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什么学生的作文都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的心里话表达出来都一样呢?是巧合吗?陷入沉思和反思中的我在看到一则广告后不禁茅塞顿开。我想这则广告也不是作者随意编造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从真实平淡的生活中来,又真实地反映平淡的生活,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作文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大瓶颈.陶行知老先生认为写作文"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里呢?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是具体的、真实的,作文就是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中习作.  相似文献   

3.
初中作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把握,不得进行虚构。但由于某些教师对这一要求的狭隘理解和严格规范,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受制于浅薄的生活积累,逃不出枯燥单调的校园生活的范围,常常觉得无甚可写,有时即使硬着头皮写出来,也一如现实生活的表象本身,枯燥乏味,使人读之味如嚼蜡。为此,作文教学发现,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增强创作意识,学会“像作家那样写作”,不为自己所掌握的“简单生活”所束缚,发挥创造潜能,才能更准确地观察和表现事物本身,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为什么增加学生的创作意识就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生创作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他们更多地占有写作材料。  相似文献   

4.
“绿色”即没有“污染”,自然天成。“绿色”作文就是抒真情,写实感,还作文以本来面目。作文应该是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真实记录,是生活的真实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与灵动反映。可目前小学生作文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是:一是苦于作文,烦于作文,或闭门造车或言之无物。为了完  相似文献   

5.
“有所为而作”是近年来作文教学论坛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有所为而作”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对谁而言的?它能否作为小学生作文的一条原则抑或要求?这是很值得讨论研究的。所谓“有所为而作”,在古人眼里就是:“文,所以载道也。”(宋周敦颐《通书·文辞》)“诗者,志之所之也。”(汉毛亨、毛苌《毛诗·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是要文学“很好的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今天,则要求“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邓小平《在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中学生作文表现出的种种“顽疾”,“绿色作文”如一阵清新之风,让假、大、套、空等作文自感汗颜.“绿色作文”倡导“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生命:写真实生活,展生命轨迹”与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表现自然纯真的我,可谓是不谋而合.可以说日记是彰显学生“原生态”,即绿色作文的一种写作样式.但日记该怎样让作文表现出“原生态的自我”,让学生作文既快又好地向“绿色作文”靠近呢?我想:  相似文献   

7.
[考生求助] 1.高考阅卷对作文的中心思想有哪些要求? 2.考场作文在认识上怎样才能做到不人云亦云?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目的、意图、宗旨、中心,是指作者在反映现象、说明问题、表现生活时,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最基本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见解。高考作文,对立意有哪些要求呢?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地反 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当前一提“作文”,却令不少师生都 感到“头疼”,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是“头痛”,讥之为“挤 牙膏课”,这种情况下所写出来的作文不是空话连篇,就是老调 重弹,缺乏真实的生活经验,不能写真事、诉真情,表达不了自 己的真情实感;而语文老师也是辛苦教,却收获甚微,他们自嘲 “背着沉重的蜗牛壳在爬行”。因此我觉得在当前新课改的 浪潮下,我们语文老师重视作文教学,提高语文水平,更是有着 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作文教学 水平呢?  相似文献   

9.
作文范围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文要求根据中心处理材料。具体地说,这个要求包含以下几点: 1、选材要“严”。“严”的标准是,首先看它与主题的关系是否紧密,能否有力地表现中心。其次看它是否典型,能否“以少胜多”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第三看它是否真实,是亲身体验,还是编造杜撰;是本质性的必然反映,还是表面的偶然现象。第四看它是否新颖,能否以独特的感受和生动  相似文献   

