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势”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孙子首开我国古代兵家重“势”的先河,就“势”的阐释、“势”的作用,如何任势,如何为势而形成理想的兵势等留下了有科学价值的言论。孙子在《形篇》专门论述了“形”的重要意义,认为“形”是取胜的物质基础。但他在《计篇》就指出了“计利以听,乃为之势,必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说明一定的物质力量,还需要发挥主动能动性的“势”来辅助。形与势、物质与精神,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本文试分析孙子对“势”的深刻见解,以其哲理对搞好高校运动队管理工作有所借鉴和启示。一、孙…  相似文献   

2.
鱼跃龙门     
“鱼跃龙门”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寓意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本局图势状如鱼形,又似未开龙门。本局招法乃取语出之意,首招红右车凿山开门,左车沿中路而回如同黄河自中流下;脱帽后车高兵斗车低卒象,  相似文献   

3.
《精武》2007,(7):18-18
词曰:达摩传自西域,昌明光大少林。遗留易筋经一卷,声闻震烁古今。摘星换斗势(图1)摘星换斗势乃系韦驮献杵第三势变化递嬗而来,有字道:双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相似文献   

4.
朱伯伦 《武当》2006,(9):3-5
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相似文献   

5.
二十四腿法第一法——蹬膝腿此法乃系乘敌一拳击来之时,巧蹬其膝节,折之或挫之之法。设敌突然一拳击来,即乘其冲来之势,身略向左侧闪,避过其右拳,随即右手翻上,将敌击来之右手腕抓住(图34)。承上式,一将敌右腕抓住,即配合右脚施蹬诀之直  相似文献   

6.
对历史遗留的珍贵武艺进行复原与解读是新时代赋予当代学者的研究重任,也是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实修体悟、逻辑推理等方法,在对中华武术“势”之观念进行体系化建构的前提下,展开对明代大枪武艺“二十四势”的复原与解读。研究认为:(1)学界对“势”这一观念的认知是不全面的。(2)基于对历史进程中“势”之议题的反思,将“势”之观念确立为“一体三层”的多维结构,“一体”即“势”之本体,“三层”即“立下即是”基础层、“用而后成”中间层以及“摆以诱人”外延层,三层次之势由内而外,层层推衍,共同构成势的完整结构。(3)围绕“一体三层”之势,可将明代大枪武艺“二十四势”划分为“立下即是”类枪势、“用而后成”类枪势、“摆以诱人”类枪势。“立下即是”类枪势分为备战持枪势和应战持枪势;“用而后成”类枪势分为“闪避+还扎”势与“革枪+还扎”势;“摆以诱人”类枪势分为佯攻之诱、诈败之诱、守弱之诱以及惊取之诱等势。  相似文献   

7.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三段[题名]拓捺[功别]导引功[原文]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①,仰手如似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捺物②。极势③,上下来去④,换易四七⑤。去⑥内风、两井⑦内冷血、两掖⑧筋脉挛急⑨。(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病诸候(上)...  相似文献   

8.
《少林武功医宗秘笈》之《拳经拳法》 问曰:势雄脚不稳何也?在势去意来。 势若去时要猛狠,意旋回时身步稳,百骸筋骨一起收,后手便顺何须恐。 问曰:弱可以敌强何也?答曰:在偏闪腾挪。 偏闪空费拔山力,腾挪乘虚任意人,让中不让乃为佳,开去翻来何地立。 问曰:下盘胜上盘何也?答曰:在伸缩虚实。 由缩而伸带靠人,以实击虚易为力,下盘两足管在斯,撑拳托掌谁能敌。  相似文献   

9.
47、双龙出洞势(弓步双冲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略右转,右脚随势内收,置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两腿屈膝下蹲成右丁字步,身体重心落至左腿;右拳由体右侧向下屈肘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左拳同时变柳叶掌,屈肘成平行内收至右肩前,屈腕高与肩平,掌指朝上,掌心朝右;目视右前方(图159)。  相似文献   

10.
40、金龙盘爪势(翻身压肘崩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左腿后撤一大步,膝关节顺势挺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两拳随势变柳叶掌,同时由头前向下平行按掌至体前下方,高与膝平,掌心朝下,掌指分别朝外侧,两虎口朝前,拇指内缘中间相距约5厘米,力达两掌心;两肘部微屈,臂部靠近上体;目视双掌(图126)。  相似文献   

