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当代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更好地带动各方面的工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党创造条件。“三个代表”是党应对各种挑战所进行的重大理论创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和提高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影响力,才能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2.
党的执政能力是反映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我们党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来,对自身的性质的认识和定位,是一个逐步深入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党只有始终坚持工人阶段先锋队性质,同时又能依据历史条件变化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赋予党的性质以新的时代内涵,才能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是党建理论的新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建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5.
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以坚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新创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表明,党要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与时俱进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条红线,只有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才能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自觉而坚定地全面贯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同时又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生命工程和永恒课题,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诚然,我们不能企求通过一次集中教育活动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要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各方面任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强先进性教育和先进性建设,才能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中发展起来的。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的首要位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党建;立足提高党的战斗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建设马克思主义创新型政党,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主要经验。推进新时期党建伟大工程,需要创造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形态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民主建设、先进性建设和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