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企业能否快速、有效地实施产品创新,将直接决定其前途和竞争优势.通过文献调查,我们发现产品创新模糊前端(FFE)对产品创新能否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介绍了产品创新模糊前端的概念、特征以及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竞争情报系统(CIS)如何为产品创新模糊前端提供信息服务保障,并给出了相应的服务方法与方式,最后提出了一个针对产品创新FFE的CIS解决方案模型.  相似文献   

2.
顾客导向与产品创新的前端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客导向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理念,而开发出消费者满意的新产品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产品创新前端管理与顾客导向的文献综述,在辩证分析顾客导向对产品创新前端管理的作用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利用顾客导向在产品创新前端管理中的优势作用,从市场环境、产品创新类型以及顾客导向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将顾客导向有效整合到产品创新前端管理过程中的理论框架以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与新思路,对我国企业产品创新的前端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产品创新模糊前端信息活动的规律,并就产品创新运行的时间和内容特点、创新活动中信息保障模式的建构等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产品创新过程与管理创新关系探索性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品创新与管理创新对组织生存与发展均至关重要,如何实现两者有效匹配达到效益最大化成为当前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从产品创新过程与管理创新关系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丰田雷克萨斯在日本重新开展产品创新的过程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发现,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及推广的整个过程中,品牌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三项管理创新活动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并深入挖掘各自对产品创新不同阶段或对整体的作用机制,构建产品创新过程与管理创新三维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认识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重要性的基础上,给出模糊前端的一般界定和模糊性的三种变化规律;并指出模糊前端对新产品开发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最后在对模糊性来源和特征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一个三步骤的管理模型,以此帮助创新者对新产品开发中的模糊前端进行量化评价,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牛晓 《发明与创新》2005,(11):11-11
创新是提升国家或地区竞争力最有效的制剂。创新设计的主旨是在概念设计阶段产生新的市场竞争力的概念或原理。然而,我国企业整体的概念设计目前仍处于经验设计阶段,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设计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节设计,一类是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初期阶段,把根据产品功能的需求而萌发的原始构思形成产品的主体框架及其主要模块和组件,以完成整体布局和外型初步设计;然后进行评估和优化,确定整体设计方案;最后,将设计思想落实到具体设计中去,实现细节设计…  相似文献   

7.
钟慧莉 《科研管理》2000,21(6):96-100
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是保障企业获得并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本文在认识“整体产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产吕开发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正确进行目标产品的选择与设计,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制定产品产出目标和实施计划,控制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并调整出现的偏差,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围绕目标进行创新产品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的角度提出颠覆式创新由创新模糊前端、研究开发阶段、目标市场商业化阶段、进入主流市场、建立行业标准,新一轮的颠覆式创新等6个阶段组成,并对每一阶段进行详细剖析。将SECI知识演化模型的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在化与颠覆式创新过程的创新模糊前端,研究开发阶段和商业化阶段结合对应分析,同时将企业外部知识源这一要素加入SECI模型。  相似文献   

