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谢!不谢!     
《高中生》2008,(7)
戴维喜欢公司对面中餐馆里一个新来的漂亮女服务生,所以戴维每天中午必去,总想借机和她搭讪。无奈那个女生刚刚上班,只会几句简单的英语,根本听不懂戴维在说什么。戴维一说话她就紧张,后来她就干脆回避多话的戴维。戴维于是下决心学中文,并发誓中文没有突破之前绝不再去那家中餐馆吃饭。于是,同事们开始教戴维学中文。可是他没有语言天赋,一句"谢  相似文献   

2.
在外地打工的姑姑来电话,说过两天就回来,问我想要什么样的糖果.她还馋我说,她那边的糖果不仅好看、好吃,还好玩呢!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听说别人给我买糖果就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而只是礼貌地说了一句:"谢谢姑姑!"不知怎的,我对糖果的那种特殊情感一天天淡了.  相似文献   

3.
女儿上二年级了,经常为写不好日记犯愁,总是缠着我教她写。说是教她写,实际上是我说一句,她写一句,一篇日记写完了,往往没有一句是她自己思考出来的,下次再写,又没词儿了。后来,为了让女儿真正学会写日记,我首先从培养她观察生活入手。每逢周末,我们就带她去公园看花草、树木;到动物园看动物表  相似文献   

4.
极度的寒冷之中,新年突然就到了。那是一片红,从炮仗到春联,温暖的红,拉上女朋友的手,“刚好有两张春节游园会的门票,—起去吧。”她红着脸点了点头,我不禁窃喜。“一切费用你付哟~刚好人家今天想大采购~”她补了一句。“那……那是当然……”我听见了春雷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我带孩子们去散步,一位老奶奶向我问路。她要找的地方就在附近,我就有意问孩子们:“这位老奶奶要去干休所,但她不认识路,怎么办?”多数孩子说:“我们送奶奶去。”我笑着点点头。这时,有的孩  相似文献   

6.
她?我!     
在我的心里有一个好朋友,她既不像明星那样光彩夺目,也不像科学家那样有着缜密的思维,她只是拥有一颗纯真的心,我一直把她视作心灵的知己,因为她的性格和我极其相像。她爱笑。别人笑时,她也在笑,不止是这样,笑时捧着肚子,在地上打滚;别人不笑时,她还在笑,笑得津津有味。更有趣的是:她一笑就停不下来,任别人怎么劝,都无济于事!所以,好朋友都不敢在她面前说笑话。她爱哭。每逢一个感动,无论电视里的动人情节,还是妈妈的一句关心问候,不争气的眼泪就会在眼眶里打转儿,也许,她就是这么容易被感动吧!一次,她在长跑比赛中拿了最后一名,不巧,飞沙尘…  相似文献   

7.
俞群 《家庭教育》2002,(11):24-24
妈妈的烦恼雅雅妈妈说,雅雅很爱哭,哭起来没完没了。昨天说好去动物园,她早上起来要穿晾着的花裙子,但花裙子还潮湿,我让她穿红裙子,她就是不肯,缠着,吵着。她爸爸说了她两句,她就干脆扯开嗓子大哭起来。结果闹了一上午,动物园也没有去成。雅雅的习惯是怎样形成的雅雅小时候,达不到目的会哭。妈妈有时很有耐心,不会因为雅雅哭闹而满足她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今天星期天,我去学英语。学完英语后,在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罗紫仪,便和她一起走回家。走了一段路,她去开一辆自行车的锁,这时,我才知道她是骑自行车来的。看到自行车,我手痒痒,就对她说:"我试一下吧,我带你!"看她还有点不相信,我补充了一句:"我还带过高璐呢!"(实际上根本没有带过)她这才相信  相似文献   

9.
敲门的勇气     
郑燕丹 《快乐阅读》2008,(5):105-105
一位年轻的书籍装订工人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走进科学殿堂,从事他喜欢的科研工作。一次,听说英国皇家学院公开张榜为大名鼎鼎的教授戴维选拔科研助手,他激动不已,连忙去报了名。但选拔考试的前一天,他却被取消了资格,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装订工人。他们还嘲笑他说:"一个普通的装订工想到皇家学院来,除非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年轻人犹豫了,如果不能见到戴维教授,自己就没有机会参加选拔考  相似文献   

