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尽管客户对产品创新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是从客户组合层面上来探讨其与创新的关系的研究还较少,以社会网络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客户组合的异质性与关系嵌入水平对产品的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机制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客户组合的异质性通过促进客户知识的多样性从而对产品的突破性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客户组合的关系嵌入水平通过促进客户知识的深度和专用性从而对产品的渐进性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为企业有目的地进行客户组合管理并以此为源动力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突破性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张洪石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05,23(4):566-571
要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进行渐进性创新的基础上组织突破性产品创新。而实践证明大型行业领袖企业往往在突破性产品创新中失败。本文分析了大型行业领袖企业进行突破性产品创新所面临的组织困境,提出了适合突破性创新的组织模式———二元性组织,分析了其优势并对我国大型企业的突破性产品创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渐进、突破与破坏性技术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兰剑 《软科学》2010,24(3):10-13
对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破坏性创新的理论进行整理,分析三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为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渐进性技术创新是依据创新的程度不同而进行的一种分类。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连续点,而渐进性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轨道上的延伸。破坏性技术创新理论是从对原有的市场是否产生威胁和替代角度展开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秦剑  王迎军 《科学学研究》2010,28(8):1273-1280
针对既有突破性创新缺乏前端驱动机制研究的局限,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华的营销资源、技术资源及其交互效应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在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的经费资助下,利用165家在华跨国公司高管团队填写的调查问卷实证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设。结果显示,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均与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正相关,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替代和互补关系,表现为两者的交互效应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的负向阻碍作用以及对突破性过程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过程创新对产品创新也有着正向影响。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虚拟品牌社区(OUIC)前端创新环节,企业是否参与、何时参与、如何参与知识创造管理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甚至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本研究选择具有一定高新技术信息支撑的家电电器行业OUIC为研究背景,引入创意组合管理(IPM)为研究的核心变量,通过构建不同创意主题发布模式(B端创意主题与C端创意主题)与不同前端创新阶段(创意产生阶段与创意发展阶段)的2×2组间设计来验证相关命题。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创意主题社区,企业采取的不同决策行为,对产品创新绩效均存在显著差异。(1)证明了不同创意主题发布模式(B端创意主题或C端创意主题),会对用户的知识创造力产生差异性影响。B端创意主题(企业主导发布),企业可以引导社区用户重点进行新产品核心子系统相关创意的开发;C端创意主题(用户主导发布),企业可以引导社区用户重点进行新产品周边子系统相关创意的开发。(2)验证了在用户参与OUIC 前端创新环节知识创造过程中,企业实施创意组合管理(IPM)对用户知识创造力与产品创新绩效产生的正面显著效果。(3)验证了用户参与OUIC前端创新环节知识创造过程中,企业对用户创新行为的最佳干预时机。在B端创意主题(企业主导发布)下,企业在创意产生阶段(第一阶段)实施创意组合管理(IPM)为最佳导入时机;C端创意主题(用户主导发布)下,企业在创意发展阶段(第二阶段)实施创意组合管理(IPM)为最佳导入时机。研究在理论上不仅丰富和完善了虚拟经济营销管理相关理论,而且在应用上有助于企业利用互联网工具为产品创新发掘新的途径,并培育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供应商参与的制造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制造企业实施突破性产品创新对供应商的依赖关系,从理论角度剖析了供应商参与创新的前因因素、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企业间学习、制造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索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作用,最终构建了基于供应商参与的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尹惠斌  游达明 《软科学》2014,(5):125-129,144
基于突破性创新的特征,借鉴传统创新绩效评价模式,从资源投入、技术产出、产品性能、过程管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等6个维度构建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对样本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进行模型训练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信度高,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绩效工作实践系统、知识扩散与突破性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剑 《科研管理》2012,33(1):71-78
突破性创新已成为企业盈利和增长的关键性力量。针对既有文献对突破性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不足,考察了高绩效工作实践系统和知识扩散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影响关系。基于165家在华跨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填写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揭示了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三种实践:工作轮换、员工培训和跨部门沟通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前置效应以及知识扩散对突破性产品创新与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同时,本文还发现突破性创新导向的技术战略可以显著提高在华跨国公司的运营绩效。最后,论述了本文的理论贡献、实践价值、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科创板推行以来,度量其重点是企业是否实现了产品突破性创新。产品突破性创新是组织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掌握先进技术、突破技术封锁的重要途径,而使命是驱动企业实现产品突破性创新的精神支柱。但现有研究关于在使命驱动情境下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产品突破性创新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权变观,以科创企业为例,从领导行为与意义建构的动态匹配视角出发,选取极具典型性和极端性的HB生物医药企业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揭示了在使命驱动情境下,科创企业使命的导入、认同、内化三种使命形式分别驱动着产品突破性创新实现萌芽、形成、强化的三个阶段。针对产品突破性创新的不同阶段,通过授权、命令、双元领导与不同意义建构主体的有效适配促进产品突破性创新实现,并由此形成领导行为与意义建构的附助性匹配、补偿性匹配及整合性匹配三种动态匹配模式。本文从使命驱动、领导行为与意义建构的动态匹配视角揭示了产品突破性创新的实现过程,为科创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新创科技型小企业赶超成熟大企业的重要途径,知识获取与应用是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界定了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涵及特征,从加速市场开发和压缩创新时间及成本三个角度论述了知识管理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从知识管理视角提出了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由模糊前端创意生成、研究开发、中试生产、商业化和新技术标准形成五个环节构成并分析了每个环节的具体运作过程。最后以朗科开发优盘为例对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1.
秦书生 《科技与管理》2006,8(6):136-138
从分析绿色文化内涵入手,探讨绿色文化对绿色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现绿色技术创新,需要绿色文化的引导和支持。不良文化观念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文化是绿色技术创新的思想基础。中国要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就必须变革传统的思维方式,弘扬绿色文化。  相似文献   