11.
冯振旗 《中华武术》2004,(11):38-39
八卦掌的特点是用掌不用拳,用法有“搬、拦、截、扣、推、托、带、领、拧、翻、走、转、缠、穿、刁、钻”十六字要决;另外还有砍、点、拿等法。身法除闪展腾挪之外,还要求身如游龙、形似飞凤的以动取静的游击战法。综上所述,八卦掌的特点可以归结为32个字,即“走圈练步,扣摆穿翻;轻灵敏捷,伸缩多变;回身似猴,换步鹰翻;简洁开展,势势相连”。  相似文献   

12.
田克延 《中华武术》2005,(12):44-47
59.上动不停,身体向右拧旋,往下伏动。随势,右腿屈膝内滚,向右前方大步扣脚落步,足落于阴鱼鱼脊处;左腿随右腿的向右扣步而跟进落步。同时,右臂内旋,从上向下往右弧线滚挞,掌置于身体右侧,掌沿向外,掌心向下,成“虎爪掌”形;左臂随势围身右挞,置于腰前右侧。眼视右方。(图60)  相似文献   

13.
棋品的故事     
某甲好学多思,痴于棋道。年轻时执黑弈某局,白以台象加飞罩攻三路黑一弱子,甲以托扳求活,棋虽未死,角已受伤,外势尽丧,遂成败局。甲思之良久,乃知谋活实为败因,而茫然不知正应。因以此形而虚心问于业余高手某乙。乙说:“君不知转身之法,当此形势,敌强而我弱,宜脱身而求转换,避实就虚为妙,当行于托之外一路。”果然,变化演尽,黑虽弃去一子,或能收取外势,或能吞裹白一孤子,或能守角得利,均不失两分之势。甲叹曰:“原来生不如死,妙啊!”未及两载,棋力竟不在乙之下。数年后,又遇职业五段某丙,又以此形而虚心问之。丙…  相似文献   

14.
田克延 《中华武术》2005,(11):38-41
38.上动不停,身体向右拧旋,往下伏动。随势,左腿膝向内滚往前弧线扣步,足扣于弧圈中心,屈膝向内裹;右腿屈膝下蹲。同时,左臂外旋,由上向下往右弧线抄拢,掌置于腹前右侧,掌指螺旋向右,掌心向上,成“螺旋掌”形;右臂随势而动,掌置于胸前右侧。眼视左侧。(图39)  相似文献   

15.
此为身法歌诀。所谓身法,乃身体主导权衡拳势动态之组织法则。其关键为端正、自然、顺舒、灵动。为符合此四原则,武禹襄提出了《身法八要》。即“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而李亦畲传抄的《各势白话歌》一开场就是四句歌咏:“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护肫须下势,涵胸拔背落自然。”简洁明了地注释了武之《身法八要》。  相似文献   

16.
5、搓、蹬、打膝天节 仰卧势,右足盘膝,以足跟绕左膝关节,左右反复搓揉;再用右足跟,左右反复轻轻蹬揉膝关节周围;然后再用右足跟,绕膝左右反复轻轻击打。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视频分析法等,对张梦宇在2019年跆拳道世锦赛中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其技战术特征,以期为张梦宇备战下一阶段比赛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1)张梦宇在比赛中实战势主要以右势为主;(2)张梦宇常用腿法技术依次为横踢、侧踢、下劈、勾踢,旋转类技术基本没有使用;(3)张梦宇组合技术种类多样,并擅长使用中位技术;(4)张梦宇得分分数主要来源于每场第三局,得分技术主要是2分技术;(5)张梦宇战术应用以主动进攻战术为主,防守反击战术运用较少。  相似文献   

18.
洪荒初始,天神恶战,天柱折.九州裂,洪水泛滥,大地尽倾,;危及人间。 女娲.伏羲氏妹,上古时人,见天崩地缺.乃去昆仑采炼五彩石以补之……  相似文献   

19.
番子拳概说     
番子拳概说赵国庆(武汉体育学院)1番子拳的源流番子拳的起源众说纷坛,首见于史料的是明朝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该书拳经捷要篇中记载:“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探马,...  相似文献   

20.
高鹏怡 《武当》2009,(1):37-38
按:图文中部分动作乃属格斗绝手,非与敌决战不轻易施用。诸如割喉划颈,可当场致敌身亡;刺目蹋裆可瞬间致敌伤残,轻则剧痛必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