10.
戴维参加我的夏令营那年,才刚满10岁。初来时。他总是愁眉紧锁,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这可能与他的家庭有关。他的父亲是个酒鬼,常喝得烂醉如泥,然后就到处找茬乱发脾气。戴维儿时的记忆中几乎全是父亲殴打母亲的情景。戴维还有个12岁的姐姐,她非常安静。像所有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一样,她早早就学会了远远逃离父母的视线,试着让自己“消失”。这样一来,戴维自然就成了父母的出气筒。他身上常青一块紫一块,挨骂更是家常便饭。医  相似文献   

11.
1963年,一位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相似文献   

12.
我家就住在玄武湖附近,我们也知道外孙女梦伊来的目的之一,是要带她去公园玩。 天乍暖,翠虹堤上一望游人如潮。我把她抱起,指点给她看,外婆在旁随便说了句:“真是人山人海!”我们先在堤边看人们放风筝,然后又带她去爬假山,一直玩了一个多小时,她才同意回家。一路上,她拉着我和老伴的手,跳跳蹦蹦,兴犹未尽。外婆问她:“你回家怎么向爸妈汇报呢?”她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3.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这首周华健唱的《朋友》,我虽然只会唱这一句,但是也就是这一句话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朋友的价值。当我第一次跨进校门时,从那么多的人群中找寻到了一双真诚的眼睛。四目相对间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五年级的一天,我去她家做作业,她刚打开电视我们就听到了这首歌。这首歌唱出了我和她心里的话。她没有换频道,我知道那是为什么。因为在她心里一定也有着和我相同的感觉!我们很不走运,那首歌已经放到最后一句了,我和她都有些失望,我们只听到一句“朋…  相似文献   

14.
晚安,老妈!     
怄气“你是不是又上网去啦?”我刚一进门,老妈就对着我大声说。我没有理她,径直走到饭桌旁吃晚饭。菜已经凉了。“我给你的班主任打过电话,他说早就放学了。”老妈继续在唠叨,“你看现在什么时候了?都快9点了。”老妈看着我埋头吃饭,似  相似文献   

15.
一位母亲在谈起她对儿子的失望时,说起了自己。说在孩子4岁的时候,她就离了婚,一直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她说儿子是她惟一的希望了,为了孩子的成长,她几乎放弃了一切:单位里组织集体旅游,她不去;同事们下班以后去娱乐,她也不去;女伴约她去健身,她还是不去;就连单位里要求的政治学习,她也常常借故逃脱。总之,为了孩子的成长,她几乎封闭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她的生活圈子里只有他们母子二人。这位母亲越讲越伤心,最后竟然哭了起来。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母亲几乎比比皆是。所谓母子一体感,就是当一个女性生儿育女以后,她会…  相似文献   

16.
上帝的奖赏     
1963年,一位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相似文献   

17.
上帝的奖赏     
1963年,一位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相似文献   

18.
马春芳 《语文天地》2013,(14):24-25
作家铁凝在《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中,对戴维童年写作时的结尾一句话尤为赞赏,"后来一切都好"。她认为这句"看上去过于平淡"的话",像是一个智者的和平寓言"。一个6岁的孩童,在写作时竟然把人类最美好的愿望作为  相似文献   

19.
笑画笑话     
心有灵犀我的同学戴维和我决定对每个路过的女同学打分。戴维说,“我们采用十分制,并将得数相互通报。”两个首批“受试者”过来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张口,就听到一个女学生对另一个说:“6分。”Hearts LinkedMy classmate Dave and I decided to rateeach female student who passed by.“We′lluse a scale of one to ten and whisper thenumber to each other,”Dave said.The firsttwo“contestants”approached.Before wecould speak,one woman an muttered to theother,“six.”安眠药鲍勃晚上失眠。她去看医生,医生给他开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春节临近了,我想起那一年春节我收到的一个令人惊喜的邀请——去一个中国家庭过年。下面我就讲述一下我对那年春节的美好回忆。事情还要从2016年说起,那年8月我在巴西孔子学院遇到了我的第一位中文老师,她叫孙丁。从那时开始,我们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正是因为她,我才走进中文与中国文化的新天地。2018年,我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赴中国北京学习中文,孙丁老师依旧继续在巴西孔院教中文,但她很早就跟父母商量好,想邀请她最好的两个巴西学生——我和孙木兰去她的家乡过年。这真是我收到的最棒的邀请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