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竹漂是指运动员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依靠小竹竿划动达到水上漂行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赤水,是贵州省的特色传统体育项目,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文章追索独竹漂的发展历程,将其发展分为:产生与兴盛期、低谷期、恢复发展期。分析其发展现状,剖析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诸多因素,探索其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钓具词汇     
水下浮漂水下浮漂,又称为水中浮漂和来自于日本的名称--阿波漂。它是近些年来,由日本传人我国,并为我国少数海钓爱好者十分喜欢使用的一种新型钓鱼用品。水下浮漂是沉在水中的浮漂,其外形有椭圆形、半椭圆形、卵形、辣椒形等多种,大都采用紫檀木、黑格木、多层硬木压制型材和塑胶制作而成。它的浮力为厘米3/l克的负数,比重大于1,因此可沉于水中。除在材质方面选用高密度、大比重材料外,选用一般硬木和塑胶材料制成的水下浮漂,都在漂体内加重金属铅来抵掉其浮力,使浮力为负数。在使用时,它和水上漂配合使用。其主要功能为:1.起…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06-508
为了解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融合的状况,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的从业务融合、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和制度融合4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初级的产业融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独竹漂运动的传承和独竹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独竹漂运动内源性动力不够,两者的融合是粗放型融合。提出贵州省独竹漂应积极地申请世界非物质遗产,加强传承与创新独竹漂运动的动力;利用国家政策和科技的诱导,进行集约型的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4.
ICT时代的信息传播较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无疑是途径最多、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影响面最大的。从传播学的视角对独竹漂运动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若要使独竹漂运动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需要提高传者自身的传播意识,增加独竹漂运动项目本身所含的信息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独竹漂运动的传播渠道如有效利用新媒体、进入学校教育系统、关注受众的信息反馈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的嬗变轨迹及项目特色出发,探析全球化背景下其赛事开发与推广策略,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发展与推广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独竹漂运动要走理性回归与发展之路,首先要建立独竹漂运动训练基地及完善科研体系;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培养,完善竞赛规则;规范场地多元化及器械标准化;在学校体育中因地制宜的开展独竹漂运动;引入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全民健身活动中:走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化、市场化道路等。  相似文献   

6.
虞飞  庞立勤  胡现玲 《精武》2012,(15):94-94,96
射击运动是一项技能主导真表现准确性项群项目,集人、枪、环境与一体,射击运动同时是一项静中求稳,稳中求准的运动项目,不仅要掌握好的技能,而且要具奋稳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需注意运动疲劳的出现,掌控较好的监控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射击运动特点、影响困素等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了有关射击运动的训练方法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加大宣传力度独竹漂的健身价值,适度开发独竹漂的经济价值,大力开发独竹漂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抓住各项有利政策的大好机遇,理清思路,确保独竹漂运动快速、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独竹漂运动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功能。独竹漂运动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水运皇木过程中,历经民间发展,自然传承、惨遭禁止,几乎绝传、逐渐恢复,喜获新生三个历史阶段。独竹漂运动具有地域性、和谐性、原生性和适应性四个特点,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是其具有的显著功能。  相似文献   

9.
范宁 《钓鱼》2004,(17)
鱼漂,各地称呼不同。古代称浮;现代称浮子、鱼漂、钓眼等。它是钓者根据其反应了解水下鱼情、水情的标志,故有的钓者将其称之为“钓鱼人的眼睛”。《体育大词典》、《钓鱼词典》将鱼漂分为二大类:一为散子漂;二为单子漂。散子漂为多颗粒状的浮力强的物体组成;单子漂为一根长或圆、扁的浮力强的物体组成。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多少不同,是适应于海钓、流水钓、深水钓、浅水钓以及钓鱼方法中的点钓、拖钓、浮钓、悬坠钓、旋钓等而制作的。本章就常用的鱼漂,尤其是当前风靡一时的单子大鱼漂的一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独竹漂运动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解读,指出独竹漂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该运动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认为只有变革独竹漂运动中的传统思维方式,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向,才能在文化的核心层次促进独竹漂运动的科学、规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范宁 《钓鱼》2004,(19)
一、外观检查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鱼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细的高质量产品。另外,在  相似文献   

12.
范宁 《钓鱼》2012,(22):18-19
怎样选购、收藏保养浮漂选购浮漂的三步曲一、外观检查购买浮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浮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浮漂不是支做工精细的优质产品。  相似文献   

