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完混合运算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都比较多。集中反映在:运算顺序错、抄错(看错)数字和运算符号、书写格式错、口算计算错等。针对这种情况,教这部分内容时,我更精心设计了教案,课堂上强调这样、重复那样,生怕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年龄小,完成数学作业常因图快,顾此失彼,导致作业中出现抄漏、抄错数字和符号,计算不准确等笔病,这不仅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障碍,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所以在教学和练习中应仔细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审题,不要抄错数字和符号,做到眼看、心想和手写三统一; 二、练习时依照所学法则,运算顺序要正确,熟练计算,演算过程中思路要清晰; 三、要求打好草稿。为了防止计算中出现差  相似文献   

3.
朱成星 《学子》2013,(3):55
一、要加强习惯的培养不良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不理想,在计算方面表现得大为突出,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1.培养认真读题的习惯认真读题,长期以来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学科需要重点关注的,与数学学科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不然,良好的阅读题目习惯与审题能力在数学上更为重要。学生许多计算错误就是因为看题不清,有把数字看错了,有的把运算顺序看错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学生在解题时因"粗心"而出错的现象,这种现象十分多见,同时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现象一:常常听到家长和老师这样反映:我的孩子做作业时真粗心,常常把数字抄错,比如将26抄写成29,计算怎么能正确呢?说了许多遍让他细心些就是不听.现象二:学生总是看错题目,如:将下列算式中得数大于50的算式圈出来.23+32 13+38 36+13 63-15  相似文献   

5.
<正>计算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开端,是整个数学认知结构体系中最为基本的能力,学好计算,对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具有奠基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经常会出现各种不良的计算习惯,如看错题目、运算顺序把握不清、抄错题目、计算结果不能最简,严重影响着小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养成。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一、审题与运算:以仔细认真为指向  相似文献   

6.
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采,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计算法则基本上能掌握,但由于数学书写不规范、不认真审题、看错抄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做后不检查等原因造成的错误高达 81%。针对现状,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品质的培养。从现象来看,学生的计算错误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如书写潦草, 6与 0, 1与 7, 4与 9写得模棱两可;做笔算时个位相加、十位却相减;计算后不检验,等等。但从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错…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经常发生看错运算符号、抄错数字以及漏写数字等所谓的粗心错误.由于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教学大纲对中小学生数与式的运算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但准确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师花时间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有些小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加法当作减法、乘法做成除法、加法计算忘了进位或多进位、减法计算没有退位或多退位等“低级错误”。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能用简单的“粗心”或“马虎”来归纳,主要还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朱玲玲 《小学生》2013,(3):39-39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平常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或教师埋怨,说学生在计算中粗心大意,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孩子,学习粗心、马虎、不认真已经成了习惯。曾经被家长和老师忽略的小毛病,现在正在成为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大敌。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不认真读题,经常抄错数字,乘法做除法、加法做减法;②忘了进位,忘写余数;③计算草稿书写潦草,数位不对齐;④验算方法不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徐振维老师也认为"学习习惯对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一、审题出错的原因探析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粗心现象,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审题习惯不好,注意力不够集中,粗心大意造成的,例如:看错数字、写错数字、抄错了数、漏写符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作业质量。学生作业时,属于粗心大意而发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看错题目、抄错数字、遗漏计量单位、算错得数以及书写潦草等方面。例如:983+85+102=(?)这些错误往往一经别人指点就会顿悟。产生这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减法当加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和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5.
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过程中,抄错数字、看错符号、对错数位以及忘记进位等现象,在一些"粗心大意"的学生身上屡见不鲜。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学生身上这些"粗心大意"的毛病呢?在深入分析这些"粗心大意"毛病之根源的基础上,围绕"一丝不苟的习惯、灵活多变的技巧以及精挑细选的习题"三个方面,例谈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计算,是人类社会每时每刻都不能缺少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却常常出现不少让我们感到不该犯的错误。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者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等等。有时甚至会出现无法理解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就是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抄错数字;不是写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除法;有时还会出现无法理解的错误,如此等等。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下面就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作一粗浅的归纳。  相似文献   

20.
在学生的数学作业和数学试卷里,因粗心大意而造成错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看错题目、写错数字或运算符号、脱式多写误写、误抄得数、点错小数点、忘记写单位名称等,严重地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了根治“粗心”病,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我们采取了以下五种方法: 一、把0~9十个数字写规范。由于基本数字书写不规范,1和7不分,2、3、5、8错认,6、0、9相混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往作业上抄得数时,把107写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