识我了,”后来,她悄悄地说,拿着胡萝卜跑了出去。过了几天,莱斯洛哭着跑回家来。“它要被害掉了!因为它患月光盲,谁也不愿买它。难道它活了一年就是为了被宰的吗?”我想,她的心肠真好。我挽起袖子,准备把土豆和萝卜捣碎,一边安慰她,同时也想到这是一件颇有教益的事。我解释说,  相似文献   

12.
怀念桃树     
昨夜,忽然梦见老家院角的那棵桃树. 大概是在我睡熟的时候,我的心灵到故园神游了一回.还是从那道破旧的大门进去,心中很宁静,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也没什么烦心的事儿.突然间,一时惊喜起来,我右手边院角里那棵老桃树,不知在什么时间发芽了,变得更加高大了,满树碧绿,枝繁叶茂,树冠巍峨.树根的四方,什么时候用砖和水泥围成了一个花台.我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根塑料水管,往花台里给桃树浇水,没多久,水就漫成了一塘.  相似文献   

13.
绿荫几许     
记得四五岁光景的时候,我家的院门前有一棵很高很大的杨柳树,大得它枝叶的绿荫能盖住门前那块干净而平坦的空地,活像一把天然而就的绿色大伞,高高的树杆上潮湿的"Y"字形分权处又结了一团云朵般水灵灵的蘑菇,而我总以为那是小鸟做的窝,也曾好几次想上去看看有没有小鸟蛋.柳树下是一条清清亮亮的小溪,溪里时不时地浮出一些从村外田野里流过来的小鱼或小泥鳅.那时的我,就卷着很高的裤腿和衣袖,和着一块黄泥巴,每天都在那样的树荫和那样的小溪里追逐着我的童年……  相似文献   

14.
请告诉我你是谁 "请告诉我你是谁?"这是我突然收到三条陌生的连续短信之后,怀着抱歉和谨慎的心情,给对方的回信. 远离城市久了,便有了心距. 心是跟脚一起走的,脚到了哪里,心便到了哪里,即便回望,那片曾经属于你的风景,已然被岁月的烟尘模糊. 我的眼前是满坡的植株,它们包围着我,把我的生命染成了绿色.如此,我的脑海里,还占据着与此有关的许多事物.渐渐地,那些关于城市的往事,那一张张关于城市的非常熟悉非常生动的笑脸,淡出了记忆.  相似文献   

15.
虎啸图     
格致 《大理文化》2015,(1):4-17
一下江堤,白银就挣脱了绳子,几秒就跑到了水边。它不能这么跑,它这么跑我怎么办?我不想洗过滤棉了,又腥又臭的过滤棉,洗一次还没洗够吗?水边那条路,我是不敢再走了。可是白银不管我洗什么,不管我怕什么,它还是走老路,以闪电的速度走上了老路。"白银——"我的呼喊穿过江边的雾霭,上面挂满了水珠。它假装听不见,尖嘴插进江边茂密的草丛,咬住一缕老鼠的气  相似文献   

16.
田园卫士     
外形奇特可笑的蟾蜍是勤劳的低级动物,它也是田园最好的益友。一天下午,当我正在为晚餐采摘豌豆时,听到了一声啾。那声音非常甜美,我还以为是鸟鸣。我抬头环顾四周,又听见了叫声。这次,几乎是从我脚边发出的。那里蹲着一只蟾蛛,脖子鼓得老粗。一条小草蛇象顽童逗引大  相似文献   

17.
关口     
正1爷爷转过身,警惕地朝山下看。大路像一条无头无尾的灰蛇。它从古镇的铁匠铺和马店中间大摇大摆地走过,在坝子里那些黄色的油菜花、绿色的麦浪中优雅地穿行。有时,它潜入密林中悄无声息地爬行,有时又从林子里钻出来,顺着山沟往上攀。爷爷眯了眼,对着那条灰蛇使劲看,似乎要把每一片细小的鳞片都看得一清二楚。淡黄的阳光有些虚弱,一部分浮在空荡荡的大路上,一部分有气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就像每条河流都有它的流向一样。我心怀庆幸,自从我的人生轨迹与一条河流紧密关联、交织相融后,我的世界由此色彩斑斓,情怀也变得坦荡悠远。这条河流就是澜沧江。一1999年7月,我与澜沧江初次"邂逅"。那是我大学毕业进入大理州  相似文献   

19.
有句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然而,我却亲眼目睹过"老鼠过街,人人不打"的情景. 那是今年一个盛夏的下午,我与儿子正顺着一条马路行走,那马路路面挺宽阔,大约有20米左右的样子.正走着,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嘿嘿!看看,那老鼠走得多自在多潇洒!"我们父子俩随着话音回过头去,一幅任你怎么开动脑筋也想象不出来的情景落入眼帘--只见一只油光水滑的耗子正在悠闲地以极慢的速度由马路的这一边"踱"向那一边.  相似文献   

20.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深棕色的小熊,穿过浓密的绿色森林,它东张西望地站在了这里。眼前是一条宽阔的河流,它走到岸边稍作停留,想看看以后是否可以来这里作一次芬芳的沐浴。一个孩子呼唤着它:“嘿,小熊!这条河叫施普雷,虽然现在还很偏僻,但是给人和动物提供了许多场地!”河流深邃、河水清澈,小熊觉得这儿的一切再好不过。它告诉自己:“我再也不会离开这片美丽的土地!”它立刻找到一个洞穴,在寒冷的冬天里,把它布置得像温暖又干爽的家里。一个渔人经过这里,也找到了自己的落脚地,就在小熊筑窝的河岸旁边,他觉得这里真是美妙无比。望着五彩缤纷的原野、大森林和绿草地,还有那宽阔的施普雷和快乐的动物,他就知道:“我也要留在这里!”渔人盖了一座小房子,从此不再搬离。他告诉所有的人说:是熊帮他找到了这里。这里成了一座大城市,没有什么地方能与之相比。美丽绿色中房屋的海洋,一眼就能将它认出:我的柏林!柏林,经历了多少艰难困逆,你依然坚强不屈;城徽上的熊在护卫着你,我的柏林,我爱你!这是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人们知道,熊是德国首都柏林的标志,可以说,熊与柏林密不可分。柏林与熊有关的历史已有700多年;在各种文件、印章、市(州)徽和旗帜上,熊是尊严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