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才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才能不断提升。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凝聚精神力量的创新理念和重大战略思想,是民族的整体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体的梦。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关注实践经验,同时指向实践创新,中国梦的实现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深刻认识到实践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走中国道路,落实到实干兴邦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了解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建立精神支撑和方向指引;清醒看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发挥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伟大创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拨乱反正、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文艺理论,是邓小平整体理论大厦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文艺运动的发展方向?繁荣文艺的意义和方针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是一切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刻为人民群众而服务,为了人民群众执行职能,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竭尽全力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最佳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执政经验,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要以科学理论为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依法治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创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队伍,终极目标还是坚持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到考古、历史、文学等学科领域,尤其在史学方面更为突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重点研究了中国古代社会状况,以"人民本位"思想为重要出发点,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体现,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开创的,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中创立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外现代化的有益经验和深刻教训的基础上创立的。  相似文献   

8.
艾思奇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深知在旧中国只有中国人民才是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真正力量。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人民的思想武器,他从实际出发,潜心研究,发表了《大众哲学》,体现了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积极实践。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必须认真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化人民群众是发展主体的认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社会价值论包括人民群众主体观、社会平等观、政治优先原则和崇尚道德的价值取向。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价值主体,由政治和道德来维系人际关系,推进革命和建设,以达到社会平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价值论的马克思主义化。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毛泽东的社会价值论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实现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在人民群众中间的不断彰显。不断赋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鲜明的理论特色是中共90多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和鲜明特征,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把研究视角投向理论特色,尝试着从整体上、逻辑上把握中共90多年来对这一命题的坚持、发展和丰富,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很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 ,这是中学历史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必须阐明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引导学生掌握阶级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先进性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党能不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同时也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坚持党的宗旨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问题 党的性质是党的核心、党的生命、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党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它敢于面对失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决予以纠正。对于王宝森、陈希同之流利用执政条件侵犯人民利益,谋求私利的人,党始终毫不留情地与之斗争,将其毫不姑息地清除出党,从而保持了党的纯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向21世纪的今天,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二)坚持党的宗旨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领导与被领导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要成为领导,就必须代表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并为他们服务,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护与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战略目标都体现了党的宗旨,都为着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由认知到认同、信仰,再到运用,逐步深化和提升的过程。在9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构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群众利益,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教训,与各种社会思潮对话交锋,与民族文化良性互动等五个方面,成功地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了重大发展。他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恢复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党和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建设体育强国,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体育强国。核心命题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指导,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改革开放以提供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需要统筹推进体育事业各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体育发展顶层设计落小落细落到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体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7.
延安精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在新世纪新阶段 ,弘扬延安精神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 ;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必须牢记党的宗旨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必须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理念、谋划发展、勇于实践,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创新性成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走向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的传统,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秉持这一传统和取向,就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凝结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由时代发展的现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体育实践彰显出制度内生逻辑的强大优势和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体育实践中具有一系列制度优势,具体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体育学说是思想之源,党领导体育事业发展是力量之核,彰显体育发展的人民性是血脉之基,建设体育的新型举国体制是架构之道,展现体育精神与文化自信是精神之要。伟大斗争的推动、伟大工程的保障、伟大事业的支撑、伟大梦想的引领是在体育实践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根本路径。新时代体育实践中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坚定党建统领夯实了政治根基,坚守思想高地铸造了精神大厦,坚怀为民初心厚植了人民情怀,坚信法治道路强化了制度保障,坚持协同创新激发了强劲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