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景观的配置要运用生态设计理念来指导,充分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题材来创作植物景观,最终形成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2.
公路景观是一种实用性、功能性、观赏性、艺术性、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景观体系。作为被人类感知较多的一种景观类型,公路景观的生态规划已经逐渐成为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公路景观的合理规划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为识别和开发重要景观资源提供了条件,是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美学规划的重要途径。在阐述公路景观生态规划概念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公路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公路景观结构及景观设计的组成。公路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1)廊道规划;(2)斑块与格局规划;(3)绿化规划;(4)构造物与服务设施规划。通过归纳总结,力求为公路景观生态规划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梁发超  刘黎明 《资源科学》2011,33(6):1138-1144
基于GIS和RS技术,对2000年和2005年闽清县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闽清县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和人类干扰强度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年比较2000年,闽清县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减少,旱地、水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斑块密度显著减少,而建设用地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组分平均斑块面积均在增加;景观类型越来越有少数斑块类型控制,区域连通程度适中;②人类干扰分布强度及变化趋势与城镇扩展方向和强度基本一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干扰强度呈持续增强,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也是生态系统最脆弱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在此基础上,以景观流原理作为出发点,采用累计耗费距离模型,研究了闽清县景观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探讨了构建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等方法加强空间组分联系,以便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结果为闽清县的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全球环境变化和强烈人为干预下生态安全格局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对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冲突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厘清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内涵发展,梳理了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景观生态分类方法与适宜性评价和区域生态安全预测预警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归纳了数量优化方法、空间优化方法和人工智能决策方法等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技术的研究态势,指出了加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方法及集成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标准量化设定方法、区域之间跨尺度多等级联系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由于绿化斑块聚集,区域复杂,难以实现对遥感信息光谱特征的有效提取,制约城市景观设计科学规划。提出一种基于绿化斑块合并技术的景观格局光谱绿化廊道分区处理技术,首先进行城市绿化景观格局模型构建,分析城市绿化景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现状,设计绿化斑块合并技术,提出绿色景观格局分析的绿化廊道光谱特征提取算法。实现对城市绿化景观格局的光谱绿化廊道的分区处理方法改进。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对城市景观中的绿化廊道进行特征提取和廊道分区,廊道分区的峰值信噪比提高,为城市景观和风景园林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城镇空间扩展情景模拟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岸带城镇扩展及土地利用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岸带生态安全。本文以滨海城市-烟台市为例,基于1990年-2009年间的遥感监测历史数据,将城市扩展动态模拟方法与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相结合,模拟和评估三种海岸带政策管理预案条件下烟台市区2010年-2040年间的城镇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以及城镇扩展导致的海岸带资源损失和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烟台市区未来城镇化过程加速,开发区、莱山-牟平一带区域生态风险明显加大;若不加约束将有更多的耕地资源和近岸海域被侵占;鼓励海岸带开发利用与适度围填海的城镇发展政策,加速了岸线资源的损失,使得海岸带区域生态风险增大,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海岸带保护和围填海建设监管措施,降低高强度开发给海岸带地区带来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白泉山生态公园的绿化建设工程为例,分析、论证、总结在实施这一绿化工程中,园林绿化工作者用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集宁区自然气候与人文景观出发,制定出一套适宜集宁区公园建设方案,其中在林种规划及树种选择上,更是运用新思路,在遵循科学的林木培育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景观园林建设的思路,使白泉山生态公园真正成为具有持久发展的,景观多样,集环保、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场所,白泉山的生态建设成为乌兰察布市园林绿化中的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8.
