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不想骗他们天还未亮,我就被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催醒。顺着声音走过去,我看见十几个学生一溜排站开,大声地诵读着,声音在整个山谷里回荡。我被这声音陶醉了,这是山谷里最动人的声音。看着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的心绪也随之起伏起来,这是老师的希望,也是整个山村的希望。就在我陷入沉思的时候,站在我面前的女老师叫起了我的名字,我很惊讶,这儿怎么会有人知道我的名字。跟她搭话后才知道,原来她叫柴玉荣,是我的母校靖远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这儿代课。1999年我在学校就读时曾做过两次报告会,举办过个人纪实摄影图片展,所以她对我印象比较深。…  相似文献   

2.
郑艳 《小学语文》2008,(11):62-63
一直觉得想象之于一个人的童年而言,好比干干净净的山谷。孩子在寻常的日子,时不时对着这山谷,喊上几声,再支耳听回音,仿佛山谷是他,他也是山谷。当我与一群孩子被放逐在语文的青青草地,我喜欢他们的世界有这样一座座的山谷,更喜欢他们向谷而呼的绮丽想象,在那些长着翅膀的声音里,我不止一次发现蘑菇是绿森林里花草们留下的悄悄话,彩蝶成为嫦娥仙子写给凡间的相思,萤火虫是流浪孩子共同的母亲……当这样一匹匹天马出现在山谷,  相似文献   

3.
“我有意识地想写一点歌一样的短诗。一九四二年一月至三月间我写了十多首这样的诗,……那是一个清早,我坐在窑洞的门口,……山底下的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飘散在山谷里,一声一声地听得很真。我知道他们是在为了建筑新的房屋而劳动。我也就坐在桌子前面开始写我的无声的短歌。过了一些日子,在这同样的环境里我写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感到早晨,希望,未来,正在生长的东西,少男少女,这些都是有着共同点的,都是吸引我们去热爱的。……(写完了这首诗)我就紧接着写了《生活是多么广阔》。不但是在同一的早晨,在时间上紧接着,而且在内容上、在情绪上这两首诗也是连续的。前一首的最后一行不是说‘对于生活我  相似文献   

4.
一丝灯光悄然渗过门缝,落到地板上。我听见隔壁房间里有些许动静,于是开始热切地企盼,希望这一次真的能见到母亲或是父亲。我悄悄地从床上爬起来,光着脚丫走到门边,伸手够到门把。刺眼的灯光霎时间倾泻在我的房间里,一个女人的声音在我面前响起:“宝贝,快回去睡吧!”那不是母亲的声音,而是这栋房子里的阿姨的。我认识她,却从来不知道她是做什么的。  相似文献   

5.
眼神的对话     
张春阳 《辽宁教育》2013,(2X):86-86
<正>现在想起这件事,我还会觉得好笑,这也算我教师生涯中的快乐片段了。王通是五年级学生,我们俩的相识还得从两年前的一个寒假说起。那一天我是步行到学校值班的,整个学校只有我一个人。进入大厅之后,我就把门从里面插上了,然后安静地坐在教师办公室里整理一周来的琐碎札记。整个办公楼一片静寂,但不知过了多久,我就隐约听到走廊里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我没太在意,心想可能是孩  相似文献   

6.
极地的闪光     
曾经,那是黑暗的地方—深夜中极度安静的雪地,世界被抽掉了声音和色彩。八岁那年,我离开狼藉的家乡。像一只野猫,在冰河里张着圆亮的眼睛。我抱着胖胖的狗熊,在星空下一圈一圈地旋转,山谷里回荡着我长长的疯笑声。  相似文献   

7.
一阵清凉的风拂过耳边,多日里挥之不去的烦闷燥热竟也随着这风有所消散。教室的玻璃很久没擦,带着我憔悴的侧脸浑浊地晃动起来,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这成了唯一的还算灵活的声音,除此之外,整个憋屈的空间都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山区农村中学的政教主任,前不久我与一名九年级的女生谈心后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事情是这样的: 我校903班的一名女生下课后在教室里当着众多的学生与本班的一名男生过分“亲密接触”,被班主任老师当场发现,一时间这一校园爆炸性新闻在整个校园内不胫而走;班主任老师也立即把这两名学生找到办公室里严厉批评,并定论为早恋现象且行为严重越轨,同时还找来该两名学生的家长到校共同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9.
柳静 《班主任》2013,(12):34-37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中高年级过渡阶段,比较浮躁。我班这个问题尤其突出。课间,学生经常在教室或楼道里喧闹,噪音很大。课上,有些学生也十分不注意,会突然发出一些声音影响别人学习。虽然学生自己也深受其害,但却浑然不觉,仍然我行我素。囚此,我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制造的这些就是噪音,不仪对自身形成了危害,同时还影响了他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从而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减少校同噪帝.还大家一个安静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0.
我是鼓足了勇气,才敢给我的老师打一个电话的。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一个不好的学生对老师总是有点怕,从前我怕的是老师的严厉,现在呢,是怕她的好。老师因身体的原因被裁掉了,老师不能教书了,闲在家里,这对于一个教了二十多年书的人,这对于一个愿意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的人,该是多么大的打击。我在电话里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我以为是她的母亲或是她的婆婆,那个声音却对我说:我是老师。我说:我是小靖,你的不孝的学生。我的眼泪没有下来,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男孩子哭。我只问她:你好吗?然后又对她说:我要回去看你的。我想…  相似文献   

