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物理学史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物理学家的贡献.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因此2005年中考出了一些关于物理学家的试题.它们形式新颖,视角独特,不仅加深了考生对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了解,还考查了有关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2.
年仅17岁的香港大学学生陈易希获“世界因你而美丽——2006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大奖.获得这一殊荣的还有另外10位各行业的世界著名华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获终身成就奖.在香港。很多人都知道陈易希.因为天上有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还因为他被选为香港“2005风云人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是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名言。果真如此吗?翻开小学生习作一看——哇,相同的树叶好多啊!于是,有了惊讶,有了深思,有了隐痛,有了呐喊;于是,“个性化作文”念头油然而生……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平凡的护林人,我一直钟情于为学生  相似文献   

4.
哲学上讲“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他们更是千姿百态,各又个的特点。小学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对待班上每一个性格个异的学生,其中也包括一些格外与众不同的儿童。因此,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分配学习角色。从而探索一般规律,初步形成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分配小组学习角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鲍慧君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6):111-111,F003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又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每一个都能成为创造者。”  相似文献   

6.
丁肇中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是继李正道、杨振宁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三位华人学者。但是,这位顶级大师有时却“一问三不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7.
落叶     
我捡了几片硕大的泡桐树的落叶来到了教室。孩子们瞪大了明亮的眼睛:“快看,马老师拿来了树叶。”“马老师,你拿树叶干啥?”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我说:“这是秋天送给我们的礼物,是我请来的‘客人’。它要告诉我们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有许多许多,同学们看了落叶,你知道了什么?”“我知道,秋天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落下来。”“我知道,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很伤心,大树妈妈安慰他:‘孩子不要难过,你会变成肥料,让我吸收,明年你会再生长出来’。”我又问大家:“树叶像什么?”“树叶像手掌、像扇子、像海星、像飞…  相似文献   

8.
世上万物各各不同,西方有谚: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可为什么我们的很多中学生的作干篇一律、干人一面、众口一词呢?据报载:有一年高考考《圆的想像物》,江苏省竟有3万考生雷同地把圆想像成太阳,阅卷老师每天都被上百个太阳“炙烤”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丧气令人可悲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9.
秋风和落叶     
胡祁人 《早期教育》2005,(11):12-12
秋天,树叶黄了,秋风呼呼地吹。“小树叶,小树叶,你怎么还不落呀?”秋风亲吻着树叶说。“我落了,谁来遮挡阳光?”树叶担心地问。“没关系!冬天快要到了,不需要遮挡阳光。”  相似文献   

10.
黄海虹 《幼儿教育》2004,(11):28-28
户外活动时,我无意中看见两个男孩蹲在地上专注地讨论着什么。“这树叶长长的,像小船。”“你是哪里找到的?”“在那里,那棵树上有好多这样的树叶呢!”真没想到孩子对树叶的兴趣这么高。秋季,无论是时间还是幼儿兴趣,都适宜进行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1.
石榴树下     
片断播放:在爷爷安葬的地方,旁边有一棵高大的石榴树。我想那棵石榴树是在为爷爷遮风挡雨吧。从秋天到冬天,石榴树的叶子总会落下一些,而我很想捡起它们,再贴到树枝上,生怕这些树叶枯萎———死去了。结果,在一次清明节,当我又拾起树叶时,爸爸却说:“不要再拾起来了……”只见那些树叶在石榴树下,随着风轻轻地飘起来,似漫天飞舞,似在追逐。其间,有一片石榴树叶落到我脸上,又轻轻地滑落下去,我觉得它好像是爷爷那长满老茧的手在抚摸着我,我又觉得那是树叶的低吟。石榴树下@林延军$中国校园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12.
树叶与魔术     
杨光 《南昌教育》2006,(11):42-42
不久前,我上了一节美术课内容是“有趣的拓印”,简录于下—— 师:看,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出示一片树叶)现在老师要把这片树叶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颜色的?生1:红色的;生2:树叶变黄了。我想让它还是绿色;生3:我想让树叶上有各种颜色。教室里笑了起来:“哪儿有彩色的树叶?”  相似文献   

13.
手有五指,长短不一;人有千面,容貌各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因如此.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像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不考虑或很少关注学生群体本身的差异存在,只重视在规定的时问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造成了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不久科学家可制出超重元素物理学家或许不久就能制成原子序数超过112的“超重”元素。目前已知的最重的元素是Meitnerium(Mt),原子序数为109,但是,由于俄罗斯与美国的物理学家已制成Seaborgium(Sg)(106号元素)的重同位素并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不但有岩石、钢铁等硬物质,还有很多软物质,如手表里的液晶、我们身体里的血液,还有泡沫等。软物质个个身手不凡,有许多奇怪的性质,难怪被一些人看成“魔液”。现在,科学家已经逐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奇幻的软物质世界的大门,那儿有无数吸引我们的故事。本文根据著名物理学家周鲁卫教授所著的《奇妙的软物质》编写。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盛行西方的哲学名言,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共性与个性。我国古代也有句格言“人心各如其面”——千差万别,世上难以找到两个面貌完全一致的人,“双胞胎”也不能例外。同样道理,人的个别差异造成了中学生的不同类型。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身体、心理方面存在的差别,也就是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稳定的平均数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杨秋香 《教学随笔》2007,(11):17-18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著名儿科专家林巧稚小时候,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又问:“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答道:“是椭圆形的。”生物老师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他们带到山上去采集各种树叶。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那两个问题,这回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黄色的,还有紫色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头脑体操     
同学们,你有多久没有让自己的头脑好好地运动一下了?现在,头脑体操灵活地“动”起来!下图中左列是动物,中间是牙齿的模样,右列是食物。把你认为互相有关联的事物连接起来。星语①小实验准备材料:一片绿树叶半杯盐水一把匙子一张咖啡过滤纸一把剪刀一枝铅笔秋天到了。泡泡和亮亮到树林里去散步。泡泡说:“树叶会变颜色,平时树叶是绿色的,但现在树叶变黄了。这可真奇怪!”亮亮说:“我们来做个实验,树叶自己会告诉你这个秘密。”上升,并在上升过程中沉淀出不同的色块。色彩:绿色,同时也有黄色和橙色。树叶压在盐水里。在杯子上…  相似文献   

19.
2004年7月。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在上海举行。此次大会虽然是在中国土地上举行,而且与会学者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但无论论文汇编、会议网站,还是演讲、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一律使用英文而不见中文踪迹。有部分海外华裔学者要求采用中英文双语,也被组织者以使用英文为国际惯例为由遭到拒绝。但是,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却没有理会组织者的“禁令”,坚持以中文作报告,成为这次会议上惟一的反“潮流”者。  相似文献   

20.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的,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都有着与他人不同的特点。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差异,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深思怎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个人原有基础上发挥出最大潜力,达到一定的标准,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