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学过程既是预设的过程,也是生成的过程,更是在弹性预设中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形式的组织等都是弹性预设促进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生成与预设两者应该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教学中如果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再加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必定被演绎的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教学应该注重目标预设、弹性预设,同时应该注重动态生成,从而打造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课堂.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相互关系,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志惠 《广西教育》2007,(9A):38-38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动态的、有着灵活生成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应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既要有课前的巧于预设,也要有课堂的妙于生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有预设性教学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动态评价是教学目标生成的基础,智慧型教师是生成性教学目标的保障。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交融、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有预设性教学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动态评价是教学目标生成的基础,智慧型教师是生成性教学目标的保障。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交融、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成教学是指在多种预设情况下,关注师生的动态合理的课堂需求,师生一起或动态地达成预设性目标,或动态地进行当堂设计达成生成性目标。任何淡化"预设"的生成教学观念都是不完善的,把意外生成性资源作为生成教学的唯一追求亦是不尽合理的。教学中要从预设、生成、评估三方面来探讨生成教学的有效策略,并积极运用,从而发展师生的个性与潜能,使课堂具有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8.
预设和生成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平衡好二者关系,才能保证教学计划高效完成。教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预设和生成的平衡:创设情境,引导生成;尊重学生,参与生成;把握课堂,动态调整生成。  相似文献   

9.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弹性"预设"是生成教学的基础,动态"生成"是预设教学的精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10.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看来生成与预设两者应该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教学中如果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再加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必定会被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1.
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随着谭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提高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意识,妥善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也在课堂教学中演讲了不少好的做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出现了一点偏差。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以下几种“生成”属于“伪生成”,教师必须在预设时和教学中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教学:让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性。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不能偏废。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不应当忽视课前的精心预设;预设和生成需要兼容兼顾、互动共生。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精心“预设”是生成教学的基础,巧处“生成”是预设教学的精彩。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只有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4.
王修鼎 《教师》2008,(14):58-5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封闭与开放、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教学不应是预设方案的机械执行,而应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政治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动态生成。倡导政治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形成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同时要求教师有临场应变的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5.
何燕 《考试周刊》2011,(88):52-53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呆板的、颓废的。预设与生成是手心与手背,具有不可偏废的同等价值。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郭丽平 《教师》2008,(12):34-35
本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旨在探讨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强调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课堂目标的预设应是动态的、开放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与文本的对话中不断生成。强调了生成是教学中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人到了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在实践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预设”和“生成”对幼儿发展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有在教育过程下可以转化的特点。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我们对如何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通过实践有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在此与大家分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握好“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呢?我认为应该明确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珍视动态生成应该成为科学教师在科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做好教学预设、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对话、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创设有效空间,也为教师教学设计优化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