11.
太阳落山了,地平线以下的地方有一个山谷,山谷里盛开着大片大片的雏菊。因此,那里叫雏菊谷。当然,这个山谷里还存在别的植物,如玫瑰、紫罗兰以及浑身是刺的仙人掌。因为浑身是刺,于是仙人掌成了花儿们口中的怪物。仙人掌家族尽职尽责地守护着雏菊谷,换来的却是鄙夷的白眼。这样的日子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仙人掌家族里仍会有成员因此唉声叹气。我,就是其中一个。我是一株仙人掌,一株幼小的,浑身是刺的,不会开花的仙人掌。没错,在整个家族里,只有我不会  相似文献   

12.
小学五年级课堂上,我在行间巡视,冷不丁一个纸片从我背后悄然飞过。我刚要去取,早被敏捷的学生揣进了桌肚。有个声音轻轻飘来:“这是谈恋爱的信。”那声音是幸灾乐祸的,我听懂了话外音:老师,这回总算被你活捉住了,狠狠处罚这对伤风败俗的狗男女吧。更多的人静默无声,在翘首等待“剧情”向高潮发展;也有人忐忑不安,在低头待待暴风骤雨的“洗礼”。对接住信的学生,我用低沉而坚定的语调说:“拿来。快点。”那学生极不情愿地摸出信。我看了一眼,这信是写在作业纸上的,叠得方方正正。如果我把信读完,要花时间;调查信的发出者、…  相似文献   

13.
乐理课是中师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中等师范的学生,要学好乐理是不容易的。有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较困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把很多相似相关的概念,运用比较教学法讲授,学生听得明白记得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音的物理属性比较讲音高音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最容易混淆。在教学中,我以校园里的大喇叭和教室里的小收音机同时播放同一个节目时的声音为例,让学生比较。很多学生说大喇叭声音高,小收音机声音低。这显然是错误的。他们误把音的强弱当成了音的高低。我们常说的“高音喇叭”也是一种误称,实际…  相似文献   

14.
(一)雨前何其芳最后的鹤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族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  相似文献   

15.
雨前     
原 文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2008,(1):75-75
小朋友,有没有试过在山谷、山洞或家里的卫生间里玩声音回响的游戏?其实唱卡拉OK也是一个十分好玩的声音回响游戏.它使你的声音听起来没有那么刺耳、没有那么生硬.甚至能带给人一种“绕梁三日”的错觉.所以.许多人喜欢在回响很大的效果下唱歌。  相似文献   

17.
<正>15岁,对于天性爱美的女孩子来说,正是人生中如花绽放的最美时节。然而我到了这一年时,却像一株守在墙角里的夜来香,即使生出小小的花苞,却没有勇气如期绽放。我生来就是一个被自卑占据了整个心灵的孩子,既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也感受不到温暖与爱。我是一个孤儿,姑姑无奈之下领养了我。然而寄人篱下的滋味何等酸楚,我除了拼命学习外,更要拼命干活。因为那时的姑姑家里养了不少猪,于是,在学校里我是学生,回到家中便不折不扣地成为小猪倌。由于天天与猪打交道,身上的校服即使被我  相似文献   

18.
我有我的美     
我一直都期盼着有那么一天.人们能像欢迎迎春花一样欢迎我.能像喜爱杜鹃花一样喜爱我.甚至能像怜惜玫瑰一样怜惜我。又一个春天来了,我的希望渐渐成了奢望.因为我只是一朵生长在这个山谷的角落的百合,一朵寂寞的野百合。或许没有人会注意,在繁华的城市背后有我和我的山谷.山谷里  相似文献   

19.
《石钟山记》:“又有如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就笔者所查阅的所有文献,都是将其译为:“还有像老人边咳嗽边笑的声音从山谷里传来,有人说:这是鹳鹤。”“且”作为并列连词,有两种作用,一是作“并且”解,一是作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高三年级教师,今年我的孩子也面临高考。我有了双重角色,再经过这一年的工作,才真正理解了该怎样当好高三教师,该怎样做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在这一年里,我总想写点东西,写给天下的高三学生父母们和高三教师们,希望我的话能在您的心湖中荡起涟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