王建雄 《中国科技信息》2005,27(17):194-195
很多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困境中半开半停或闲置。以小区绿地和园林的形式,小区绿化景观与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系统,可克服大型集中污水处理的缺点,就地处理,就地利用,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同步实现治理污染、美化环境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城乡交错带是生态敏感和脆弱的地区,是直接影响城市和乡村景观格局的重要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相关原理对城市和乡村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的形成、演化进行剖析,初步提出城乡交错带的规划可以参考的相关原理和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区域关键性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识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谢花林  李秀彬 《资源科学》2011,33(1):112-11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协调好城镇建设与地域生态系统的关系成为当前规划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GIS技术,从水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灾害规避与防护和自然游憩等4个方面,构建了空间尺度上的生态用地重要性综合指数和区域关键性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识别方法,并进行了京津冀地区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核心型生态用地的面积为54943.87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4,分布在西北部山区,主要是区域的河流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用地。识别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关键性生态用地维护区域水、生物、灾害防护和游憩安全的空间特征。该识别方法将有利于指导我国土地的生态管理,开展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南淝河被誉为合肥市的“母亲河”,它是合肥市城市的一道风景长廊。改造前的南淝河河床淤浅枯水季节干涸见底两岸滩地垃圾遍布是一奈严重污染的河流滨河,两岸绿化杂乱树木配置无合理布局形式。本文针对南淝河景观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南淝河流域景观生态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喜光、耐瘠薄,耐轻盐碱、抗旱抗寒能力强,树形优美、四季常青,具有非常高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是北方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笔者根据这几年城镇绿化移植樟子松的实践经验,对樟子松夏季移植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针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ARCVIEW的支持下,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进行了探讨.以重庆市开县石碗溪小流域为例,选择年均气温、土壤、植被、土地利用、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九个生态要素,综合运用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分析,结合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方法,对石碗溪小流域的景观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通过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将开县石碗溪小流域划分为农业景观功能区、生态恢复协调区和生态控制区3个分区,建立了3个分区之间以及分区内部的景观镶嵌组合关系,指出了各分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实践证明,以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调控和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通过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反思当前常有的一些规划建设观念,并以黑龙江小城镇为例,提出构建生态的城镇结构,注重乡土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翟俊  金点点  陈妍  刘鑫  杨栩  侯鹏  徐延达 《资源科学》2020,42(3):517-526
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变化的综合监测与评估,是准确认识三角洲区域生态状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的基础。本文基于多源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数据,监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近30年生态空间和植被长势状况变化,识别区域生态状况基本特征,定量分析区域湿地资源、岸线资源和水沙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而结合国家和地方采取的一系列生态保护恢复措施,讨论区域的保护成效,辨识黄河三角洲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1990—2018年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受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挤占,生态空间面积减少量约为1990年生态空间面积的7.6%,并且沿海及城镇聚集区域周边植被长势有所降低。以坑塘为主的人工湿地面积比例增加了18.1%,人工岸线增加了27.1%,自然湿地资源和自然岸线资源丧失明显。其中,2010—2018年间生态空间被挤占速度有所放缓,各类生态保护规划和工程措施积极作用也逐渐显现,人工湿地面积和人工岸线长度的增速均明显减缓,区域生态保护成效逐渐体现出来。②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条件发生剧烈改变,进入黄河三角洲的水沙资源日趋减少,河口三角洲原生湿地生态补水需求,以及新生湿地面临的蚀退威胁仍然比较严峻。因此,加强区域湿地资源保护修复,优化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是提高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化浪潮中,我国涌现了一大批经济强镇,在创造高额GDP的同时,牺牲了宝贵的生态资源,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主导下,各级政府推进产业转型设计、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型城镇,并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本文结合笔者在古镇横琴河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工作实践,总结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开展情况,剖析生态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以培植绿色持久的植被为生态建设的核心,根据项目区不同地域条件的自然植被特点,探索沙区公路沿线不同区位和地段的植被恢复与重建体系,达到路域景观优美,绿化效果持久稳定、效益良好、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目标,为沙漠地区路基生态防护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汤军 《科教文汇》2011,(33):90-91
生态人居建筑是建筑设计的热点和趋势,节水是其给排水系统的必然要求。根据不同功能用水分类,本文提出了热水供应系统、消防用水、景观绿化用水、室内用水等对应的节水措施。本文还就超压出流提出了技术应对,对真空排水技术进行了推介。  相似文献   

19.
利用景观生态的筛选原则、权重分析方法、评价指标等方法对景观生态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系统地阐明了景观生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21)
本文主要从模块景观相关设施的配置、应用效果、植栽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对传统屋顶绿化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改造设计。通过处理模块化景观,形成生态、绿色、具备一定循环能力的屋顶绿化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