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电教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2.
仇正义 《现代语文》2008,(12):93-93
语文是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学生上语文课应该是美的享受。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提高,也应该按照美的规律去进行。语文课的美,是一个三维结构:语文所蕴涵的美,教师所发挥的美和学生所体验的美。这个三维结构表现出复杂的审美关系:教师对课文的审美关系,学生对课文的直接审美关系,学生以教师为中介的间接审美关系,学生对教师教学艺术的审美关系,教师对学生反馈的审美关系,等等。显然,这些审美关系中,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是最关键的。学生是美的接受者、感受者和反映者,因而,教学必须使学生感到美、热爱美,从而正确的审美和努力地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一座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审美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其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创造美。语文教师如果缺少审美能力,备课就不能发掘课文的美,讲课就传达不出美,就不能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而必然会人云亦云,乏味地肢解课文,  相似文献   

4.
吴海燕 《林区教学》2008,(11):31-33
美育作为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形成正确审美判断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塑造美的教育形象,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设计美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挖掘美的课文内涵,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是指审美主体(学生)对审美客体(教材)的一种情绪性心理反映。它是在学生感知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它也为儿童创造美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欣赏是审美教育中的中心环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由于课文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描写了众多的美的人和事,诗歌和做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这些美的因素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这就为学生进行审美欣赏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陈红梅 《新疆教育》2012,(16):146-147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利用课文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利用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激发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语文教学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能懂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努力发掘每篇课文不同的美的闪光点,引导学生鉴赏美;充分开启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审美创造,从而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郭欣 《成才之路》2009,(11):39-40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多媒体的运用能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相似文献   

11.
语文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素材从何而来?从课本中来。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大量的优秀课文,塑造了美的心灵、美的意境,锤炼了美的语言、美的构思,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美育内容和因素,通过诱导、点拨去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学习中探索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受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语文教学美的本质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善于在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提炼美、传达美和创造美,并帮助学生欣赏美、接受美的信息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 ,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是美的海洋 ,它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 ,从不同角度展示美的各种形态 ,为语文教师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语文教师应将教学作为强化美育的最佳途径 ,而自身应成为引导学生感知美、体味美、创造美的使者。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 ,而不是抽象的思想”。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美 ,都是以其具体形象来唤起人们的美感的 ,离开具体的感性形象就没有审美对象。而语文教学的审美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课文中许多生…  相似文献   

14.
张新书 《学周刊C版》2011,(3):131-131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蕴含了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把读书过程与审美过程融为一体,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15.
一、语文教学美的本质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善于在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提炼美、传达美和创造美,并帮助学生欣赏美、接受美的信息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韩静 《考试周刊》2012,(52):42-42
语文教学应该是给人以美感与享受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感受美、诵读课文体验美、体会形象理解美、品味语言鉴赏美等方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陈建新 《甘肃教育》2010,(14):30-30
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审美教育。写作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必要的。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审美过程。语文教材本身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教材中编选的课文 ,大都是依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 ,它作为美的信息和载体 ,集中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客观美 ,它折射了作者的美感 ,是作者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的固态化 ,从内容到形式、风格无不蕴含着美。语文课本织成一幅琳琅满目、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 ,为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甘甜源泉。一、潜心涵泳 ,欣赏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是思维的产品 ,同时又是全息地表现人的。文学即人学 ,许多古今中…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当代美学的发展,我们认识到美是人的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而美感则是对此种形象从认识必然到达自由的精神境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应该让学生在课文的形象思维领域之中欣赏美的形象,从中产生美感;同时培养学生建立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以及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现行各级学校的语文教材中选有大量文学精品,古今名篇,中外佳作兼有。而语文教学正是通过这些文学精品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其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学的美感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其培养过程,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者应该抓好美点的选叙;着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且在激发学生想像力的过程中,应该选取合适的时机.同时,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审美教育也应该从课内走向课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