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嘉是东汉文人五言诗创作的代表性诗人,其《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其妻徐淑《答秦嘉诗》以真情叙本事,深婉细腻,彰显才情,在女性诗人群体中有其历史地位。秦嘉、徐淑开启了中国古代赠答诗的先河,是建安时期乃至后世赠答诗繁衍兴盛之滥觞,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2.
秦嘉的五言《赠妇诗》是标志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作品,木斋认为这是后人根据秦嘉与徐淑夫妇的书信而改写的,因而是伪作。然而仔细分析秦嘉夫妇的作品以及木斋的论证可知,木斋的论证并不能证明秦嘉的五言诗是伪作。木斋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曲解作品的含义,或做强词夺理的揣测,以迁就自己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于建安十六年以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大量史料加以分析论证,认为五言诗是汉代发展的主流;虞姬所作五言诗之说难以成立;秦嘉之妻徐淑所作《答秦嘉》一诗在形式上还不能算作五言诗,而是四言诗的延长或变种。  相似文献   

4.
秦嘉和徐淑美好的爱情情愫及知己的感恩情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们的爱情传唱和诗文赠答始终是我们陇中地区乃至整个甘肃文学史上的骄傲,他们的赠答诗更是情感动人。  相似文献   

5.
五言诗奇迹般的在汉末勃然兴起,本文认为有以下原因:第一,是语言的历史发展与旧有诗式内在冲突的结果。第二,是与之平行发展的乐府诗歌冲击、影响的结果。第三,历史环境的刺激,使文人做出了唯五言是式的选择。第四,文人内心世界的裂变,使他们从感情上抛弃了旧有诗式,而走上了新的创作之路。第五,新生文体内在的生命冲动,是五言兴盛的必然原因。第六,五言诗艺术效果的正反馈,促进了五言诗的兴盛。  相似文献   

6.
赵壹《刺世疾邪诗》与《毛诗序》所言"变风变雅"相似,是东汉末年礼乐衰微背景下的变风变雅之调,因而言词激切、怨愤深广。赵壹虽未列名党锢,观其交游、性情、言行可知其人也深受当时党人以气节、清名为尚风气的影响。党人狷介婞直风尚在诗歌中表露无遗,大异于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两汉之诗多入乐可歌,诗、乐联系紧密,诗常以歌名,《汉书·艺文志》所载诗歌等皆为入乐歌诗,东汉文人诗也常入乐可歌。赵壹诗作是明确可信的东汉文人五言诗中最早独立于乐歌的作品。赵壹《刺世疾邪诗》二首分别以诗和歌命名,秦客为诗与鲁生作歌同时出现,鲁生作歌类于班固所作歌诗《咏史》,而不涉乐歌的秦客为诗则表明当时文人五言诗开始独立于乐歌。赵壹诗作最早显示出文人五言诗创作由入乐到去乐的倾向,为之后五言诗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木斋汉魏五言诗研究结论惊人:汉代不具备五言诗成熟的条件,秦嘉五言诗为伪作,《陌上桑》为曹植或傅玄所作,曹植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失名因曹植与甄氏的不伦恋.研究结论和所持理论均多有启人深思者.考察汉代五言诗,当注意它应用的社会文化空间.正式身份或严肃场合,文人四吉诗尚少,俚俗之五言尤不可能,偶有作也改造之使符合言志之一贯传统,精通之并不因之增价反可能遭致轻视.五言诗尚存娱乐消费之特定社会应用空间,文人尤其是下层文人或多有介入,十九首中词汇或主人公形象的下层性质即是这一情形之遗留.与曹魏政治文化举动相仿之“鸿都门学”可能是造成汉末五言诗兴起的社会契机.  相似文献   

8.
徐淑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女性诗人.《玉台新咏》最早选注了秦嘉、徐淑的诗作.徐淑的诗文“往还曲折,具载诗中,真事真情,千秋如在”.她的爱情生活细腻,忠贞,炙热,永恒,成就了“夫妻诗人”的爱情佳话;其人格精神素雅贞静,行谊高卓,刚毅自立.她不仅是一个东汉末年卓越的女性诗人,更是我国女性觉醒的先驱,用真实行动捍卫了人的尊严、独立和光荣,对自己的爱情生活完成了一次理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三、建安前期诗安在《诗品》所品第诗家,从西汉武帝天汉朝迄于南朝齐、梁,历经六百余载。有名氏可征者,三品升降,计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凡122人。另有无名氏作者五言“古诗”一体,擢居上品,冠为品第之首。作纵向考察,上品一类,从汉婕妤班姬直逮陈思王植。中品一类,秦嘉、徐淑夫妻以降,直通魏文帝曹丕。下品一类,从汉孝廉郦炎、汉上计赵壹以降,下接魏武帝曹操。综观全局,《诗品》所品第诗家,前紧后松,前疏后密,这种布局,给东汉末叶献帝朝建安初留下了一段短暂的五言诗史的历史空白。这段历史空白的本来面目是否有诗?我们可以举出蔡邕…  相似文献   

