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我国大学生爱国情感表达存在非理性因素,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存在理性化教育不足的问题。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必须充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内容,如爱国主义科学内涵教育、国际视野教育、国情教育、大国责任教育和国家安全观教育等。同时,应改进教学方法,如采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讨论法、影视法及实践法等。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57):14-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该课程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爱国的情感,激励奋斗热情。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作品、重视师生互动教学等多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专门的教学课程,渗透每一个教育层面.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核心,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尊、自信,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本文就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杨晓莉 《考试周刊》2012,(41):12-14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丰富的文华遗产,具有好的教育作用。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一直对中国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专业地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以下全新的时代特征:爱国教育中的制度规定更加完善、爱国教育中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厚、爱国教育中的中国价值更加明显。与此同时,新时代的职业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多元化、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严重和爱国主义教育流于表面的挑战。鉴于此,要在职业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深挖课程育人有效资源,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打造爱国主义网络阵地,强化新媒体育人优势,依托多种有效路径,彻底落实新时代职业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多是富有教育意义的文本,面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现实需求,都需要发挥古代文学的教育功能,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其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爱国教育、爱情教育等,实现古代文学的当代性。同时,在教学时要根据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采取适度原则,寓教于乐,在进行审美感受中受到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以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并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真挚感情。”(列宁语)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励下,我们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笔者认为课程教学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之一。在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深深感到: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爱国主义恰如一根红线贯穿其间,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运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且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化教学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拓宽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功能,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生活化教学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深化爱国认知、激发爱国情感、砥砺爱国意志、落实爱国行动的价值意蕴。新时代,运用生活化教学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教师准备生活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完善生活经验;创设直观化、体验性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持续性反思,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是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初中历史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讲述历史故事、组织课堂活动、精编历史习题、开展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养成爱党、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0.
赵红 《成才之路》2022,(12):22-24
教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引路人,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将社会事件与爱国教育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章分析"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探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形式,指出爱国与制度自信、爱国与爱党、爱国与构建命运共同体、爱国与责任担当、爱国...  相似文献   

11.
哪怕处于和平年代,作为中国公民,也要做到不忘祖国、铭记历史。为了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响应爱国主义号召,爱国主义教育正一步步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信念,并且做好随时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思想准备。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优势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树立爱国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更新观念,选准契机,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四个课堂"有机结合.一是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二是搞活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操;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升华大学生爱国品格;四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媒体,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高地.  相似文献   

13.
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古代文学蕴涵着丰富的思政内容,主要包括爱国教育、理想教育、挫折教育、情感教育等。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师应该主要从健全思政教学管理体系、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纲要”任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光荣使命,深入研究和挖掘教材的爱国内容,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思想误区,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增强“纲要”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真正让“纲要”课程奏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从小进行爱国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爱国教育要从小抓起,可以以榜样激励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紧跟时代的步伐,让爱国教育可以薪火相传。在社会历史进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不是小事,进行爱国教育也不容置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爱国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爱国情感。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老师要充分发挥课程特色,对学生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和本地资源,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壮阔河山,让他们感受到前辈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渗透爱国情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6.
冯丽霞 《新疆教育》2013,(3):175-175
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春风化雨般地沁入心脾,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逐渐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树立爱国之志。怎样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想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亚 《教师》2020,(9):3-4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应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将"讲好中国故事"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是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途径。具体路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足于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 二是构建课程思政的大德育观, 三是创新实践活动。在小学各科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增强学生对祖国的情感认同,培育新时代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爱国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教育联动性、爱国教育氛围营造、教育形式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阻碍了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进程.为了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高校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程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历史人物、事件、名言、纪念日、影片、社会热点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发奋学习,努力进取,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20.
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日益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发挥着引领大学生树立爱国情怀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多元化社会思潮消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传统话语体系制约爱国话语创新、个体认知偏差导致非理性爱国行为等现实困境.针对困境,解决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需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吸收网络话语有益因子,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提高网络爱国主义法律意识,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切实增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