12.
供应商参与对制造商产品创新模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了制造商产品创新的分类和供应商参与的优势,并且基于供应商参与产品创新的阶段将其划分为供应商前期参与和供应商后期参与两种类型,分析了不同供应商参与阶段对制造商产品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供应商前期参与有利于制造商突变式产品创新的实现,而供应商的后期参与则有利于制造商渐进式产品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专用性程度不同的人力资本对突破性创新能力和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两种不同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以及专用性程度不同的人力资本在创新能力与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以我国157家企业为样本,以企业规模、R&D投入、环境的不确定性、需求不确定性和竞争强度作为控制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越强,渐进性产品创新能力而非突破性产品创新能力越强。然而人力资本专用性较弱并不负面影响突破性产品创新能力对新产品绩效的效果,相反,对于渐进性产品创新能力来说,弱专用性人力资本有利于新产品绩效而强专用性人力资本不利于新产品绩效。  相似文献   

14.
曾锵 《科学学研究》2019,37(6):1142-1152
本文基于大数据对一般经济活动的制造与流通过程的离散化解构和全息化重构的基本思想,构造了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分析单元,分析单元基本要素包括产品、场景和消费者三要素,相对应的价值内容是产品价值、场景价值和个性化价值。基于这个分析单元,通过ZARA、小米和千丁三个案例论证了大数据驱动的未改变核心要素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存在性,又通过孩子王的纵向单案例分析了大数据驱动的改变了核心要素的商业模式创新演化过程和阶段。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基于离散化解构和全息化重构的大数据思维,为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构造了一个基本分析单元,为分析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一个基本分析思路和工具,以期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Policy》2019,48(7):1758-1770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organizations have opened up their innovation processes to individuals from outside of the organization by means of digital crowdsourcing. The literature on crowdsourcing ha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 reach far beyond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and include individuals with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that are very different and unrelated to those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in its innovation process.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such individuals will contribute novel insights because they consider an organization's innovation challeng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uilding on the literature on creativity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we instead argue that having a related perspective will positively affect an individual's idea performance, while unrelated perspectives only positively contribute to idea performan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related perspective. Analyses of 2178 ideas contributed by 948 crowd members to 68 crowdsourced idea challenges show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how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can provide individuals with multiple perspectives, which can be either related or unrelated, and study how the interplay of related and unrelated perspectives affects the value of ideas in organizational open innovation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pre-project phase of idea generation in the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where the effective generation of new product ideas still remains an issue of high relevance for both management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We relate Nonaka and colleagues’ four knowledge creation modes of socialization, externalization, combin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to the novelty of product ideas generated. Taking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the four modes, we posi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ization as well as internalization and the novelty of product ideas, whereas we postulate negative relationships for externalization as well as combination. Using data from multiple respondents in 33 companies, our results confirm the proposed linkages.  相似文献   

17.
韩晨  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2018,36(9):1677-1685
通过整合技术管理、市场营销和组织理论相关研究,建立了企业技术和营销能力影响突破式和渐进式产品创新战略的理论模型,探究了其中异质性和非线性的作用机制,以及竞争强度的调节影响。使用303套我国双份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能力能够促进突破式和渐进式产品创新战略,但对前者的影响更大;营销能力有利于渐进式产品创新;营销能力通过倒U型关系影响突破式产品创新,且该非线性关系的拐点和陡峭性被竞争强度所调节。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Self-Determination-Theory, Group-Effectiveness-Theory, and Cognitive-Network Theory a multi-level model is developed that explains two research questions. First, how can management motivate individuals to generate novel ideas? Second, how should management organize group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creativity and implement radical innovations? From Self-Determination-Theory, propositions for the design of a reward system are derived. Arguments from Group-Effectiveness-Theory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permanent work groups with low social cohesion should emphasize idea generation, while cross-functional project teams with high social cohesion are best suited for radical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 group behavior modes for each kind of group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producing these modes are described based on Cognitive-Network-Theory.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with regard to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different cultural settings and to group composi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