13.
钓组由线、漂、坠、钩四要素(或元件)组成。双钧挂饵的钓组,即由线、漂、坠、钩、饵五要素组成,简称之为系统。调漂的关键是掌握系统的钓灵极限和钓钝极限。灵敏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它只能是钓灵极限。有了它,才能鉴别迟钝、区分迟钝的程度。一、钓灵极限在半水调试中,当系统的总重力等于水体的总浮力时,系统处于静平衡状态,这时力的外效应互相抵消,系统对鱼讯的反应最为灵敏。若将系统的这种状态调在漂尾上,则漂显示的目数就是调试条件下系统的钓灵极限。这个极限是谁一存在的。由于饵重具有不确定性,随着饵重的变化,系统…  相似文献   

14.
蹦床运动是一项艺术性较强,高、难、准、稳、美相结合的一个现代竞技体育项目。难是蹦床运动的生命,美是蹦床运动的灵魂。因此,探讨蹦床运动中美的规律、本质与特点,以及涉及蹦床运动美的内涵,其中包括整体与局部、内在与外在、动与静、和谐、新颖、创造等产生的美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蹦床运动中美的基本特征。旨在为蹦床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Sarasaralee 《游泳》2014,(3):76-78
之前已初步介绍了在正式练习分解游动作之前先要掌握的三大基础练习——正确的呼吸(深呼吸)、漂浮(静漂仰漂和俯卧漂浮)以及蹬壁超直线型直体滑。接下来我们将遵循成人学游泳方法的第三条,即正确的分解游才能奠定正确的配合游,来教授成人学习自由泳和仰泳合练。  相似文献   

16.
立漂灵敏度较高,适用于静水域和有风浪时垂钓,但在有流速的溪河垂钓时,漂体就立不住了,浮漂也就起不了作用。星漂适用于任何水域垂钓,但遇到有风浪时,星漂随风浪起伏,不易观察鱼儿  相似文献   

17.
配漂与选漂     
北京钓友吉利问:怎样根据不同的钓场和不同的鱼来选用浮漂?选用浮漂时与季节有无关系? 使用手竿垂钓,应根据不同的钓场——如流水静水、水深水浅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浮漂。垂钓时也应讲究钓什么鱼配置什么钓具,其中也包括浮漂在内。就是在不同的季节,用漂也要有所区别。下面就配漂和选漂等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配漂。这里所说的配漂,就是在垂钓时选用什么样的浮漂。 流水与静水的区别 钓静水漂子讲究精巧灵敏,而钓流水时由于水有很大的推动力,所以就要加大浮漂的浮力。这就要根据水的流速,配相应的浮漂,不能用一…  相似文献   

18.
在垂钓活动中,往往因样底、缠线、碰撞或不慎脚踩等,造成鱼漂破损。破损的鱼漂留着无用,扔了可惜,于是我就试着修理,终于找到两种可行的立漂修配方法。这里介绍给约友们供参考。目前,喜欢传统钧的北方钓友常用的立漂有两种:一种是空心细档立漂,即一头粗一头细,漂头是细梢的立漂;另一种是带鼓肚的中穿立漂,即一根实心漂杆穿过中空圆形或椭圆形的鼓肚组成的立漂。其修配方法如下:一、备料1.将用完的圆珠笔芯浸泡于肥皂水中,洗净墨迹,成纯白色芯管,晾干。2.将废弃的牙刷把(限塑料、尼龙、玻璃钢材质),最好是白、黄、红色的…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台钓法装漂,主线上预先装两个或四个太空豆,在太空豆之间装漂座,漂座可在太空豆之间上下自由滑动。 垂钓者观看浮漂的运动及时提竿。通常使用立漂垂钓时,提竿力T,通过渔线先传给漂头,再传给鱼  相似文献   

20.
用自行车胎气门心胶管制作的漂座,虽然简便可用,但由于提、甩竿动作猛,惯性力大于摩擦力,造成漂座沿线位置移动,严重时得频频调漂很麻烦,影响正常垂钓。现介绍一种制作防滑简易漂座的方法。1.取一条3毫米厚的橡胶板边条,剪成3毫米宽、5毫米长略去棱角近似圆锥形塞子备用;2.将主线一端纫人小号锈花针鼻儿,然后顺着备用塞子长度方向穿刺过去,并留在主线上;3.取一段25-30毫米长自行车胎气门心胶管,顺着主线将橡胶塞子小端塞人,一个防滑简易漂座即做成。垂钓时将浮漂插入,漂座与主线间摩擦力较大.可以避免漂座滑线。漂座防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