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旅游开发对改善乡村社区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乡村社区依托区位、资源与市场等优势,在政策的引导与推动下,乡村社区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对社区生活状态、受益程度、就业规模、生活质量的民生功效认同感普遍提高;但研究表明:社区旅游开发后的居民满意度不高,以社区居民利益为核心的旅游民生功效远没有释放.坚持政府推动、社区主导与居民主体三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旅游民生功能、释放旅游民生能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8,(2):68-78
居民是旅游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重要利益的相关者,从居民的视角了解旅游城镇化发展对雁洋的影响,有利于更好的推进雁洋旅游城镇化的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对旅游城镇化和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以旅游城镇化为调查研究对象,选取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社会环境三个指标构建雁洋镇旅游城镇化居民感知的影响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雁洋镇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总体发展持中立态度,同时居民对旅游城镇化正面影响的感知较为强烈,存在"社会文化生活正面影响"、"社会经济正面影响"、"社会环境负面影响"、"社会经济负面影响"、"社会文化生活负面影响"和"社会环境正面影响"六个影响居民旅游城镇化感知的显著公因子,同时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居住时间以及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居民群体间对旅游城镇化的感知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旅游扶贫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居民作为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目的地旅游业成功的关键。文章以砀山县光明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的感知。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比如旅游扶贫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基础设施、保护居民生活环境等作用,因此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高,对旅游持明显的支持态度。为了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益,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当地政府应注重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参与旅游的深度,以增加旅游收入;同时丰富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旅游扶贫基础;通过加强政府主导,规范市场运作,来创造良好旅游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选取沩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当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沩山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并不高,旅游业发展给居民带来的收益也不明显。(2)沩山居民对沩山旅游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旅游影响感知可归纳为十个维度,当地居民对积极的旅游影响感知强度明显大于消极影响感知强度。(3)在四个负面因子中,只有“生活成本增加”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普遍认同,六个正面因子全都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南岳古镇是典型的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之一。通过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三方面构建基于居民感知的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环境满意度评价体系,并综合分析居民对于南岳古镇旅游发展的满意度及其环境变化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岳古镇居民对于古镇旅游发展环境满意度为一般,在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有着正、反面的感知,具体表现为居住和生活环境改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环境意识加深等正面影响,自然环境质量下降、物价水平上涨严重、传统文化冲突明显等与发展相矛盾的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是评价公众参与旅游的前提,也是政府制定旅游发展战略的依据之一。通过野外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甘肃省南部迭部县进行旅游影响的研究,发现当地的藏族居民对于旅游影响总体上呈现较强的正面感知,对旅游能带来的生活、生产的改变存在较大的迫切性,对政府的作用也有较大的依赖心理,反映了旅游发展初期居民的一般心态。调查还发现,藏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使其较快融入到旅游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恩格尔系数不适合用来衡量我国居民生活状况,新的社会时期需要更多从精神消费和幸福感受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在这种背景下,刘思敏提出旅游消费兼具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特质,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用"旅游恩格尔系数"来判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是大势所趋.但通过对河南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实证研究表明,刘氏旅游恩格尔系数虽然从关注居民生活质量的角度,提供了一种正向测量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但在计算模型上仅采用旅游消费作为计算指标却存在商榷之处,还需要构建新的模型来弥补此计算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滑雪无论作为体育运动还是旅游形式都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张家口市崇礼实地调查,分析了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办的背景下对承办地发展影响和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和参与意愿.根据对社区居民意愿的调查分析,发展滑雪旅游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有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诸如当地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居民参与度需要增强等,并针对滑雪旅游发展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国内城市居民旅游影响感知量表开发的基础上,首先对初试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形成正式问卷,接着对正式问卷进行大样本调查,之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综合考虑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旅游相关度、居民旅游经济影响感知、居民旅游环境影响感知、居民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居民旅游发展态度和满意总体感知以及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感知,实证检验居民旅游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表明,居民人口学特征对旅游正面影响具有正向的感知作用,对旅游负面影响具有负向的感知作用;居民旅游相关度对旅游正面影响具有负向的感知作用,对旅游负面影响具有正向的感知作用;旅游影响对旅游感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城旅游地因保留了诸多历史元素,而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关系到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徽州古城为研究对象,探寻古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规律。研究发现,徽州古城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的感知大于对消极影响的感知,对旅游业发展普遍支持态度。提高居民个人的旅游获益程度,是提升居民旅游支持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地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利益主体,同时也是旅游影响的最直接感受者.景区和政府开始越来越关注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技术培训、社区发展等问题,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以生态旅游社区为例,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文化的感知与态度的现状问题;其次,分析了影响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最后,探讨了如何加强对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文化感知与态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居民是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中的核心角色,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旅游参与行为直接影响到当地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东江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获取基础资料,借助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先提取居民旅游参与行为公因子,再对居民的旅游态度和旅游参与行为各公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居民旅游参与行为包括旅游决策、利益分享、教育与培训、环境保护四个公因子,且旅游态度对"旅游决策"因子的影响程度最强,对"环境保护"因子的影响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13.
调查显示,明显陵旅游开发对当地生产有积极影响,但影响值处于一般水平;对居民的生活消费产生了消极影响。总体上对当地居民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应当采取坚持旅游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平等对话机制,平衡利益分配等措施,优化明显陵开发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顺应我国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兴旅游产品,在丰富城市居民生活、乡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以追求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带来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背景下,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力.因此,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的必由之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它注重旅游者经历的质量和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选择乡村生态旅游住宿设施这一角度,提出一些改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颇受重视。目的地居民对低碳旅游政策的认知主要有五个方面:整体积极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对发展低碳旅游的态度、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利益。通过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等因素并不显著影响其对低碳旅游政策的认知,而受教育程度影响显著,说明目的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发展低碳旅游的认知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支持低碳旅游实验区建设。另外,通过分析居民的认知情况,发现旅游目的地在旅游政策上的诸多缺陷,并提出“政府-居民二元利益相关者”的低碳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受"大旅游"战略影响,贵州省在交通条件、经济实力、旅游服务质量及旅游形象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已初步形成全省发展旅游的宏大格局。以"大旅游"战略为切入点,立足贵州省乡村居民休闲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究贵州省乡村居民休闲的旅游促进效应,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进而为贵州省乡村居民休闲业态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对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是从间接角度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程度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三峡库区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巫山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巫山县居民对三峡库区旅游发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居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越来越广受重视。分析幸福指数评及其影响因素,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人类追求幸福、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和最终目标在现阶段的最好体现。居民幸福指数既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又反映人民群众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体验。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喀什旅游的发展实际,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喀什市少数民族社区(高台民居)居民对发展旅游的影响感知,分析探讨民族旅游的开发给民族社区居民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影响感知,以及各方面感知的影响因素和深层次原因,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当地政府关注居民的感知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工作,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最终推动喀什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旅游城镇化被视为一条将产业更新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方感理论为基础,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彭州白鹿镇灾后重建区旅游城镇化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白鹿镇景观城镇化情况良好,人口城镇化较低,对地域城镇化及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城镇化的感知则在不同居住区域和住居重建模式的居民间出现了差异。居民感知差异主要受到白鹿镇所处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居民与外来人口比例、居民住所与旅游核心区的距离、居民灾后重建住房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对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外部导向性、城镇化发展区域不均衡、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