10.
在对“真实”的界说上,人们强调文章“全由心底流出”。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若细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实际上还存在着模糊之处。比如“心底”,怎样才是“心底”?若按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来看,则作文表达的是哪一个“我”呢?在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似乎没有关注到“作文真实”其实也是有层次的,依笔者愚见,可以分为“浅表的真实”和“深层的真实”。浅表的真实浅表的真实,是感受的真实,又仅是感受的真实。能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感受,原本不错,但人的感受是暂时性的、多变的,如果要让这感受稳固下来,还要经过思想的过滤;甚…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童心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已经拉开帷幕了,同学们在参赛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一、抓住主题本次大赛以“观察·体验·想象”为主题,希望同学们细心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体验,畅所欲言,放飞想象,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情。  相似文献   

12.
记“实”写“虚”是写作的两种基本能力。记“实”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它要求对所写的人、事、物、景都能逼真再现,这个目标是通过叙述、描写和说明等表达方式来实现的;写“虚”是指写出作者由于受人、事、物、景等外物触动而由自身所产生的感情和想法,是通过抒情和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绿色作文”,是从“绿色食品”里借来的。它是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中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灰色作文”而言。它反对矫情、假大空,无种种清规戒律,追求真、实、趣。让学生的心情和思想从笔尖流淌出来,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情感流露,使他们的作文充满勃勃生机!“绿色作文”的出现,为我们深陷“一切为了考试”的泥淖中不能自拔的作文教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写作是为了真实地展现自我,反映现实生活。然而由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肤浅,洞察力不强,知识面窄,加…  相似文献   

14.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可见,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生活与作文息息相关,脱离生活的作文是不真实的,也不具有任何价值。我们提倡儿童生活作文就是要反璞归真,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儿童走上生活作文之路呢?笔者谈一谈自己在参与“儿  相似文献   

15.
王春样 《成才之路》2010,(19):49-49
现实生活是多样化的,学生作文也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然而,由于缺少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很难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来。因此,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个性化作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时代变迁录     
[主持人语] 六年级作文按新大纲要求是要真实地反映生活,材料要真实,观点要真实,这是基础。由此产生广大学生作文的难点是,在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事》、《瞧,我这个人》、《校园一角》等类作文时,必须选取生动的实例,要会表现“我”和“校园”的特点。而梦的时代,除了有真实,也允许自己想象,这就是平时作文创新求异的新难点(考试时要按具体要求,现在也大多允许想象)。大量的这类作文,由于把握得好,它让广大教师接受,就像打篮球灌篮一样,灌篮偏一点,还是灌进了,反而成了一个好球!我们在练习时为何不试一试,它让我们脑子灵活多了。 走近大自然只要一步,一小步。你读我们“聪明作文”版块,可以计算一下,要用多少时间——不求太快,太快会增加压力,而放松大脑,就是对付大脑的最大敌人——“精神压力”的法宝。再计算一下,自己要多少时间记住其中几篇作文的内容。逐步提高速度,包括写的速度,但永远不要用压力来当代价。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创新作文?我认为,只要能用我笔写我心,抒我情,写出了真感情,真体验的,就是创新作文;只要是有新意的表达就是创新作文。如何教会学生写“创新作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从情感入手奠定思想基础教学中老师要促使学生树立“为情造文”“因情而感,因情而发”的写作观点。教育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让学生感受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点缀,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二、从深入生活和阅读积累入手奠定材料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的扩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坚决反对千文一腔、没有真实情感、胡编乱造的“八股作文”。中学生作文,应回归写作的本质,返璞归真,紧密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原汁原味地写出中学生的“生活状貌和感受”,从而写出个性和新意。那么,我们如何再现“生活的状貌与感受”呢?  相似文献   

19.
姜海燕 《语文天地》2010,(10):11-1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两大优良传统。现实主交创作方法要求作家按照生活固有的样子,遵循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偏重于描写实际的社会生活,如实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面目。契科夫曾说过: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直率的真实”。现实主义作家对生活的忠实甚至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而易见,“学生作文”是指学生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而完成的习作,为今后走向社会进行有效交流,夯实基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习作呢?一、学会观察积累的方法,做到心中有物1.作文素材来源于观察生活。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学生独特生命的个性体现,由于学生的生活千差万别,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