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课是我们中学教师最经常的活动,也是自我学习提高、促进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每学期除各教研组组织的正常的同事间的相互听课外,还有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新教师的展示课、过关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等等,提供许多听课学习机会.但是,在不少学校里,许多老师却将听课这种有意义的活动流于形式,把听课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敷衍了事,在听课过程中无所事事,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尤其是在听非本专业的课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听课时更是很少做听课记录,即使做听课记录,也仅仅是了了几笔,记下的仅是施教者板书的部分内容,而且听过就算了,很少对听课记录进行回顾整理,更没有进行深入剖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追求真实的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这个话题,应从我校三年级组开展的"同上一课"教研活动谈起.三年级有六位语文教师,他们推出3人同上<掌声>.听课中,三种"课观"给我留下了不尽的思考.应该说几位教师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多媒体课件都做得比较好.一位教师正式上课前,为了学生课上能有精彩的表现,私下里还给几个学生做了特别交代.可想而知,他的<掌声>留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是什么印象--假.  相似文献   

3.
谈如何听课     
听课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相互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当前听课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不是为提高自我而听课,而是为完成任务而听课,其表现为:面面俱到——有的教师在听课过程中,不知道该怎样做记录,把做课教师教学中的板书、出示的例题,甚至师生间的对话都要一一记下,根本看不出自己  相似文献   

4.
一、要带着欣赏的心态听课以何种心态去听课,往往决定课的质量。带着欣赏的态度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听课时要做到"三欣赏"。1.欣赏做课者如何处理教材。通过听课分析他人是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计课堂。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最初的"剧本"。教师如何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5.
听课是一种具有研究性质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听课环节的要求,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要做哪些准备、开展哪些工作,提高听课效率,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鞠宁 《辽宁教育》2006,(12):16-18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听课与有所准备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  相似文献   

7.
课堂--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师生互动精神交往的平台.听课评课--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但笔者发现许多老师对听课评课产生了误区.本文就"为什么要听课、听课听什么、怎么听好课、听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谈谈和听课评课有关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正>听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规方式,但要使它切实地发挥起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在原发动力、技术路线和转化接口等根本问题上求得实质性突破。根据随堂听课和督查听课的切身感受,我对"实化"听课教研做了一些思考。一、"根"在"内驱"一名无志于把课上好的教师,根本不可能去"真听课"。这种被动式听课实质上是一种"假听课"。只有那些想把课上得高效、赢得学生认可的教师,才会  相似文献   

9.
阐述听课的类型,分析教师听课现状,提出听自己的课这一方式,指出自我听课的优势,探讨自我听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课前要备课,学生课前也应做好准备。从目前情况看,多数学生基本上不做准备,只是带好课本、笔记本准备听课而已。少数学生也只是按教师的布置预习新课。总的来说,学生的课前准备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课前准备的指导思想是要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好课  相似文献   

11.
一、观念的转变:变听课为观课听课强调"听",只要听即可。而观课强调"观",用多种感官更全面地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样,对一个人就可以了解得更清楚了。用在观课上也是合适的,教师要观察执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了解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并联系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执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执教教师的教学。二、准备的转变:变不熟悉内容为参与备课在听课中,经常发现许多教师由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教研员,每年都要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教学等,听课是其中之一;我们很多学校也开展了“每日一课”活动,教师之间互听互评。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听课又是评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进行客观地评课。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听课、评课本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听课、评课成为学校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调查,加上自己的体会,笔者觉得,当下的思想政治听评课存在不少问题。一、思想政治听评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思想政治听评课的简单化处理思想政治听评课的简单化处理表现在:一是听课前,听课教师不会与上课教师作课前沟通和交流,听课毫无准备,  相似文献   

14.
新任教师虽然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但是,由于他们刚走上工作岗位,缺少课堂实践经验,教学效果往往欠佳。因此,认真听课和评课,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以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听课之前充分准备。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想在听课中真正有所收获,就必须在听课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听谁的课,事先至少应  相似文献   

15.
一、激发内心是关键要想让听课真正起作用,最关键的是,要扭转教师自我成长的观念,让教师从内心深处有自我发展的欲望。有了自我专业成长的需求,教师就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途径来提升自我,就会主动去听课,甚至没有教研活动也会主动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或者去蹭附近名师的课。有了内心专业成长的需求,教师就会深深懂得"名角一台戏、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的道理;就会明白"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  相似文献   

16.
高职“说课”重在研究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高职"说课"不仅有别于中小学"说课"一般性的教学活动,而且有别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高职"说课"重在研究、探讨,通过教师的反思探究和自我透视,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聚教学实践中的智慧,帮助教师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根"在"内驱"一名无志于把课上好的教师,根本不可能去"真听课"。这种被动式听课实质上是一种"假听课"。只有那些想把课上得高效、赢得学生认可的教师,才会真心实意地听课。这种主动式听课,才有教学研究的价值和可能。"假听课"和"真听课"的教师区别何在?前者把脑筋用在应付检查上,后者则把脑筋用在学  相似文献   

18.
仇亚宾  张晓宇 《考试周刊》2014,(77):108-108
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应成为高校体育教师的一个职业性要求。经文献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体育课听课评课的现状并不理想,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者提出高校体育课互助式听课议课设计,包括准备、实施、定期交流三部分,其中实施部分又包括发出邀请、课前交流、上课和听课和课后交流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高校青年教师是承担高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本文从青年外语教师的自我反思和群体反思的角度探讨反思的有效途径。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反思方式包括撰写教学日志、听课、观看课堂录像和开展行动研究。群体反思主要包括专题论坛和深度会谈。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14年"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我们几个数学学科评委,一起聆听、研讨、反思。在聆听中,我们往往忘却自我,原来整天听课也可以变成一种享受;在研讨中,我们常常带入自我,原来选手的课也可以当成自己的课;在反思中,我们时时剖析自我,原来我们自己也可以看成反思的参照对象。因此,下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