10.
东汉作家秦嘉、徐淑夫妇的生平事迹,包括二人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作品流传等等,还存在不少疑问,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1.
后汉秦嘉徐淑诗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俄藏敦煌文献》敦煌号第 12 2 13号《后汉秦嘉徐淑夫妇报答书》校释 ,并结合传世文献 ,较全面地考订了后汉秦嘉、徐淑夫妇的事迹及他们的传世诗文 ,从而肯定了俄藏敦煌号第 12 2 13号文书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陆机拟古诗,体现了对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情感认同,整体上隐现出诗 人孤独苦闷的心路历程,又在模拟创作中确立了新的诗歌写作法规,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使后人的拟古诗均未 超越陆机。  相似文献   

13.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一组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涛歌,它对魏晋以来文人五言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诗中内容可以互相印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表现了失意士子与留守家中思妇的悲哀愁情,体现了他们对生命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木斋先生认为,建安时期盛行的清商乐,是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并不是汉代相和歌的延续;清商乐的流行,促进了五言诗体的成熟;建安时期兴盛起来的五言游宴诗和女性题材诗,都是二曹六子等人为新兴清商乐填写的歌词。通过考察建安时期的清商乐及其与五言诗创作的关系知道,建安时期的清商乐是汉代俗乐的直接沿用;当时盛行的清商乐的确对五言诗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绝不是体现在文体方面;建安时期乐府诗创作还是一种特权,并没有形成普遍创作乐府诗、如同后世文人依曲填词的情况。木斋先生的观点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15.
游宴诗的出现是中国文人第一次群体性写作.在汉赋的时代继承中,建安文人在多元的尝试下,寻求到五言诗的写作形式.由汉到魏的文学演变过程,可称之为“赋的诗化”之演变,形式上的诗化、内容上的抒情化以及表现主题的多元化.此时赋作篇幅短小精悍,内容从汉赋的宣德尽忠的经学传统,转变为个体生命情感的书写,摆脱政治的附庸.五言诗作为一个新兴的文体,继承了赋体的变革并超越赋体的成就,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的新时代,从而造就出“古诗十九首”的冠冕之作.  相似文献   

16.
曹丕作为建安文人的主要领导人,自身也积极地进行文学创作,对于他的诗歌,现在学者一般认为他的诗是直接学习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但读他的诗,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其创作的另一种传统,即对于《诗经》的继承.本文主要就其诗歌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阐述其对《诗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是五言诗的重要发展期。这个时期的诗学观念、诗歌题材、技巧和风格的每一分提高,都与五言诗的发展息息相关。将五言诗这种最初被看作俗体的新诗体,从民间引入文人诗坛,其终于成为诗坛正体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魏晋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海中,明月作为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拥有无可比拟的普度情怀。明月是孤高霜洁的物理存在,也是缱绻迷人的审美存在。《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作者首以明月意象入诗,月下怀人,开创咏月先风,使之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自此以后,中国许多文人士大夫藉明月表达他们浪漫豪情、忧愁相思、孤独失意、清高出尘等各种情感。明月蕴含的美学意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是五言诗的重要发展期.这个时期的诗学观念、诗歌题材、技巧和风格的每一分提高,都与五言诗的发展息息相关.将五言诗这种最初被看作俗体的新诗体,从民间引入文人诗坛,其终于成为诗坛正体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魏晋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阿拜是哈萨克草原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家,一生都在为自由和民主作斗争,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并开创了哈萨克文学上的"论诗"诗这一特殊文学样式。孔子作为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学的创作和理论批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孔子的思想观点主要呈现在他的后人与弟子所编撰的《论语》一书中。本文对阿拜的"论诗"诗与《论语》论诗作比较,探析他们论诗的异同,从而增加文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