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理论系统,对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进行介入资源分析,旨在研究政治演讲者如何通过介入资源实现与听众的协商,达到其政治目的,以此来探讨政治语篇中的人际意义是如何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评价理论认为语篇具备对话性,并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态度。演讲是特殊的对话现象,是演讲者与听众就观点和立场进行的协商。本文通过对卡梅伦辞职演讲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分析,揭示其演讲语篇如何通过介入协商实现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依据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选取《中国日报》中文网中该领域的20篇新闻文本为研究语料,依托Martin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分支框架,以定量法探寻新闻文本的介入资源分布规律,以定性法解读文本传递的立场及隐性的对话空间。结果表明,对话扩展资源明显高于对话收缩资源,"承认"介入资源比例最大,说明说话者有意扩大对话空间,新闻文本的构建模式趋向于多维度的动态传播,对话扩展内在资源分配增进了新闻语篇的对话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史瓦兹跨文化理论为框架,以中美主流报刊分别刊登的关于伦敦奥运会刘翔事件为主要语料,以评价理论为分析工具,对体育报道语篇的介入资源进行分析。旨在研究中英文体育报道语篇的不同点,最后运用史瓦兹跨文化理论解读中美体育报道当中所隐含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应用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来研究英语政治社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旨在找出介入资源在政治社论中的分布规律以及作者更倾向于使用哪种介入资源来达到这类语篇的要求,如何通过这些介入资源在语篇中与其他声音建立协商空间.研究发现,介入资源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性,紧缩资源明显高于扩展资源,作者更倾向于使用否认和包容资源来实现其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是对话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是以学生为主导,体现师生平等和合作互动的全新教学理念。师生对话、文本对话和生生对话是对话理论在高校写作教学中的实现路径。建构对话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实现写作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评价理论,对童谣的态度和介入资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话语分析。研究发现:情感和评判是童谣态度资源的主要方式。其中,态度资源中的评判具有口口相传的文化传播特点,而情感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介入以自言策略为主。据此,童谣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中,让步是实现借言的语言手段之一,文献对让步连接词语篇功能的研究很多, 但对其人际功能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本文以评价理论的介入意义为依托,考察英语学术书评这种特定体裁和语境中评价部分让步介入资源的使用特点和对言语内容的介入意义。研究对语料中的让步语义资源进行了分类,同时认为在让步结构表达书评评价部分的五类内容中,介入所达到的效果侧重 点各有不同。本研究希望能对学术书评语篇的写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叙利亚危机最为紧迫的时候连续两周电台演讲作为样本语篇进行分析,运用Martin的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来研究新闻演讲语篇中的介入资源。通过对这两篇演讲对话性紧缩资源和扩展资源的数据统计分析,揭示说话者如何隐性地将介入资源融入到演讲中,来表达不同的观点、态度和立场,开启或压制对话空间,以达到感染和说服听者的目的。研究结果发现,新闻演讲中,借言系统的对话性紧缩资源突出,演讲者更加倾向去表现权利,传达话语信息,企图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听众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的建构离不开新闻媒体传播和公众舆论。本研究从国内主要英文网站上选取"中国梦"的相关新闻语篇,以身份构建理论为依托,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具体分析工具,从对话收缩和对话扩展两个方面探讨新闻语篇中如何实现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1.
应用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对若干商务英语拒信进行介入资源分析,旨在找出商务英语拒信中介入资源的应用特点.从评价理论的介入视角,借助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分析写信人如何通过应用不同的介入资源在语篇中与收信人建立协商的对话空间,指导商务英语拒信的写作.  相似文献   

12.
路洋 《语文知识》2010,(2):42-45
法治社会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生活纠纷,而民事判决书是法律意志的体现。因此,本文运用Martin的语篇分析理论对民事判决书进行了基于语篇层面的评价、概念、联结、识别和篇章格律五个维度的分析,揭示建构中国民事判决书语义的语言资源。  相似文献   

13.
言据性指说话人对知识的来源以及态度或介入程度的说明。言据性的表征形式为“据素”或者“言据标记”。根据胡壮麟的言据标记七分法,文章对TED社会科学类演讲中言据标记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并在介入理论视角下分析其在TED社会科学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研究发现:(1)七类言据标记出现的频率由多至少分别是演绎、预期、传闻、归纳、信度、信念和言语资源;(2)TED社会科学类演讲语篇中的言据标记具有表明观点和立场以及吸引听者参与、扩展对话空间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为中外合作办学交流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中外合作办学以"主体-主体"结构为基本交流模式."主体-主体"交流模式的实现以主体的确认及对话意识的确立为其逻辑前提,以文化空间的建构和现代媒介的介入为基本中介.  相似文献   

15.
判决书目标价值的自然正义与其根源于俗世社会的冲突导致了判决书的政治属性。而国际法院的建成背景、法官作为俗世人所固有的缺点和"秩序法"的理论共同决定了国际法院的判决书具有政治属性。在国际法院对于柏威夏寺一案的1962年判决和2013年针对先判决解释的两个法律文书中判决书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法律语言的准确与模糊、法律推理的严密与松散和法官所附个人意见的避重就轻。应当明确判决书政治性的绝对禁止范畴,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国际法上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标题被称为新闻语篇的次语类,能集中反映新闻语篇的显著特征及所在媒体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意图。本研究以《人民日报》要闻版灾难新闻报道的标题为考察对象,在语言评价理论框架下,统计并分析态度、介入和级差三大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评价资源在语料中的分布和使用频率。研究表明,新闻工作者通过在标题中对评价资源的策略运用,能有效传达灾难新闻信息,体现出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评价理论将投射视作调控作者与假定读者之间对话空间的重要介入资源之一.通过考察介入性投射资源在语言学和金融学两种英文学术书评中的使用情况,笔者发现:在对话空间建构方面,两种书评不仅因语类上的相同而表现有共性倾向,而且因学科差异表现有个性特征.其中一种书评倾向于建构较为狭窄的对话空间,另一种书评倾向于建构相对宽松的对话空间.据此文章指出,学术语篇写作教学不仅要强调衔接连贯和语类结构的分析,而且要重视各种介入策略的配置和适宜对话空间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新闻深一度》是一档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介入理论角度、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策略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大众传播语境下,主持人与场外受众互动的介入策略主要有以问句式引发资源引导网友发表评论策略和以强调资源凸显态度策略;在人际传播语境下,主持人与现场嘉宾等人互动的介入策略主要有以摘引资源拓展评论空间策略、以对立资源转换话题策略和以一致资源衔接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比中美同伴反馈类型的分布、出现频率和学习者对评论的反思,调查跨洋互动写作活动中的中美同伴反馈类型。数据包括同伴反馈文本、修改报告和后续访谈,分析显示,中美同伴的总体反馈类型并无明显差异,均为指正性反馈数量最多,肯定性反馈次之,其他类型反馈最少。然而,双方反馈类型的出现频次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为批判与读者友好、权威对话与平等对话和静态文本与动态话语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介入资源广泛存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中,但是其分布情况不同。研究发现扩展资源多于缩减资源,而在扩展资源的子系统中包容资源的使用频率在整个介入系统中是最高的。这充分说明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更倾向于使用对话扩展资源来打开对话,从而形成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其中包容资源的广泛使用最终必将有利于更加友好的师生关系的确立和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