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近代城市与文化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到本世纪初,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据张利民编辑的《近代中国城市史论著索引》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关于单体城市研究的专著、资料集、论文集等共计518部。张仲礼主编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以城市的现代化转型历程为主线,透视城市内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总结城市转型的特点,揭示城市转型的规律,富有创新性。隗瀛涛主编的《近代重庆城市史》,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古代重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近代重庆城市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2.
《颜氏家训》一书产生伊始就在民间传抄。唐中期以后雕版印刷术发明并普及。《颜氏家训》也流传日广。佛教徒、士大夫、封建官府、颜氏后裔曾多次刊刻。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建国以后研究性论文时有发表,80年代后《颜氏家训》迎来了学术研究上的黄金时代,研究范围日益扩展,深度不断增加,内容涉及《颜氏家训》史学、语言文学、哲学、伦理学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康保成 《东方文化》2001,(6):97-1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民国时期的旧书刊陆续被重印,反映出文化界的需求和这些书刊的价值。其中旧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重印,以下简称《集刊》)很受文史研究者的欢迎。旧中研院史语所集中了一批人文学科研究权威,他们的成果往往在《集刊》上发表,许多文章现在仍被海峡两岸乃至世界汉学研究者所参考、引用。1949年,旧中研院和《集刊》一起撤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4.
"花名"种种     
采诗 《寻根》2007,(3):103-107
缘起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出版了许多姓名学研究专著,本人收集到的已有数十本,内中均未讨论或提及“花名”,再查《辞源》而未遇,便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世纪课题: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然而,一些重要而又是基本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纪课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抵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降,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抵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降,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势大于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修己 《东方文化》2002,(5):106-110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现代学研究界发出“重写学史”的呼声,十余年来“重写”之声从未间断,今年又有“学史重构”的学术研讨会?这说明人们对已成的《中国现代学史》或《20世纪中国学史》,尚感未能满意,仍企盼着更为新鲜、更具突破性的新;所以,“重写”、“重构”之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9.
本结合有关献资料,对20世纪30年代初《金瓶梅》词话本发现的经过、版本特征及其重要价值进行详细介绍,并分别从成书方式、作、成书年代、版本关系、素材来源等6个方面着手,重点对词话本发现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其为核心的《金瓶梅》研究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三省制是我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中央官制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隋唐的三省制度,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到的问题广泛,研究的范围也随之而扩展,但形成热点争论的问题不是很多,有些问题仍需研究探讨,在引用史料方面还需进一步挖掘材料,在研究方法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以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12.
盟誓与人质     
胡发贵 《寻根》2008,(3):40-44
中国古代的诚信文化中有一个突出的特征,那就是盟誓和人质,据《春秋》一书记载,春秋不长的200年间,就有多达109次的盟会。盟约和人质,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而且也体现出中国古代诚信的一些特质和风貌。  相似文献   

13.
14.
李金坤 《寻根》2003,(6):40-4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古代,人们以《诗经》作为教化人的范本,称为“诗教”。《诗经》内容丰富,自古迄今人们多喜欢从《诗经》文本中取名。人们取名于《诗经》,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直接采用句中之成词。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见《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孔明,意谓完备周详也,此正是诸葛亮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的体现。我国原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其名出自《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邦国,名字出于《鲁颂·宫》:“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邦国,即国家。当代著名诗人贺…  相似文献   

15.
16.
《三国志演义》原编撰者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黄正甫乡里、家世与生活年代、刻书活动的考证,证明黄正甫为晚明时期人。通过对黄正甫本《三国志传》正文、叙、目录和所谓“封面”的考订比勘,证明黄正甫本刊行于天启年间,绝非“最早刻本”。文章还引用明代著述记载、版刻记录等资料,再次肯定《三国志演义》的原编撰者即罗贯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构思与巧夺天工的营造而驰名中外,其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外表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内涵。揭开中国古代建筑的神秘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竟然蕴藏着充满先哲智慧的《道德经》与《周易》的宇宙观,使无形的哲理通过有象的建筑而展现于世闻。道器结合,体用一源,这才是中国建筑的美感与力量之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18.
19.
鱼木寨的传说及其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亚平  谭宇 《寻根》2005,(6):130-134
鱼木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乡大兴管理区。据说最早来寨子的人家只有7户,有谭、向、成、邓四姓。发展至今有住户158户,605人,其中土家族、苗族占60%。这里过去前后有雄奇的关口卡门,两侧有墩厚的青岗片和跺子片寨墙,  相似文献   

20.
傅璇琮 《寻根》2004,(6):58-64
我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一般认为名声大、影响广的,乃为《千字文》、《三字经》,实际上产生于约中唐时期的《蒙求》一书,其知识含量、流传领域、历史影响,是曾超过《千字文》、《三字经》的。但很长时期以来,此书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注意,且其作者是谁,也多有分歧,至今尚存有误解。为寻根索源,还历史本来面目,本文特为此加以考索,希望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一按《千字文》,为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辑集书法家王羲之传存的字为一千字,每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依理成文,实际上是应当时梁武帝之命,教宫中诸王练习书法的。《三字经》相传为南宋后期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