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典的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经典的古诗文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不仅能给学生带来道德上的熏陶,还能产生文化上的感染和影响,古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作用。如何从引入入手引导学生学好古诗文,培养阅读兴趣,是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古诗文吟诵正随着传统文化的日渐兴盛而逐渐为人所知,但是目前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却没能广泛引起中学语文教师的关注。这无疑是古诗文教学的一个损失。我在经历了三年的古诗文吟诵教学后,探究初中古诗文吟诵教学。古诗文吟诵法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古诗文之美,于耳濡目染间增加背诵积累,提升古诗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教材中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意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然而现实中要贯彻这一理念,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三对话"从古诗文教学意义、现状及其对策进行分析,以便教师真正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提升古诗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下,课堂教学必须改变古诗文教学现状,教师必须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给古诗文教学注入现代元素。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古诗文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5.
吟诵教学是古诗文科学的教学方法.它是学情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传统初中古诗文课堂改革的需要,更是体现古诗文本身声韵节奏特点的需要.基于此,古诗文教学需要守正创新,在"三维、九段"的吟诵教学模型和形成性评价系统中落实、落地、落细"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陈东生 《山东教育》2011,(35):28-29
古诗文教学现状首先,古诗文教学退化为死记硬背课。有些教师从传统文化里找到依据:古人死记硬背,大学问家比现在还多。不过只听说古人背原文,现在,教学"创新"到连译文也让学生死记。诚然,"背"法行之有效,只有"背",才能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是,"课程标准"强调的"背"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与死记硬背有本质区别的。其次,古诗文教学窄化为"说文解字"课。古诗文与现代文语境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将传统文化的多种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果。古诗文承载的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更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爱祖国、爱人民"思想的渗透很多古诗文都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以及人民的情感。比如岳飞的"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祖国的忠诚热爱和坚决保卫之情,诗句  相似文献   

8.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却因教师过多地强调字词讲授,或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小学生在精神感悟方面的引导与启发,进而导致学生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不愿深入解读,造成了"买椟还珠"的现象。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古诗文教学有效性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9.
吴惠琴 《教师》2020,(9):25-26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目前教育部门正逐步增加教材中古诗文的篇数,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传统文化中古诗文的重视。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建立起课内古诗文教学与课外古诗文学习的桥梁,通过对比式教学来实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同类型古诗文的理解与掌握。文章分享了在小学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三步"教学模式,以期为小学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古诗文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依然沿用着"师讲生听"的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来进行古诗文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文章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古诗文的教学现状和对策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古诗文作品产生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与现今已迥然不同,加上文言文的艰涩难懂,学生很难领略到这些作品的魅力,很少有学生能对古诗文产生很大的兴趣,这也导致了古诗文教学成为语文老师亟待要攻克的"软肋"。既然古诗文是传统文学,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传统的文学阅读方法中寻找一些借鉴?在这几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半壁江山",也是日常教学中的一块难啃的"骨头"。如何引领学生快乐地徜徉于古诗文的殿堂去感悟传统文化的根脉,如何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率,"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叶圣陶语)。笔者认为,古诗文教学最最紧要的是要调动起学生的言语、行为及思维等各种潜在能力。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古诗文学习的个性化是教学的难点,我们用协同学习的方式,借助"四一律",即一"译"呵成、一字封神、一问贯篇、一图解密,解读古诗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打破古诗文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设置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有多个任务群在新课标"学习目标与内容"方面涉及古诗文教学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视。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究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古诗文阅读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古诗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意蕴和无穷的美感,耐人寻味。随着统编版教材的推广,古诗文的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成倍增长,而这块"不毛之地"迫切需要教师利用敏锐的眼光勇于"拓荒"。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这也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文就是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化。初中生通过学习古诗文,可以培养热爱民族语言的兴趣,有助于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因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教学责无旁贷。古诗文教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古诗文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此文就从一线语文教师应怎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操作、如何驾驭教材、如何挖掘出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为思考的起点,从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对此进行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7.
黄红英 《成才之路》2022,(6):110-112
学习古诗文要充实阅读作品数量,增强学生理解和鉴赏古诗文能力.传统古诗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教师经常采取单篇阅读教学方式,整体阅读速度较慢,教学效率低.群文阅读是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多篇古诗文,通过比较阅读与鉴赏,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群文阅读教学法在高中古代诗文教学中的应用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而古诗文创新教学的意义正是要通过"再创造"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古诗文教学的"考试目标论"就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造成学习古诗文的"单向思维"以及古诗文教学价值的缺失,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退。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一直以"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为指导方针,忽略了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针对此种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笔者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诵读、对话、思考、调侃、展示、积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要使知识活起来,让古诗文知识与现代精神紧密结合,从而达成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塑造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真正实现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人文情怀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文教学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然当今的中学古诗文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固化、死记硬背严重、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提出了"先练后讲"的教学原则,有利于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经过资料收集与调查实践,提出了趣味尝试法,并总结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旨在将尝试法更好地应用到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