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与社会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是追求中央权威重构的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社会资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边疆,从社会政治生态上可分为甘宁青与新疆两区域;而西北边疆地区的民族与宗教关系复杂,对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影响最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人关于西北边疆的社会舆论,具有政府意识与民众认识重合并轨的迹象,推进了西北边疆建设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移民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扶贫工程建设的根本措施、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云南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的基础保障。应结合云南特殊的生态、民族、贫困、边疆等多位一体的省情实际,全面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云南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旅游不仅是边疆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对维护边疆稳定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疆地处中国西部边陲,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而哈密地区位于新疆最东端,地跨天山南北,作为新疆"东大门",具有发展民族旅游的优势条件。本文以新疆哈密地区为例,从边疆稳定的视角来研究民族旅游,探讨民族旅游与边疆稳定的相互关系,并从经济、文化、生态、社会4个层面进一步分析民族旅游发展对维护哈密地区边疆稳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与边疆既是不同文化接触、交流及其贮存的区域,又是带有混合力量的新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带。而以多元文化的视角观察,就会发现大学与边疆都是基于不同人群(族群)汇聚之后的一种文化自由混合地带,是一个包容混合各种文化的过程,而调和与中道则是大学与边疆文化自由生态发展的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5.
云南边疆哈尼族禁忌文化是约束规定哈尼族社会行为文化、信仰行为文化的观念及措施的总称。千百年来,他们的禁忌文化逐渐内化成一种他们族人心理上的坚定信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并已成为云南边疆哈尼族祖祖辈辈自觉恪守的行为习惯文化。云南边疆哈尼族对周围的山水、植物、动物等自然物以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禁忌文化,在客观上积极倡导且维护着自然的和谐完整,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和反映了云南边疆哈尼族原始的传统的生态文化理念及善待自然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视野中的西南边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中国实现了由传统王朝国家政治体制向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的跨越,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政治形态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西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而其在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视野中的地位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不同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重要性的认识变化较大。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认识的变化,是传统与现实多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体现。南京国民政府虽然认识到边疆的重要性,但其政治视野的中心是重塑统一的中央政治权威与一党专政的政治目标,其对西南边疆重要性认识的演变是其政治目标在具体社会政治变迁过程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呈积重难返之势,生态环境进入高危状态和事故高发期,而这些污染的重灾区在农村,与这种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处于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持得相对完好。因此,系统地、全面地研究少数民族生态思想,借鉴和吸收不同民族的生态伦理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对构建我国农民生态认知体系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水电开发必须与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水电开发、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生态良好。  相似文献   

9.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关系到祖国生态安全和边疆稳定的重大问题。为推进新世纪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笔者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群体投资机制、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环境优化机制、构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补偿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为理解本土生态治理的政治意涵提供了有益的概念工具和视角。本文首先整理了额济纳绿洲在工程实施之前呈现的不同空间意象,进一步展示了其获得生态空间属性的机制。本文认为,通过对"生态边疆"的强调,国家实现了建构绿洲生态空间、重构牧民生活空间的合法性,这得到了生态学、水利工程学等知识体系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瘴气是历史时期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的,对人体生理机能乃至生命产生严重危害的自然生态现象,对瘴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瘴气的产生及存在有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及生物环境因素,因地理、气候、生态等因素的差异,各瘴区瘴气存在的具体原因不尽一致。云南既有其他瘴区瘴气存在的地理、气候和生态条件,也有特殊的地理及生态基础,使云南成为瘴气存在时间较长、瘴气类型复杂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肖燕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4):126-129
草原地区经济建设是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的可靠保证和促进草原地区社会整体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一直以来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粗放、落后、掠夺式开发利用草原资源致使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当前,加快草原地区经济建设必须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走上既满足当前利益又为后代的发展留有余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边境贸易日益红火。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越边境贸易的地位不容忽视。通过对中越传统文化的共性及不同点进行分析,在客观分析传统文化交流与边境贸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边境文化教育产业、对边境地区民族教育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增加政府组织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增加民间文化交流宣传活动、保护边境地区生态环境等更有利于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文化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宋与西夏在陕北一线剑拔弩张,长期对峙,双方在这一线驻有大量部队,并断断续续进行了几十年的战争,民族关系几度紧张。为了备战,北宋与西夏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在沿边修筑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屯田驻守,客观上加强了对陕北的规模开发。局部地区的过度开发对陕北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片草地和林地被开垦,土地沙化和水流失的速度大大加快,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要把龙岩建设成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治理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要把龙岩建设成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治理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处我国南疆的广西边境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地理条件较差,历史上长期受战争因素的制约,国家对广西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城镇化发展滞后。广西边境地区的建设者应因地制宜,依托口岸资源、自然资源,根据大石山区和边境口岸的特点,发展建设具有边境特色的城镇,引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经济价值巨大,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根本原因在于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的缺位。当前迫切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生态法律制度建设之中,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实现寒地黑土法律的生态化。法治以其公平正义等功能价值成为生态建设的不二选择。目前,应从立法精神上,以宏观立法层面和中观或微观层面来为建构寒地黑土区域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提供建议,重点研究包含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公益诉讼制度的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广西边境地区的壮族农商文化,是壮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边界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传统体现了边民生产和生活的习惯,是边民主要的经济文化类型。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存在着独特的习惯和禁忌,需取其精华传承下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