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体化”是接受关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中“不确定”和“意义空白之处”,通过积极想像填充完成的活动。“具体化”概念体现了读者是文学活动中的接受主体,文学作品的最后完成、存在价值,文学意义的最终实现都依赖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性阅读。同时,因读者的个人背景不同,文本的“具体化”因人而异,“具体化”也就期待着读者加强文学素养、提高文学阅读能力,以达到文学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相似文献   

2.
从事文学教育工作,经常碰到的一个难题是,任何一种文学理论的大概念,总是与具体而微的文学阅读感受无法非常熨帖地、严丝合缝地融合一处,这一点都不奇怪。文学理论的种种概念,是从浩瀚的文学作品中抽象出来的。有了概念,方能互相交流,读者A才可能与读者B、C、D分享阅读文学作品的喜悦、忧伤或愤怒。  相似文献   

3.
英美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英美文学教学和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英美文学中的主要文学类型——小说、诗歌和戏剧为例,根据不同的文学形式,论述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提出有益的阅读方法对读者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学鉴赏的能力、丰富读者的人文素质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学鉴赏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将“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与“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并列提出,从2000年开始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鉴赏方面所占的比重也开始增加。文学鉴赏教育,是以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为目的的教育。常常有人把文学鉴赏和阅读文学作品混为一谈,其实,文学鉴赏虽然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但是,仅仅一般地阅读文学作品并不就是文学鉴赏。所谓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为人学,总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独领风骚。文学作品总是以它特有的艺术形象和文学魅力,来强烈叩击读者的心扉,呼唤着时代的强音。阅读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从书籍中吸取精髓,来充实自己,涤荡精神,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6.
李宏儒 《考试周刊》2014,(84):33-33
培养学生文学兴趣是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础,在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力和语感,使学生提高语言组织和思维表达能力,广泛认知文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金海燕 《现代语文》2005,(8):100-101
随着新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学教育业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热点.中学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8.
文学就是人学,优秀的文学作品形象地再现了人类的心灵美.它在愉悦读者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熏陶。阅读文学作品是当代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的应用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美学功能、深化主题、修辞以及提供弹性空间的作用。模糊语言的成功使用可以在塑造文学形象以及文学意境时为读者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填补空间的的文学作品,才能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深刻体会到创造性审美的愉悦。因此,对文学作品中模糊性语言的运用和研究不仅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让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鉴赏文学作品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孟子曰:“甬其诗,谈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要知其人,还要知其人生活的时代.即社会背景。中学文学鉴赏,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读图时代”文学阅读方式发生了由文字阅读为中心转向以图像观看为中心的改变,文学类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学者要充分利用音像媒介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音像媒介的运用要适当、适时、适度,要注重图文亲和性和整合性,注重音像媒介和文学作品相互阐发,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龚思 《文学教育(上)》2010,(21):126-129
阅读文学作品对机关工作人员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修养。本报告选取了湖州市机关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对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以及现在的阅读倾向,提出自己对机关工作人员阅读文学作品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是一种精神现象。阅读文学作品的时侯,作家通过作品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强烈地打动着读者,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他们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为作品中正面人物的胜利而欢乐,为反面人物的溃灭而称快(或者为正面人物的失败而悲痛,为反面人物的得势而愤慨)。这种现象就是文学鉴赏中的共鸣。没有这种现象,没有作为主体欣赏者和作为客体的文学作品的这种“共鸣”,文学作品就无从发挥它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类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自主性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浩如烟海的文学类阅读材料中正确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并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能够使学生在深刻地理解作家作品的同时,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具有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所以通过文学鉴赏 ,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 ,加深对大千世界的形象认识 ,而且可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同时 ,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 ,教师自身应在文学鉴赏方面下一番工夫 ,那种“字词句章 +段落大意 +主题思想 +写作特点”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必须予以改革。应该给学生以极大的空间 ,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上下功夫。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不能只局限在教材上指定的文学…  相似文献   

16.
已经推广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从选文内容、选文角度和选文意识都体现着全新的特点,它更注重提高学生欣赏、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能力,并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鉴于此,笔者认为,师范类高校中文系的“文学概论”课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应把教学内容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认识、品评和鉴赏文学作品能力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文学有关理论,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鄢丹 《考试周刊》2011,(63):89-90
英语泛读是一门重要的英语专业课,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开阔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不足制约其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现状.作者将英美文学作品与泛读课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接受反应文论认为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文学意义的最终实现取决于读者的能动性阅读和接受。本文运用文学接受史中的典型例子阐述了读者创造性阅读的重要意义,指出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对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达到文学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阅读对中学生来说,应当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是这样形容自己对书本的喜爱: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确,文学作品是每一个学生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唯一途径,只有不断地阅读才会不断地提高,也才会具订一定的文学审美情趣和能力。2000年3月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试验修订版)强调,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