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建筑是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民居建筑及其文化内涵是不同民族表达文化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方式。居住在哀牢山红河上游谷地的花腰傣在适应自然的生存过程中,创造了土掌房的建筑形式及其建筑艺术,从而形成了具有花腰傣特色的传统民居文化。花腰傣传统民居无论从选址、布局及建筑房屋的流程工艺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花腰傣民居的文化功能和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2.
稻米作为花腰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产品,日常饮食也多是围绕稻米展开的。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稻米注重的是其使用价值,但在岁时年节、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等特殊的时间和空间,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则凸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与“花腰傣”文化情感、群体认同具有密切的联系。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入手分析,比较直观、系统地呈现“花腰傣”社会中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整合分析了稻米在花腰傣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笔者的英译实践,笔者将从互文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花腰傣婚俗文化英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将源语作者的意图置于首位,也就是说,译者应该做到保持源语文化在译语文化中的原汁原味地再现,保持花腰傣婚俗文化的独特民族风情。为此,从这个角度来谈花腰傣婚俗文化的英译,就是要求译者要以文化翻译论为指导,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法、实地访谈法和因素分析法等,从原始宗教的视角对繁衍生息在哀牢群山、红河之畔的新平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花腰傣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没有受到南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情结,他们的民族体育文化与原始宗教关系较为密切。原始宗教对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正是由于原始宗教的存在而使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5.
稻米是"花腰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产品,日常饮食也多是围绕稻米展开的。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稻米注重的是其食用价值,用于满足生理对食物的需求。但在岁时年节、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则凸显出来,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与"花腰傣"文化情感、群体认同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哀牢山之变     
信奉万物有灵的花腰傣,百年来在异文化的冲击下慢慢地被改变。人们不再信奉万灵,象征爱情的花街和秧箩饭也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花腰傣,能够永远按照自己认为幸福的方式生活吗?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19,(3):98-101
比较不同时期创作的花腰傣舞蹈《跳南嘎》《花腰花》《幻》的创编特点,发现文化的交融使得舞蹈创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民族舞蹈的创编从原生走上创作,从单一文化走上文化融合。《幻》将花腰傣的民族风情和现代审美完美结合,在道具、配乐、舞蹈动作上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审美要求,实现"民族性"和"时代气息"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红河上游新平县境内居住着4万多花腰傣,千百年来一直远离佛教影响,至今仍然较为完整的保存着传统的原始宗教信仰,他们崇拜自然,信奉万物.然而,现代文明的冲击正悄然地改变着他们传统的原始信仰观念.笔者认为花腰傣对原始宗教信仰的虔诚态度会逐渐淡化,而这种几千年沉淀而成的宗教文化以及其延伸而产生的风俗习惯和各种传统依然会长期影响着花腰傣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9.
帽饰的产生与特定民族和人群生活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也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民族特征、生存空间、审美心理、族群交往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红河上游花腰傣服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帽饰"鸡枞帽"为例,深入分析帽饰与环境、族群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了解当地族群的传统服饰文化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历来是服饰的创造者和主要继承者,以云南新平花腰傣女性在服饰中的传承为例,说明花腰傣服饰的女性传承场域和方式。回答女性如何通过参与婚礼、丧礼、节日等社会活动实现服饰的传承,并分析女性在这些传承场域中体现出的核心地位,展现花腰傣女性对服饰传承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湘西苗族音乐的巫文化特性出发,阐述湘西苗族音乐艺术的"巫性"特征及表现,对湘西苗族音乐所表现出的原始性、宗教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教育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有美学语言学的特征,主要包含,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与理智美的审美特征。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语言的审美教育作用,力求使自己的语言体现出审美性,从而提高语文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母语教学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大学语文教学中应有的母语教学功能也在日益削弱。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母语教学迫在眉睫。如何行之有效地强化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母语教学,本文将从实践改革角度对其加以探寻。  相似文献   

14.
行话具有识别功能和亲近功能,识别功能有助于区分行内行外,亲近功能有助于提高行业内交流的效率。为了提高语言的实际能力,英语学习者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英语行话。  相似文献   

15.
和其它现代语言学派相比,由J.R.弗斯创立的伦敦学派更侧重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主要研究它在语境中的含义和功能。受马林诺夫斯基理论的影响,弗斯和他的追随者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且认为语言不能和意义分割开来,主张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待语言。伦敦学派的语言学理论具有实际意义,与社会语言学、文体学、文学批评和语言教学密切相关。本文简要回顾了伦敦学派的发展以及主要代表人物的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17.
学习者差异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许多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都影响学习的结果。其中动机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动机的认识发挥其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教学,获得理想的语言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技术问题,对语言的思想性视而不见,外语教学偏重于语言技能的传授,不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欠佳。根据语言的"二元性",语言既有"工具性"也有"思想本体性",因此,外语教学不仅应重视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样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言工具论是传统的语言观,学术界对它普遍持批判的态度。然而,语言工具论实际上只是对语言工具职能的表述,并不是对语言的定义,不应受到压倒性指责。同时,语言工具论的表述确实存在缺陷,致使/~-4~1对其理解的片面和肤浅,造成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语言工具论进行拓展,使它的表述更为完善,从而让人们对语言形成恰当的认知以便指导语言教学。高职英语教学侧重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职能,在开展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时可以用拓展的语言工具论作为指导,对高职英语课程进行适当的设置.选择合适的英语课文材料.实现预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外语界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也是外语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时刻面临的问题。但一直以来,研究重点一直放在母语的负迁移上,而对母语的正面影响关注不多。母语作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应充分利用使其起拐杖的作用,充当帮助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