9.
突破性产品创新的模糊前端管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实施困境:如何产生突破性创新的创意并从成千上万个创意中成功地选择。在综述传统突破性创新对该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辨析了突破性创新模糊前段的概念,系统阐述FFE管理的内容和步骤,并对其进行评述,作为突破性产品创新创意产生和识别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激励对创造力影响的相关研究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以产品创新小组成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品创新模糊前端外部激励对个人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大五人格对其关系的调节效应和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外部激励通过知识共享对个人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外向性、开放性以及神经质人格对两者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并且该调节作用也是受到知识共享中介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技术角度界定了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模式,分析了产品创新能力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模式的影响,提出了产品创新能力是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模式选择的基础,并建立了制造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来选择适合制造企业自身的产品创新模式,为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模式的恰当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产品现代设计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定义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技术积累、新知识(或技术)获取、应用与价值实现的能力(数量、质量、效率等).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研发积累、研发投入、研发产出与价值实现的活动过程中.基于此,提出了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本评价体系相比较从经济和管理等视角出发的评价体系,较全面地考虑了技术层面的指标,评价结果从技术层面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基于本评价体系开发完成的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软件系统,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业务与基于Internet的远程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品创新是科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及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然而,如何激发科创企业产品创新却尚未明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型观与权变观为这一问题解决提供了思路。本文以400余家科创企业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动机、能力、机会三个层面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为条件,从生命周期视角构建了产品创新的实现过程模型。研究发现:(1)初创期科创企业存在驱动高产品创新的一种路径;发展期科创企业存在五种路径,并分布于三类科创企业中;成熟期科创企业存在四种路径,并分布于两类科创企业中。(2)机会层构件是成熟期科创企业实现高产品创新的必要条件;而在初创期与发展期,任何构件均不能成为实现高产品创新的必要条件。(3)在初创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并不能对高产品创新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发展期与成熟期,机会层与动机层的交互效应对驱动高产品创新更加重要。(4)从企业生命周期纵向对比来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的核心作用发挥主要遵循着从无到有、从动机层到机会层的发展逻辑。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科创企业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组合的重要性认识,并为寻求多种更佳乃至最佳的...  相似文献   

14.
王浩伦  侯亮  邹毅 《科研管理》2011,32(9):117-124
随着大规模定制、模块化成为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主流模式,产品平台创新已成为了局限企业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瓶颈。掌握产品平台发展规律及其动力机制是企业实施产品平台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某铣床类平台、厦工轮装(轮式装载机)平台和NOKIA手机平台的案例分析,基于大规模定制程度提出了三种产品平台演进模式,进一步分析产品平台演进的内外动因和两者之间的适配关系,以及不适配性引起偏差形成产品平台矛盾问题,得出了产品平台内部创新力形成机制和产品平台演进驱动模型。  相似文献   

15.
Birgit Verworn 《Research Policy》2009,38(10):1571-1581
In this study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fuzzy front end of innovation was explored.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multiple stages, so two types of fuzzy front end impacts on the success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were examined: (1) a direct impact and (2) an indirect impact by influencing the next stage of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i.e. project execution. Furthermore, the degree of project newness, in accordance with contingency theory, was considered.We developed and tested a conceptual model of relationships among key variables related to the fuzzy front end, project execution, and project succes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tested with AMOS using information from 144 projects completed by Germa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ique firms.For the most part, the responses from these firms supported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and the frequently claimed importance of the fuzzy front end was confirmed. The results offer strong support for the importance of the early involvement of all department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ultimately, project success. This process can be advanced by initial planning prior to development.Furthermore, the firms’ response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reducing market and technical uncertainty during the fuzzy front end, as both were found to negatively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and increase deviations during project execution. The technical uncertainty remaining at the start of a project had a direct, negative influence on project efficiency and the most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regarding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project.With regard to contingency theo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fforts spent on the reduction of uncertainty to improve project execution and success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 degree of newness of new product concepts. The degree of newness was found to influence the reduction of technical uncertainty, deviations from specifications, an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技术集成创新与反求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浩  章荣中 《科学学研究》2003,21(Z1):275-278
时代呼唤满足社会、国家和用户需求的技术集成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永恒的课题。本文从现代意义的产品内涵和外延的角度,构建了由设计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和支撑技术组成的产品技术集成创新系统;论述了反求技术创新的方法、原理、内容与程序,为企业技术创新以技术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产品创新管理研究:现状、差距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结构化的程序与方法对1995-2004十年来国内产品创新(产品开发)管理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考察.通过检阅11种国内管理、创新研究领域的一流学术期刊,确认了83篇与产品创新管理有关的文章.对文章类型、理论、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发现国内产品创新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实践经验和实用方法开发上.通过回顾国外产品创新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的产品创新管理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供应商参与对制造商产品创新模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了制造商产品创新的分类和供应商参与的优势,并且基于供应商参与产品创新的阶段将其划分为供应商前期参与和供应商后期参与两种类型,分析了不同供应商参与阶段对制造商产品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供应商前期参与有利于制造商突变式产品创新的实现,而供应商的后期参与则有利于制造商渐进式产品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