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以专门用途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为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专门用途英语中被动语态的汉译方法进行描述和总结。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翻译案例,总结出可以将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主动句、汉语被动句、含有"由"字的句子等翻译策略。通过使用以上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中有许多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因此,在进行被动句的英译汉时,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不能把所有的英语被动句都译成带有“被”字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3.
英语被动句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中有许多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因此,在进行被动句的英译汉时,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不能把所有的英语被动句都译成带有“被”字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中,有些英语被动句可直译为汉语的“被”字结构,但有好多英语被动句不能直译,而要进行语态变换,只有语态变换后才能达到通顺流畅,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被动句的异同进行分析。二者主要差异体现在英语被动句是通过谓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汉语则主要通过被动词来表达。在被动句的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英汉语言这种形式上的不对等,并给出符合表达习惯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景艳娥 《海外英语》2011,(10):198-199
英汉语都有被动句。该文从英语被动句形式的研究,分析英语被动句表达的原因,从而找出与汉语被动句的相似性与差异,提出英汉语言转化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陈露 《考试周刊》2009,(22):38-39
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被动向的构成方式上.英语和汉语被动句都是通过句法和词法手段,不同的是在英语被动句中,谓语动词是经过形态变化而形成的.而汉语被动句中的谓语动词没有经过形态变化:在被动表达方面。两种语言都具有标记和无标记被动表达方式;在被动句语义内涵的特征方面,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悦 《海外英语》2012,(22):169-171,192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而其在汉语中使用,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相对比较少,但随着英语在中国使用的逐渐流行,汉语中的被动句也逐渐增多起来。因此,当我们在作被动语态的英译汉时,要注意英语的语意和汉语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语意、语境和感情色彩,同时在作被动语态的汉译英时,也既要弄清汉语的语意又要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该文旨在通过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构式,初步分析英语被动语态和汉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以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汉语及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9.
英汉被动句有各自的特点.英语被动句可译成有形式标志的汉语被动句,译成带有被动含义的汉语主动句,和译为具有完全意义的汉语主动句.汉语被动句译成英语亦然.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中都存在一种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式——意义被动句。然而,这类被动句在英语和汉语中无论是从形式结构还是从使用频率来看却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使用的谓语动词、表示的时间范围、语序和使用频率这四个方面对英汉语中的意义被动句作一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表达被动意义的形式,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其被动意义的呈现方式也不同。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翻译例证对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进行解析归纳。  相似文献   

12.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而汉语中则以主动语态为主.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必然在语言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译者在将英语译成汉语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两种语言的特征,忠实、通顺地进行翻译.本文认为,绝大部分英语被动句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而有的则可以保持被动形式.本文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提出了几种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被动句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而在汉语的使用却受到限制。本文对英汉被动句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在英语中结构被动句远远多于意义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恰恰相反,因此在翻译中要进行适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陈艳颖 《文教资料》2010,(17):34-36
本文拟就英汉语的被动意义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归纳、分析和探讨。英汉语的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二是表达被动含义的主动形式,即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该文从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宗蔚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2):107-108,116
本文对英译汉中被动语态的两种译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即使用汉语被动句表达被动含义和使用汉语主动句表达被动含义。  相似文献   

16.
英文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不像英语那样有表达被动的特殊句式,这种语法缺项使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成为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依据对比语言学理论,通过对比研究英语被动句的语义价值,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被动的方式,归结出英文被动句汉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有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被动语态。人们习惯于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之变成了一种常见的表达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汉语和英语都具有各自的古代思想文化特征,这使得汉语更倾向于用主动语态来表达句子及其感情,而英语在人们想表达其思想时通常使用被动语态。因此,本文以《骆驼祥子》的英译本为基础,对其英译本及其对应的被动英语翻译和主动英语翻译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汉语主动语态和英语被动句在特点和使用上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汉语的欧化为基础,利用生成语法中的理论——格理论和题元理论,分析欧化后的被动句的结构。研究表明,汉语"欧化"之后,被动句的转换生成过程与其英语句子类似,"欧化"后的汉语被动句与其相对应的英语被动句极其相似,在句法结构上也高度一致。分析汉语句子的"欧化"有利于学习者了解"欧化"这一概念和掌握基本的欧化句型,对汉语语法研究、汉语书面语的优化以及语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英汉两种语言均或以被动或以主动的形式来表达"被动之意"。同时也指出英语主要以动词的被动语态以及部分主动形式的不及物动词,词组及惯用表达来表示被动意义,而汉语中除了大量主动句含被动意义外,被动之意是通过词汇表达,即"被动标记"的使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郭莹 《海外英语》2012,(21):224-226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语被动句语法化进行比较。从语法化和语法结构体两大层面入手,分析英汉语被动句在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相似、相异、相关的语法现象背后的特征,发现:英语被动句的语法化程度要高于汉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则由于动词没有形态的变化,需要借助其他形式来帮助展现其句型特征。尽管英汉语被动句在句法形式上虽然有差异,但是在表达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上机理还是可以相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